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把握规律的高度认识纸媒的发展趋势_高度公路管理发展趋势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6:25: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从把握规律的高度认识纸媒的发展趋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度公路管理发展趋势”。

从把握规律的高度认识纸媒的发展趋势

——黄文、姚静关于纸媒问题商榷之我见

新华网安徽频道 偶正涛

昨日分社营销平台同志给我提供了两篇文章:黄文的讲稿《数字时代的媒体融合》,江苏分平台姚静的商榷文章《谈谈纸媒的现在和未来》。本人一直关注这一方面问题,拜读之后,也想就二人“商榷”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规律不可违,“替代”、“融合”是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规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规律,就是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修正、干扰,只会影响其过程,不会影响其结果的。

去年以来,新华社内部刊物中针对战略转型、媒体发展趋势、新媒体建设等,发表过很多文章,几乎众口一词,都是强调传播业与媒体向多媒体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我们应如何应对。

黄文更进一步,从全球传媒业现状,分析媒体融合过程中的轨迹,提出发展进程中由“技术先导”再到“内容为王”(这里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新媒体建设应是“技术为先导——内容为基础——运营为王”,不知黄文是否赞同),进一步提出了在这个关键时期关键点上新华社的优势与努力方向。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传媒在电子化、网络化基础上“融合”,平面、单一表达形式向多媒体方向演进,纸质媒介向电子介质方向演进,这是美国专家最先发现的以新闻信息为主体的传播业的发展“规律”。而且,他们在这个“规律”的引导下创造了引领世界的诸多新业态、新技术、新手段。以新闻信息为主体的传播涉及意识形态,以前不同所有制、不同世界观的国家,主流观点几乎都是相对立的。只有近年来在传播与媒体发展规律问题上高度统一了。

“替代”、“融合”作为传媒业的规律,已没有讨论的余地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通过进一步学习、研究,掌握“规律”,把握机遇,在传播业发展历史转折时期勇立潮头,履行新华社的引导责任,进一步提升新华社的影响力。

姚静用江苏的报业数字为例证,说明政策保护下的党报党刊等收益并不一定会下降,发行不一定减少。我想,这是可能的。但这并不影响“规律”的存在及其无时无刻发挥着的作用。我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如果不考虑党和政府在政治宣传与教育方面的投入(党报订阅有很大成份是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投资),仅仅是作为传播媒体,“政策”的作用会越来越弱化。就“收益”而言,纸媒的比较效益下滑,可以说是怵目惊心:2003年才有的中国移动公司增值服务,到2008年已达1500亿规模。而这样的公司在中国还有联通、电信等。我们对党报支持政策只有加强,没有削弱,但其增长速度与总量如何?市场竞争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为退。我还认识很多南京的房产、生活类网站的负责人,他们没有“政策”,没有垄断保护,但他们的效益绝不是党报所能比拟的。

但是,从姚静提供的江苏党报和他们所办网站的情况,联想到新华社一些现象,倒是看

出两个问题:

一,办了网站,就是“网络化”了;在网站上放上两段视频,就叫多媒体了。事情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这种做法充其量是叶公好龙,“好者似龙而非龙者也”。养的不是真龙,当然没有呼风唤雨的威力了。反过来看一下,如果新华社现在没有新华网,那是什么样的局面?

二是对“政策”和垄断位置的依赖心理。总觉得我们是党和政府的一部分,“政策”和垄断职能会保护我们的。对现实中一些不理想的结果、比较之下的落后,归结为“政策不到位”,“某某书记不支持”。或归结为某一偶发因素,如“金融危机了”,“房地产降温了”,等等。

新华社从上到下力促“战略转型”为时已久,如果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传媒业发展规律还有怀疑,如果我们还只在为“政策”奔走,或是做好龙之叶公,最终结果就可想而之了。

二、掌握好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最为重要。

我们同事间日常的交流可以看出来,姚静的想法在我们中间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人觉得类似姚静的认识是有理有据的。这种看起来是从事实、数据中得出的结论,而它又有悖于“规律”,问题是出在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上。现在新华社工作压力大,节奏紧,我们都很少有系统学习、研究的机会。恕我“好为人师”一回,结合黄文、姚静商榷的问题,就掌握好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给大家一点建议:

其一,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得出定性结论,同时要把握好“量”与“性”的关系。

一次将硬币扔到地下,正面或字或图,只有一种可能。扔硬币的次数无限多地增加,其结果是字与图出现的机率无限大地接近一致。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得出定性结论,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但“量”的取得,要有一定的分布,要有多方面的比较。现在网络非常发达,非互联网传输的电子媒体(广播、电视、户外屏幕等)、互联网媒体(网站、即时通讯工具、交互类网络平台、邮箱等)、应用终端延伸的媒体(手机、MP3、MP4、上网本)、纸质媒体等,搜集一下大范围、长时间段的数据,研究一下传播手段和方法、比较一下效益。最好作为一种业余的爱好,长时间跟踪观察,不仅会感受到“规律”所在,还会了解很多你原本并不在意却非常重要的东西,会发现市场取向及无数商机。

其二,分清阶段性与整体性、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我赞成姚静所言,纸质媒体不会绝对消亡。如同中国人最早使用的甲骨文,5000年了,现在也没有消失,书法、装饰等仍在使用。人的需求更是多方面的。中国是个欠发达国家,目前还是处于努力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阶段。传媒业的政策壁垒还会长期存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传媒业会更为发达,市场细分程度会加强。理论上说,在中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前,任意一种传播媒介,都会有广阔天地。但是,我们还是要把握住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主流是什么。把握了主流,才能将引导能力与影响力最大化,才能准确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定位。知大势且知彼此,才会百战不殆。我国有一个半官方机构连续十多年做全国阅读调查,一度发现,中国人收入大幅提高了,受教育机会多了,高学历多了,读书却越来越少了。后来,统计者把电子阅读加进去,结果发现,使用电子阅读器读书的人多达3000多万,用手机阅读的人数高达1.5亿。而对市场更为敏感的企业,已推出一大批手持电子阅读产品,年销售数千万台。世界通讯产业大鳄中国移动、深圳华为等,都开始向电子阅读行业伸手了。而黄文文章中,则举出了亚马逊的例子。我们不能不佩服信息大国、先导企业利用“规律”的能力和气魄。另一方面,30年前,一张主流大报的一篇“社论”,可以让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现在什么样的媒体能做到这一点?“打酱油”、“俯卧撑”原本没有什么意义,一夜间却成为社会热点,甚至酿成公众事件,这与传播介质的形式特点,难道没有关系?

分清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同样非常重要。姚静用党报为例,以此推导纸媒的发展特性。严格意义上说,这是犯了逻辑错误:党报和纸媒的属性是不一样的。“不同类不可比”,更别说“代表”了。

浪费了大家不少时间,不再赘言。

2009年6月18日 合肥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重点内容: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两对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二、知识梳理(一)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定义,相对静止以及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结合相关原理,列举事实,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研读案班级姓名编号 06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①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②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

下载从把握规律的高度认识纸媒的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把握规律的高度认识纸媒的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