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_中印经济发展比较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55: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印经济发展比较”。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

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

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

1.印度的改革开放

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其中由于种姓文化的影响,低种姓的人接收到的教育更为落后,还有男女性别歧视,女性的文盲率也于男性。印度在从小学开始推广信息技术教育,曾不幸沦为殖民地,但也因此有了英语的优势,又有人口红利带来的充足的劳动力,软件外包行业做得出色。

印度自独立以后继承了英国留下来的政体,却选择了一条计划经济的道路,和中国一样都接受过苏联的工业化援助。不过在1991年的时候印度经济改革转型走向市场经济,当时由于货币大幅贬值和严重的经常账目赤字,造成对外支付危机,再加上受海湾战争的影响,原油进口价格提高,危机被进一步被加剧,而出口下降,投资者撤出等复杂事宜导致财政赤字大幅上升,最终导致这场危机危机,当时的印度政府抵押67吨的黄金储备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不过根据IMF的条件,印度必须进行经济改革,所以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此前的经济战略的失败。这次改革的结果据今观之其实是很成功的,1991年的这次改革可以作为印度经济的一个分水岭。在时任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和时任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的主导下印度进行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打破印度经济增长的束缚,使印度经济高速增长。推行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特色的、被称之为“四化”的新经济政策。涉及取消许可证制度、降低关税和利率、减少公共部门垄断,对外资开放本国市场和产业等。印度在改革开放前就有很多的私人企业,其走上市场化就只需要放松政府的管制,在曼莫汉·辛格和纳拉辛哈·拉奥之前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就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不过真正的自由化改革在1992年才开始,1991年时印度平均关税为83%,但到了1998年印度平均关税已经降低了30%以上,市场自由便提高了市场竞争,除了国内本土企业的相互竞争以外,还有来自国际社会的竞争,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以“外包”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服务业的发展为印度外向型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所以印度以发展软件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在当时除了语言优势外,高素质人才上印度也比起中国占优势,比较当时印度的教育资源集中在了高种姓的少数人身上,这样就位印度发展软件外包业创造了条件。在 1990 年时 ,印度农业占GDP 的比重为31 %、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8%、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为17%、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则高达 4l%。到了2003 年时, 印度的产业结构相应地变化为 22%、27%、16%和51%,由此可见 ,在 1990 年到2003 年间,印度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是服务业,而且与服务业的快速增长相比,工业和制造业甚至有相对萎缩的趋势。2.中国的改革开放

经过数次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底子比起民国和北洋时期还要落后,这点跟印度独立时英国殖民时期留给他的工业体系和政治体系没得比。但好在我们虽然也是个多民族国家,但数量上汉族是主体,占了绝大多数,自然而然没有那么大的语言困扰。而且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没有像印度那样各邦权利过大某些情况下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在于我们比起邻居印度更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图2:1978年世界GDP前20强(来自快易数据)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当时全国有1.4亿人平均口粮低于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中文化教育受到冲击,经济建设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拉大。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意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我们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主要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离。对外开放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开展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渐发展的格局,意图转型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978年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1986年启动全民所有制改革,1987年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战略,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1993年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992、1994年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997年“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等等。

我们对外开放采取生产出口产品和引进外资来带动本国经济,我们采取人民币贬值和出口退税的方式积极鼓励出口,解决内需不足而造成产能过剩的问题。引进外资带来外部竞争,私营企业纷纷出现,激活市场竞争。出于当时农村居民数量多,劳动力几乎无限供给,我们选择努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让人民温饱。1990 年时, 中国农业占 GDP的比重为 27 %、工业(包括制造业和采掘业等)占 GDP 的比重为 42 %, 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为33 %、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为 31%。到了 2003 年 ,以上这些数据相应地变化为 15 %、52 %、39 %和33 %。可见 ,中国工业的年均增长率是最高的 ,除了农业之外,增长率最慢的就是服务业了,这恰恰与印度相反。3.总结

图3:中印两国人均收入与 GDP之比

来自论文《中印经济发展阶段比较研究-赵江林》

由图3我们知道中国GDP回增的阶段在1982年前后,而印度则是1991年前后,两个同样古老庞大的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纷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印两国的发展是世界性的,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为解决世界性的贫困问题解决方法,还为世界创建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让世界分享中印崛起的成果。我们从图二GDP排名和图一GDP排名可知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对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而印度的经济增长速率也在加速赶超了中国速度。比起所谓的龙象之争,老百姓们更关注自家生活的起色,改革开放带来的科技发展和生活条件提升如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等给中国人民交了份满意的答卷。惟愿世界能够接受中国和印度的和平崛起,惟愿西方能够接受亚洲的和平崛起!

[ 参 考 文 献] [1] [2] 赵江林.中印经济发展阶段比较研究[J].南亚研究,2011年02期.华民.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相似的原理与不同的方法[J].复旦学报,2006年06期.

中印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中印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将中印两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国第三产业发展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印度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并借鉴印度的经验......

纺织服装:中印纺织服装行业比较分析

纺织服装:中印纺织服装行业比较分析我们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少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之一,未来十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世界霸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此前提下,人民币升值、......

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中国经济此轮完整周期始于2002年,住房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启动了内外需增长,中国经济在2002-2007年经......

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寒冬下中小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课程背景:为什么在经济寒冬有些企业经营艰难、业绩下滑,而有些企业却能继续发展、业绩上升,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为什么有些企业度过“冬天”后久......

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2011 年经济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 在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国际经济持续动荡的背景下,经济运行受周期性波动,通胀水平走高,经......

下载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