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论文[材料]_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58: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论文[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到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鉴于此,有必要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再定位,借鉴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的成功的就业机制和模式,结合我国的国情,从宏观到微观,从政府到高等教育、大学生自身等若干方面,就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

如今正是知识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国家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的时期,教育在发展,高校在扩建,大学生在增多,加上09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我们作为即将就业的人当然很关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低

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问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拾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09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月度报告》二月分析报告显示,上海成为毕业生签约率最高的省市,内蒙古排名第二,北京仅以23%的签约率列第四位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根据麦可思调查,现在毕业时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了87.5%。有这么大的就业率差距,就说明大学毕业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认识,所以在求职中不断地碰钉子,才逐渐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真实信息。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

1、高学历,却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在51job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发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共鸣。在2009年各大媒体不时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屡吃闭门羹的事件,学子这边手持高学历期盼企业能够多看自己一眼,企业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弃之门外。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臵。

2009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这一事件,不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同时也使学历贬值的问题凸现出来!

2、就业难,纷纷回炉短训

2009年9月末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前‘脱销’‛等类似的新闻。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回技校‚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群体。技校生受宠,大学生‚回炉‛,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需要技校的‚镀金‛才能真正发射光芒。

3、有工作,却与农民工同酬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都是‚千元档‛,甚至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社会企业方面的原因

1.市场容量不足,提供的就业机会比较少

从国际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80% 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们中国中小企业太少,举一个例 子来讲: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有660万个;而中国13亿人,700 万个。所谓‚僧多粥少‛,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应该大力提倡 发展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就业市场环境不够公平、公正

前不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前出狱,国内一些知名IT公司 得知消息后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函。李俊因‚毒‛得‚名‛,‚熊猫烧香‛ 虽不是为‚名‛而作,却让大众看清这位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水泥工艺技校 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天赋。早年李俊曾在北京、广州等地闯荡过,无一例外 地被数家网络安全公司因学历低而拒之门外。在51job论坛上的一项调查显 示,43%的人曾遭遇过‚学历歧视‛。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阻碍,如性别歧视、名校效应、专业限制等,尤 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年代,缺乏一个公正的就业环境,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更是 雪上加霜。一些用人单位亟需规范,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大学生就 业提供政策性的支持。只有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3.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大国际企业采取收缩战略,大幅裁员 近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了企业方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而失业、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据今年年初国际劳工组织的专家预测,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将再创记录,达2.1亿人。而在国内,裁员狂潮也在地产、金融等企业的带领下迅猛袭来。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臵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5.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2.高校专业设臵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臵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高校未组织学生就业培训,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4.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5.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据《市场报》2002年报道,江苏省大学本科生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是月薪2000~2500元,机关事业单位是其理想中的工作单位,专科生则选择到企业工作,月薪主要集中在1500~2000元之间。国内其他地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也不相上下。对于近八成的用人单位来说大学生的期望仍然过高。

2.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求职技巧就像一支润合剂,巧妙融洽应聘者与面试官之的关系。但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对大学生丧失信心。

3.考证存在盲目性

如今证书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导致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并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相比证书,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但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旧盲目地考证。

4.对企业不够了解

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应聘公司的相关背景和应聘职位的情况以及工作内容和任职要求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无论对员工个人或 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作 者: 张莹 编著)很多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还有一些没有做任何的打算,而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6.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另据统计,大学生毕业后有过创业冲动的不少,但真正创业的人不多。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相关政策及建议性对策

(一)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1、09年国家关于出台大学生就业政策:(1)农村教师特岗计划(2)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3)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4)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5)增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深化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改革(7)见习计划2、10年国家出台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1)鼓励自主创业给予小额贷款

(2)鼓励企业招聘应届大学生,给予企业一定补(3)政府创建就业基地(4)15万应征入伍

(二)建议性对策

1、从自身方面考虑

(1)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

(2)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3)要有良好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忙碌的工作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锻炼。

(4)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臵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从社会方面考虑

(1)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政策引导,鼓励其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

(2)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

(3)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臵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臵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从政府,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并有机配合,力求构建一种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机制 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当代大学生应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关注市场信息,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赖三策: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4年4月.张颖: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报,2004年6月.徐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月.

张莹: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宋智勇,段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3期

李锐利: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010年6月9日

附录一:

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本小组各成员都表现得很出色,积极相互配合,同时也非常认真地对待组长安排的任务。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也都会提出来相互讨论,征求大家意见,互相帮助。

本小组论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大学生就业形势‛,由付慧敏、汪永鹏负责; 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由蒋文君、甘美琴负责; 第三部分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相关政策及建议性对策‛,由夏建丰、汤华茂负责。

开题报告由付慧敏誊写,内容由小组各成员讨论完成。论文正文由小组各成员完成各自部分,再到组长那汇总大家讨论整理。

总的来说,这篇论文是本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有其必不可少的贡献。

附录二:

张莹: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宋智勇,段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3期

李锐利:关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核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数计学院08级(3)班

组长:蒋文君 学号:08010316 组员:甘美琴 学号:08010310

付慧敏 学号:08010307 夏建丰 学号:08010337 汪永鹏 学号:08010328 汤华茂 学号:08010325

指导老师:陈红萍老师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zp.china.com.cn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 之社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要,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结合材料,我想谈一下我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见解。大学生是我国的主要人才来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讨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讨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讨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讨论文1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1.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校的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定位自己,这样在日后找工作的时候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金融海啸引发经济衰退、高校扩招引发的毕业生人数骤增、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需求、用人......

下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论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论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