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_中学作文教学建议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43: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作文教学建议”。

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随州二中 杨 伟

语文是中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写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洞察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但作文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存在着效果差、效率低的现象。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存在着诸多的误区。

一是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作为硬任务,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而作文在考试中不像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因此多教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而且由于目前统改统考作文阅卷,还没有可用客观性较强的办法,阅卷中随意性较大,平时花大力气练习写作文,似乎觉得并不划得来。这样,把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地看成了软任务了。

二是教课文往往有计划性,教作文却无计划性。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或各自学校所规定的教学常规,每位语文教师在新学期开学之初,都会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认真地制订出一个都较合理的教学计划。但教作文却不按计划进行。有的甚至对作文教学根本没作预先的全盘考虑,随意性很大,无计划性可言。这种“事前无计划,当事随意行,事后无收获”的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了。

三是重视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语言的积累。

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于是,许多学生到书店里专拣“作文技法”之类的书买,以为看了这类书,就能写出优秀作文来了。诚然就写作来说,技巧应该说是重要的,但技巧不应该是为技巧而技巧,它的上达,必须以内容的充实为前提。没有充实的内容,光在技巧、文章作法上动脑筋,也是于事无补的。鲁迅先生对这类问题有过一个明确的态度,他在《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中说过:“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他还说:“ 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写出好文章来,应该要十分重视生活的体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的积累。这才是写出好作文之根本,才是把作文真正指导在点子上。

四是比较注重写作文的篇数,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认真讲评。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他们每10天或者每星期 让学生交一篇作文。另外,还要写日记、周记、学习名言警句的心得体会、每天的观察所得、一些重要的节假 日里的见闻„„但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讲评。以为既是实行了“广种”,就必能获得“薄收”。这其实是“题海战术思想”在写作上的反映。经验表明,多写对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有帮助,但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少学生来说,其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待于适当少写几次多增加几次讲评。五是应试作文教学顽症难治。

“言为心声”,照理说,作文写的应是心声,也就是说,写作文应该写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写那些感人的东西。但是,现在的考试模式,却较少甚至根本不可能让同学们去写真情实感。不管你有没有某种真情实感,一律要以这试卷上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迅速认真地下笔了。这样,同学们只得根据作文要求,硬着头皮来凑来虚构。被认为凑得好的,就得高分或较高的分,凑得差的,就得低分。应试教学、应试作文也就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拼命从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进行大力指导,因而大量的无病呻吟、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作文都从考生的笔下生产出来了。应试作文教学已成顽症。

产生以上作文教学中误区的原因,首先是与教育思想有关。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是应付考试的教育。为了应付考试,学校教育一切围着考试转,暂时与考试的分数关系不大的,就少做甚至不做。写作教学也当然是如此。如果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正确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中学的作文教学就决不会是目前的这种状况了。

其次与社会上人们的评价有关。

社会上的人们,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几乎全看一所学校的升学率。升学率高,就是一所好学校,升学率低,就是一所质量差的学校。评价一位语文教师,主要看他教出来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否高,而不问其写作能力是否强是否好。人们对用上述标准衡量出来的“好学校”赞不绝口,并趋之若鹜地把孩子往这些学校送。试想,在这样的社会压力袭来的情况下,一个语文教师在教作文时,他会没有顾虑,没有考虑的吗?

再次,与现在的考查方法有关。

现在的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部分,其考试方法不外乎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这样的形式,不管考生“写不出”还是“写得出”,一律都要“硬写”的,是毫无选择余地的。这种考试方法看上去貌似公正,实际上也并不完全是如此。正是由于这种考试方法,给作文的应试教学提供了存在的环境。这就告诉我们,改革考试方式方法,是搞好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究竟应如何改进我们的作文教学呢?作为把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高度综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项系统工程,写作能力的培养决非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办到的,但是如果教学方法得当,使学生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能。

一、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写作感到轻松愉快其乐无穷的学生恐怕是凤毛麟角,而对作文感到困难艰苦忧心忡忡的学生恐怕是成千上万。不少学生一遇到作文课就产生害怕的心理,产生厌烦,不愿意写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当作家、记者,写不写作文无所谓,因此也不肯写作文。对于这样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首要一环。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止于教师的批改,根本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作文产生厌烦情绪。所以,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其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写,从写作中感受到快乐。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纵使“行政干预”,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遵命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首先我把作文改为“表达能力作业”,使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再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向他们讲述中国历史上的“袁虎的倚马作令”、“王勃写《腾王阁序》”、“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笔成文,出口成章的。而今后的社会也要求我们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去交际、去完成高速度、高智能运作的社会。

2、教会学生感知生活。

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没有内容,没有激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将文章写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这个“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平时对语言、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在激动人心的改革热潮中,观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观,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叶圣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指导学生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3.充分利用教材的美感,激发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久经岁月磨练,历来脍炙人口,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操美于一体,是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学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它饱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家心血和生命。所以语文教材无不饱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学中准确而充分地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把课文当作例子,当作优美的范文,让学生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当中,感受优秀作品的魔力,从而激发其创作的欲望。

4、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赫尔岑),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所谓放胆,就是打开思路,开动脑筋,放开手脚,无拘无束,插上想象的翅膀,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海阔天空,任其驰骋,随意翱翔。所谓“自由文”,就是结合各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引发学生的激情,唤起写作的动机,使之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提起笔来,如泉涌瀑泻,自然抒发情怀。

5.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邹芩以十分形象的语言说起她对写作的感受:“当被别人或自己的故事所感动,被心中的梦想、幻境所激动时,稿纸就像无垠的原野,手中的笔便成了黑色的骏马,尽情任意的纵横。笔尖在纸上‘沙沙’的摩擦声,犹如马蹄清脆的踢踏声,倏忽间,小小的一张纸上布满了方块字,一个个在那里眉开眼笑,轻声欢唱。扔下笔时,犹如卸下担子,尽管赶得上气不接下气,心情确实无比欢畅。”“这样的写作,我喜之,乐之,亦爱之。”从作者的独白可看出,她将“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当“我要写”这种发自内心的愿望被诱发出来之后,学生的写作就会以写为乐,乐在其中。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皱芩和张翼创作的兴趣、热情和喜悦,是成就小作者创造性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其实就是诱发学生“我要写”的愿望。

中学文言文教学误区及校正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中学文言文教学误区及校正,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学文言文教学误区及校正

中学文言文教学误区及校正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其校正文/赵旭刚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学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言......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误区一: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误区及对策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误区及对策射阳县初级中学 孙昌会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施以来,这几年我们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了很多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但是,在新课改下许......

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教学观念的改变。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

下载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