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村文化室筹建情况和捐款办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校园捐赠文化建设活动”。
乌石村文化室筹建情况和捐款办法
一、文化室的选址问题
文化室定建符氏祠堂旧址,原因有三:
1、符氏祠堂曾经是我村村民接受文化启蒙教育的摇篮。早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符氏祠堂就改为学校,全村子弟才得以上学读书。偏僻的村庄终于传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读书声。那时候,在我们乌石村,“去祠堂”是“上学校”,“祠堂”就是“学校”的代名词。这间学校一直办到1958年,在全公社实行学校大合并时才被撤销。至此,祠堂办学校已经达31年之久。其间,还办过“农民夜校”,“识字班”,让村里的成年人在这里认字写字。
所以说,符氏祠堂是乌石村文化教育的摇篮。
2、符氏祠堂是我们乌石村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指导生产活动的中心。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乌石村生产队随之诞生,符氏祠堂成为生产队的办公室。生产队开会,学习政治,唱革命歌曲,布置生产活动都在这里进行,还设有粮食仓库,办过食堂,全村的二百八十人都在这里吃饭。六十年代初,我们村分成两个生产队,这里就成为乌石上队的办公室和仓库,祠堂又是上队的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指导生产活动的中心。
综上两项,足以证明这个祠堂在我们村的历史上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地方,是为全村作出了极大贡献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3、由于岁月的流逝,祠堂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极是凄凉,它又处在我们村中间的大路旁,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倘若重建祠堂,既脱离实际,又不合时髦,如果无故拆清,又显师出无名,无人敢当这个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在符氏祠堂旧址上建文化室,是一石二鸟之良策。
据此三者,经村民大会讨论,选为文化室之址。
二、文化室的结构和布局
文化室分三部分。正屋为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屋内分一厅二房,厅内四周一米半高用瓷砖装饰,厅内南面的墙上嵌上刻有捐款兴建文化室者名单的大理石碑。屋顶四周,围上彩色的瓶子栏杆。栏杆下面有彩色的鱼鳞瓦。正门上面中间的一段栏墙上,镶上刻着“乌石村文化室”六个金色大字的大理石。
正屋大门外的两侧镶有红底金字的一副对联,右边是:“祠堂改塾学先辈喜诵人之初”;左边是“村室习文化后裔长修性本善”;横眉是“继往开来”。其用意为:誉褒祠堂办学的历史贡献;勉励后人修德行善,努力开创未来的事业!
横廊包括一个卫生间和一间为村民出公用的横室。正屋、横廊墙外全部用马赛克装修。
文化室前面是否建围墙,路门以及如何布置,待春节开会后商定。
三、建文化室资金的来源 资金来源有五个方面:
1、上、下两个村民小组集体库存的资金;
2、上、下两个村民小组共用土地的租金;
3、市政府一事一议的补贴资金;
4、村民和社会捐献的资金;
5、村民以资代劳资金;
四、村民个人集资的一些具体问题
1、集资对象:本村村民,外出干部、职工、港澳台同胞以及华侨和各社会人士都可以参加这项捐款活动。
2、捐款者直接交款符气深、曾召雄两人,由他们开发票。符气深管钱,曾召雄管账。
3、如捐外币一律按时价折人民币入账。
4、捐款在人民币100元(含100元)以上者,刻名于芳名石碑,留作永久的纪念。
5、文化室定于农历三月完工。为了石刻名字不影响工程进度,捐款定于2月2日(农历三十)至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五)之间进行。
乌石村修建文化室领导小组
2011年2月1日
乌石村基本情况乌石村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南部山区,是富盛中心村之一。村域面积2.27平方公里,由乌石、跳山二个自然村组成。全村436户,1410人,设党支部一个,59名党员,10个村民小组。......
乌石村庆祝“2011年三八妇女节”拔河比赛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101个国际妇女节。为丰富我村妇女的业余生活,缓解紧张繁忙的工作压力,营造欢乐......
XX村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为加强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营造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根据《浏阳市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美丽的乌石村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的乌石......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文学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注重客观评价和自我反思。接下来是一些范文供参考文化室捐款倡议书篇一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