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期末论文:我国玉米国际贸易现状浅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玉米国际贸易现状”。
我国玉米国际贸易现状浅析
【摘要】玉米作为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人类的重要工业原料、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随着栽培经验的积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玉米产量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在世界谷物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消费量约占球玉米产量和消费量的20%左右。通过对近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所贡献。
【关键词】中国玉米国际贸易
1.中国玉米生产、进出口贸易现状
1.1.玉米的历年生产情况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从1961年来是呈上升趋势,以平均年增长率1.45%的速度增长,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最快。200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714万公顷,是1961年的1.78倍,单产也从559公斤/公顷提高到4455公斤/公顷。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高产杂交种的培育种植、新技术的应用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据统计,我过生全世界播种面积和单产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由于播种面积和单产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玉米的总产量的不断增长。1961年-2006年,玉米总产量从1803万吨提高到14563万吨,年均增长5.2%。预计今年国内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将提高了6.3%,播种面积增长了1%,再加上雨水充足,天气情况良好,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SGS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1.5456亿吨。
1.2.玉米种植增长特征
玉米自16 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以来,已有400 多年的种植历史,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从中国的玉米生产发展历程来看,各个时期的发展速度也不同,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前,玉米生产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增长缓慢;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玉米生产迅速发展;90 年代初,玉米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此后玉米生产又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总之,建国以来,玉米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但历程是不平坦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特征:
1.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玉米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玉米在中国粮食生产系统中的地
位逐步上升,由建国初期的10%左右,一直上升到现在的接近30%。
2.播种面积、总产量在频繁波动中上升
从播种面积来看,中国玉米生产虽然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有一定的波动。新中国刚成立,玉米播种面积有过小幅的下降,但随即迅速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6 年玉米播种面积有了新的历史突破,达到26 971 千公顷,比1949 年增加14 056 千公顷,增幅108.83%,年平均递增1.91%。从总产量来看,中国玉米总产量变化趋势与单产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可以看出玉米总产量的增加是单产增加和播种面积增加双重作用的结果。
3.单产稳步上升
随着农民自有生产资金的增加,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农业机械的高效使用,再加上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玉米的单产日益提高。1949 年单产为962 公斤/ 公顷,2006 年单产达到5 394 公斤/ 公顷,是1949 年的5.6 倍。单产的增长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小幅的波动,但是总体上增长势头十分明显。
4.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
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调整,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剧,逐渐形成了既分散又集中,但以集中为主的生产布局。目前,中国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狭长的半山丘陵地带,即东北、华北、黄淮、西北、西南五大生态类型区,形成中国的“玉米带”。玉米带中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共同建起了一条“黄金玉米带”,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
1.2.玉米的进出口贸易
二、中国玉米贸易的变化及现状
中国玉米贸易在世界玉米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003 年玉米出口达到历史最高(1 639 万吨)水平,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玉米出口国。20 年来,中国玉米出口7 000 多万吨,约占全部粮食出口的59%,玉米出口不仅关系到玉米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增进国际间的联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玉米进出口业务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初,由于当时国内食物十分短缺,所以中国玉米表现为净进口;80 年代,中国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玉米产量增加,中国玉米大部分转供饲料,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玉米出口量逐步增加。1984—1994 年,中国成为玉米净出口国,并于1993 年达到玉米出口的一个高峰,出口量增长到1 639 万吨,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量的16.17%,成为世界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1995 年和1996 年中国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1997 年至今,玉米一直净出口。2003 年中国玉米出口总量为1 638.9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 年国家从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进出口政策作出调整,限制玉米出口,减少玉米出口配额,同时取消了对玉米的出口补贴,2004 年中国累计出口玉米232.4 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5.86%。2005 年在国内玉米大幅增产的背景下,国家再次出台新政策
鼓励出口。2006 年中国玉米出口又大幅下降,比上年减少554.3 万吨。从20 多年的玉米出口贸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玉米出口一度占据世界玉米出口的重要地位,呈现出贸易量大、贸易波动明显的显著特征。
与出口相比,中国玉米的进口数量相对较少。除1983 年之前的几年和1995 年、1996 年之外,其他年份均进口量小于出口量。但是自2003 年开始,中国玉米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 年的进口量是2003 年的65 倍。虽然目前中国还是玉米净出口国,出口量远远高于进口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玉米进出口贸易逆转可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国外玉米的大量进口,必然会造成国内资金外流,国内玉米供应相应增多,从而使国内南方销区本来就有限的市场份额更多的被争抢,导致竞争更为激烈。第二,由于国内玉米增加,必然会压低国内玉米价格,造成国内生产者收益的减少,从而打击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最终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开始减少。第三,出口的控制也使一些国内出口企业刚刚占领的国际市场份额因此而丧失。
从历年的进口情况看,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国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缅甸等少数几个国家。从出口地区结构来看,中国玉米出口主要集中周边地区,主要流向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占中国玉米出口量的90%以上。
2.玉米的世界供求情况分析
三、中国玉米生产与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虽然发展较快,为保证城镇居民口粮供应和饲养业、加工业用粮、增加外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农业生产和贸易的诸多变化,一些新的问题正在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种单一,质量较低
目前,中国玉米产量虽高,但基本上都是普通玉米,而市场需求较大,经济效益较高,适合食品加工和工业加工的特用玉米较少。中国玉米专用化选育和加工利用方面刚刚起步,食用玉米品质较差,广大农村普遍用玉米原粮做饲料,深加工玉米比例不到10%,造成极大的浪费。
2.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
中国玉米生产成本项目中,劳动力成本比重最大,平均占总成本的40%左右,肥料约占20%,其次是燃料费、电力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农膜费等,而发达国家生产成本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土地机会成本、机械折旧、肥料和种子。可以看出,中国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生产规模小,整体效益差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落后农业经济,导致中国玉米生产经营方式和手段普遍落后,商品率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表现为粗放、分散、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方式。现阶段中国玉米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为主,由于中国人多地少,每个农业
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06 亩,在玉米产区,平均每个农户只能提供1 吨左右商品玉米;而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播种玉米面积2 600 多亩,收获玉米达1 500 吨。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玉米生产明显缺乏规模效应。
4.国际贸易竞争力不强
贸易竞争指数(TC)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该类产品总贸易额的比率。贸易竞争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一致;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且指数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当TC
四、政策建议
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本是构成价格的主要因素,近几年中国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因此降低化肥等价格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应该科学种田,节约生产资料的使用;重视生产过程中水、电等资源的节约。其次,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水利、供电、交通等状况,加大农机、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投入,以此来增强中国玉米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玉米成本。
2.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国际知名玉米品牌
充分发挥部分玉米主产区的绿色资源优势,对那些没有潜力或潜力很小的地区和投入成本过高的地区,要坚决退出玉米主产区范围,以此实现规模效益;发展绿色玉米和有机玉米生产,利用无转基因玉米区位优势,打造主产区的国际知名玉米品牌,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逐步变大量出口商品玉米为技术出口或转化产品出口,加强优质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及玉米油、玉米芽、玉米饼等附加值较高的玉米及产品出口。同时,政府应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监测和及时通报国内外市场供需、政策法规和疫病疫情、检验检疫标准等动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3.重视科技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科技在中国粮食增产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要千方百计地抓好农村教育,对农民进行再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新技术,培育玉米新品种,改良传统品种,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加大玉米科研投入,推动玉米生产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中国玉米对外贸易及其走势[J].世界农业,2005,(6).[2] 柯炳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
(2).[3] 程国强.构建风险转移防范机制———重视国际玉米市场风险防范与管理
[J].国际贸易,2004,(12).[4] 秦臻.世界玉米贸易与中国玉米出口[J].国际贸易问题,2003,(1).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走势电子商务0802:赵建指导教师;陈凤新【摘要】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今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能够达到2.1万亿美元,增速在20%左右,这意味着......
国际贸易2在国际贸易中,为了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出口货物的计价应该用“软币”还是“硬币”?进口货物的计价应该用“软币”还是“硬币”?6海上保险业务中发生的意外事故,是否......
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展望一、引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为分析单位,以国内贸易机会的完全被利用为前提,考察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的。因此,它舍象了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浅析低碳背景下对国际贸易的挑战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在《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和《哥本哈根协议》后,低碳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硬约束条件,低碳经济将取代......
电子商务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班级:经济学班 姓名:戴梦 学号:121231120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