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 多媒体使古诗教学充满活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运用多媒体学习古诗文”。
运用多媒体使古诗教学充满活力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小学
徐红梅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量。小学教材所选诗词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趣味浓郁,实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在阅读、鉴赏中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理解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古今历史的差异、生活环境的不同,再加上诗人与学生认识、感情之间的差距,均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形式比较枯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并能合理地运用,不但能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在古诗的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更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诗歌虽然语言少,却是包罗万象,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动的诗句来表达一种意境。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最难体会的就是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信息技术介入之后,往往可以弥补这种缺陷,把凝练的语言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来展示,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泊船瓜洲》时,为了突破诗中的难点,我利用动画效果制作出一幅长江图,在长江两岸呈现诗中所提到的京口、瓜洲、钟山这三地所处的具体位置,学生马上就一目了然了。接着展示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望着故乡方向的情景,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让学生融入在音乐、图画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去学习古诗,体悟古诗,诗人的那种思念家乡的浓浓感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在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的看一下经霜的枫叶,然后通过联想,与二月花作些比较,就可以得知诗人这个“红于”的含意。这个“红于”不仅赞美枫叶色彩的鲜艳胜过“春花”,还歌颂了它的坚强性格。因为春天的红花经不起风吹雨打,而秋天的枫叶却不怕寒冷的风霜。在这样的意境中,让学生去吟咏课文,自然而然地就能读出诗的意味了。由此可看出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增强了古诗词欣赏的直观性、情境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在各种文体里面,古诗用词向来是最精炼的,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多媒体技术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推敲,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定为“绿”。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到”、“过”、“入”、“满”的意思,又突出了江南春天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远望瀑布的景象。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画面,为学生展现了瀑布飞速而下的壮观景象,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用上“挂”字,正说明了瀑布的流速之快。而下句的“飞留直下三千尺”中一个“直”字让人感受到近看瀑布的磅礴气势,这充分体现了古诗语言的生动形象。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发挥它独特的优势,既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感悟古诗的思想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要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等目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以上所提到的目标,在很多古诗词教学中都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因为我国诗词的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语言浅显易懂,比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从内容看,有描绘儿童生活的:如高鼎的《村居》,袁枚的《所见》,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很适合儿童的口味;有状物抒情的:如骆宾王的《鹅》,贺知章的《咏柳》,白居易的《草》,王安石的《梅花》,都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得形象鲜明;有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如王维的《鹿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白居易的《暮江吟》,张旭的《山中留客》等;有同情劳动人民和尊崇劳动的:如李绅的《锄禾》,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他们既抒发了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又对那些不劳而获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主张抗御外侵、解救人民痛苦,要求祖国统一的: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示儿》,杜甫的《春望》等,这些都是进行爱国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还有歌颂英雄人物的:如李白的《军行》,卢纶的《塞下曲》,杜甫的《前出塞》。这些古诗词篇幅短,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背。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之情,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这种感情,教学前我先让学生阅读有关“安史之乱”“金兵南侵”的图书,使学生对有关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一幅地理图形,把诗中提到的几个地名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诗人听到祖国重归统一、极度喜悦和急切回乡的心情 的理解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也就达到了古诗教育的目的。不同古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不同,所要进行的思想教育也就不同,如《赠汪伦》要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要使学生懂得热爱家乡,热爱手足之情等。古诗的内容不同,所以,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也不同。而作为语文教师,则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古诗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又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新课改的今天,古诗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古诗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优越性,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古诗教学焕发出新得活力。而且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多媒体让美术教学充满活力【摘要】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的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中融"声、图、文"于......
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吴忠文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
多媒体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为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古诗文转化为鲜活的画面,让教学变得形象......
运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睢县第三初级中学杨学堂 我校十分重视教学法的改进和研究,并建了多媒体教室。这些多媒体教室的功能是将现代化的电子通信等设施运用于教学,它包括网......
运用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21世纪,网络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时间,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新宠,制作和使用课件在校园里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