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_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
答案)
一选择题(32X1.5=48分)如果每个人都很有教养,那么家庭将会得到很好的管理;当家庭管理妥当时,国家将会变得有秩序: 当国家管理井然有序时,全世界都将会变得和平友好。”此说源自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C.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6.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 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秦崇尚法家,导致此时儒家受到抑制 B. b处:得到汉代统治者认可
C. c处:社会动荡、宗教兴盛,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推动儒学新发展
7.董仲舒堪称我国古代主流思想史上分水岭式的人物,经他改造和发挥,儒学获得“新生”。西汉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宣扬“仁政” B、为统治者服务 C、神化封建统治 D、反对苛政刑杀
8. “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 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9.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10.《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11.《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A.“爱人者,人恒爱之” B.“兼爱、非攻” C.“春秋大一统” D.“无为而治” 1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4.《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15.“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7.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18、明朝有学者论述:“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该言论主张 A改变君主专制 B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国家 D君民平等
19.有人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工商皆本” ②“心即理也” ③“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28.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A.甲骨文“马”字风格质朴,注重规范 B.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C.“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D.小篆字形有意无法,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29.中国画注重写意与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以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知行合一 D情景合一
30.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B.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31.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变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的欣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C.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D.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32.李约瑟说:“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对下列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科技注重实用性
B重儒学轻技艺的传统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 C 中国科技落后是因为缺乏逻辑思维
(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分析其主要历史作用。(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6分)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6分)
34:(26分)
材料一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四: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_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32x1.5=48分)1.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孔......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每小题3分)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_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试题难度:0.6-0.65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_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材料)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