公共关系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公管论文”。
从海尔企业文化谈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对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自从我国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开始,不少企业家就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理顺价值差异,清晰组织个性,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增强组织承诺和团队士气,提升整体形象和品牌信仰,通过对内的整合达到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继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因此,我们从海尔企业可以看出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势亚文化,是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成分的借鉴、改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有人把海尔管理模式总结为这样一句话:“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在中国方兴未艾。如何看待中国的企业文化热?如何从根本上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本篇文章从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企业文化形成的角度认真梳理企业文化的本质以及塑造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并且,要想了解一个企业的文化就必须先了解这个企业。让我们一起通过海尔企业以海尔企业文化建设为例一起来探究企业文化建设吧。
一、海尔企业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海尔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多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海尔集团在国内外同一环境下,能够实现如此之快的发展,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海尔集团十几年来形成的良好企业文化,是海尔文化驱动着海尔持续稳定的腾飞、造就了驰名中外的海尔品牌。
二、海尔企业文化案例:
(一)砸冰箱的案例: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结果,就是一柄大锤,伴随着那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著名的大锤,海尔人已把它摆在了展览厅里,让每一个新员工参观时都牢牢记住它。1999年9月28日,张瑞敏在上海《财富》论坛上说:“这把大锤对海尔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可以说,这个举动在中国的企业改革中,等同于福特汽车流水线的改革。
对砸冰箱的案例分析: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产品有缺陷,不符合市场需要。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源于职工思想涣散、精神不振。于是张瑞敏为振奋精神,带头将不合格的76台冰箱,统统砸毁,并自责自罚,让全厂职工真正领悟到市场的残酷无情,真正认识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制造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制造积压品、制造废品,就是自我淘汰和自取灭亡。企业要兴旺,就必须树立“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干大、干强”的坚定决心。真正认识到干什么都有竞争,竞争中不是胜利就是失败。
企业管理的最大挑战,便是在事情出现不好的苗头时,就果断采取措施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在次品依然紧缺时,海尔就看到了次品除了被淘汰,毫无出路!任何企业要走品牌战略的发展道路,质量就永远是生存之本。所以海尔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而海尔的全面质量管理,推广的不是数理统计方法,而是提倡“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干出来的”,从转变员工的质量观念入手,实现品牌经营。就这样,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文化理念深深的植入了海尔文化建设。这对海尔以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海尔的创新:海尔文化的观念创新是先导,我们大家一提到海尔就会想到“真诚到永远”。这是每个海尔人所必须具备的价值观念。说到海尔的观念,追求高质量是海尔最初的观念,为了在企业树立这样的观念,海尔的总裁张瑞敏采取了用铁锤砸冰箱的举动。他的这一举动让员工深刻的感受到质量的重要性。还有以下的一些观念如:用户永远是对的”、“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 “用户的抱怨是最好的礼物” “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等一系列创新观念都是在工作中总结然后推广的。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建立的。经过了25年的发展变化,海尔正在经历他的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并且在此之前海尔根据自身的情况,先后经历了自己的名牌战略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的组织创新是十分完善的。这不仅体现在组织的管理制度上,而且体现在人员的应用方面。中国人常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然而海尔注重的不是“相马”而是“赛马”。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是千里马,所以企业要让员工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的贬低。
在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上,海尔可以说是成果丰硕。海尔提出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口号,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OEC管理法。还有“九个控制要素:5W3H1S”、“6S”、“斜坡球体论”等管理思想都是海尔从日常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海尔所生产都是一些高科技的产品,这个行业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创新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海尔一直十分重视,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对于顾客提出的技术问题,海尔都会认真对待,并且尽最大的能力进行改进。技术上的创新是海尔文化充满活力的主要方式。
对海尔创新观念的分析: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海尔在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好。当然,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也是海尔文化总是充满活力的源泉。他们会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从一元到多元,从国内到国际再到全球的发展战略。让企业始终在导航仪的正确领导下前进。
总的来讲,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海尔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它的创新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技术、文化、战略等方面。从海尔的企业文化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当然,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开始面临越来越趋同的难题,都开始面临模式和路径的艰难选择。海尔一马当先的创新实践,既是对中国企业的贡献,也是对当代所有企业的贡献。海尔不仅仅创造了一个世界品牌,而且还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从海尔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联系到更多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决策者的上层建筑。没有科学而着执着的精神去实施。盲目、刻意、断章取义的去追求,只能事与愿违。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价值所在,全身心的去筑建它,打造它,才能逐步形成自己健康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永远充满生机。
良好的企业文化势头就是企业将要发展好的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加强成员的责任感,协调性和企业整体思想的统一,对外可以宏扬企业面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且在企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稳定企业发展,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把握企业文化方向和动态让企业文化和企业建设同步进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健康发展保证了正确的方向。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海尔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因为企业文化使供企业长期不断发展的最终核心动力,它具有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协调作用、维系作用、教化作用、优化作用和增誉作用。这种外显于企业风貌、内隐于员工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反映了企业管理的高层次追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关系论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论文,供大......
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C10营销2 翁雨露 101318240 674018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处处充满危机,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危机意识,所以接下来我要讲述的就是企业如何树立危机意......
公共关系论文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公共关系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公共关系论文引导语:在分析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本章重点论述了公共关系危机的特点和类型,危机的预防、处理等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公共关系论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