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规_银行金融法规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31: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金融法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银行金融法规”。

《论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实施》 学校:无锡太湖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金融

姓名:孙娜

学号:

101班10120092013年6月

[摘要]:银行业监管管理法是调整银行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银行监督管理是指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包括金融机构,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的监督管理,包括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等内容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为了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银行业监管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并于2004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201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监管法〉的决定》,自2007年1月日起实施。实施银行业监管管理法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的必然要求。

[关键字]: 银行监管,监管法,措施

[正文]:

一.监督管理机构及监管对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管管理机构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监督。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处置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查处有关金融违法行为等监督管理活动中,地方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和协助。金融监管的对象由各国具体国情决定,并受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传统上监管机构金融监管的对象主要是国内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监管的范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对象为两类,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诚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共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二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金融监管仍主要沿袭传统计划控制方法,对监管对象的研究还刚开始,所以,我国银监会金融监管的对象目前仍主要是传统金融机构。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和金融创新的日趋活跃,银监会监管对象根据金融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的要求将会逐渐提出。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原则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同时,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银行业监管具有如下原则:1.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这是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2.独立性原则,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受法律保护。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3.监管信息共享原则,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它们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督。4.国际合作与跨境监管原则,各国的银行监管当局要同时负责对境内外资银行监管和对本国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同时,任何一个跨国银行的分支机构都要同时接受母国和东道国当局的双重监督管理。

三.银行监督的内容

(一)信贷监督:信贷监督是指银行运用信贷手段对企事业单位实行的监督。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监督企业按计划生产、合法经营;二是监督企业按资金使用方向使用资金;三是监督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二)结算监督 :结算监督是指银行在了解和

结算债权债务时,通过对结算凭证的审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主要包括: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法规和财政纪律,做到专款专用;监督企业改善经营、加速资金周转;通过资金流转,及时发现企业微观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并将信息提供给政府,由国家采取相应的宏观控制措施。(三)现金管理监督 :现金管理监督是指银行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对各单位的现金形式、支出和库存进行的管理和监督。主要任务是监督现金管理单位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制度;监督现金的投放和回笼,促进社会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之间的基本平衡。

四.银行业监管的措施及不足

银行业涉及国家安全,因此对银行业的监管治理尤为重要。我们借鉴国外学者构建的金融监管治理评估框架,结合中国实际,设计了中国银行业监管治理指数的指标体系。中国银行业监管治理指数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个纬度:独立性、责任性、透明度和监管操守,每个纬度又细分为若干指标,总计47个指标。指标赋值方法是:如果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完全达到某个指标的要求,则为2分;如果部分达到要求,则为1分;未达到要求则为0分。最后按照维度将指标得分进行加总,通过将得分转化为百分制(相对数),进而得出中国银行业监管治理指数。在中国银行业监管治理指数体系中,独立性指数为63.16,责任性指数为82.14,透明度指数为68.75,监管操守指数为83.33,总体指数为72.34。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目前的发展阶段,这应该属于不错的成绩,基本上与现实情况相符。自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中国金融监管治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现在已具备良好的监管治理的形式。但是,现实中银行业监管治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善。在独立性方面,银监会的主席由政府来任命,这就难以确保银监会不受政府干预的影响。政府可能会因为某一阶段的发展目标而找借口干预正常监管。例如在市场准入和日常运营监管方面,责权名义上统一于银监会,但是在撤销牌照、许可证等涉及市场退出方面时,银监会分支机构如果要对某些金融机构退出市场提出处理意见,必须先征得地方政府的同意才能上报银监会。再比如,目前银监会的预算是采用监管收费、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体制,监管收费上缴财政部,银监会的预算需得到财政部批准,这种监管经费筹集体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府干预,从而降低了监管治理的独立性。在责任性方面,《银监法》等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银监会同其他监管部门定期磋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然而,这毕竟是一种松散型的监管合作方式,在目前实行分业监管体制而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逐渐盛行、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这种监管方式必然会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由于监管责任、权利界定不清,各监管部门还有可能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在透明度方面,虽然银监会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监管经费的筹集方式和基本使用情况,但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并未公布关于其运作情况的经审计的详细财务报告,因而不利于社会监督;第二,信息披露严重滞后,目前已经是2011年,而银监会网站披露的仅仅是2007年的经费预算和支出情况,2008、2009年的信息尚未披露,按目前的信息披露速度,即便2008、2009年的经费支出存在问题,那也得在两年之后才能发现。在消费者利益保护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其重要性凸现。在危机中,一些金融机构的欺诈行为使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危机之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采取措施加强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力度。目前中国银监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消费者利益保护委员会或者设立相应的部门,消费者利益受损事件不断发生,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在监管操守方面,《银监法》、《银监会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约法三章”》、《银监会内部监督暂行办法》等对监管人员的行为准则在制度层面做出了规定。总体上来看,银监会监管操守制度在形式上基本完善,但这些法规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问责标准不明确、不够细化、实施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李大伟、李红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张庆福主编:《宪法学基本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史树林编著:《商业银行法律基础与操作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李芳、郑兴主编:《金融法规》,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版。

金融法规

第六章 信托法(第三次)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调整财产信托民事活动中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是(C )A、《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C、《中......

金融法规课后练习

第一章 课后练习一、名词解释法律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金融法 金融法渊源 金融法律关系二、判断题1.法的阶级意志性和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法的相同层次的本质属性。() 2.金融监管关......

金融法规学习心得

金融业风险防范及法律法规系列学习心得体会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业潜在风险不断加大,通过法制完善、法规学习,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是每一位金融业从业人......

金融法规作业2

近年来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办法1.进一步健全完善银行业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律体系。首先必须建立现代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善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为主导的监管系统.处于银行......

金融法规试题7月

金融法规试题2011 年7 月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币由 (D)发行。A.财政部 B.国务院 c.中国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2.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为 (D)。A.固定汇率制 B.多重汇率制......

下载金融法规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法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