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妙用古代诗歌_地理教学中图的妙用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28: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地理教学妙用古代诗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理教学中图的妙用”。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对地理课堂具有辅助作用,经过巧妙的选择,利用古诗能使地理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在初中阶段曾未列入升学科目,只是近年来会考成绩才记入升学成绩,所以初中地理一直不为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重视,学生们对地理普遍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每一位地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在地理教学中,恰当运用古代诗歌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比如关于长江的地理教学,讲述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时,如果平铺直叙: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中游:河道弯曲,多支流;下游:江阔水深。很是乏味。如果穿插“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能够生动地突现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的特征。中游特征是河道弯曲,可选择“朝也磺硫,暮也磺硫,三朝三暮,磺硫如故”来表现。讲授长江下游时,可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给学生展现出江阔、水深的特点。这些古诗,能把“死”的知识讲“活”了,并且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长江各段的水文,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地理特征范围很广,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经济特征等。古代诗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特征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可运用北朝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来表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草原辽阔”的地形特征,通过对该民歌的欣赏、理解,学生们将会对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地理原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有些地理原理既难懂,讲起来又枯燥乏味。比如关于世界气候“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这一规律,可运用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把平原(人间)与山顶(庐山大林寺)的气候(主要把气温)作了形象对比: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平原上(海拔50米)气温为10℃,那么山顶仅1℃左右,两者相差8℃多,难怪在“人间已百花调零”,山寺桃花才盛开。借助这首诗,学生不仅可以极形象生动地理解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的地理原理,同时又欣赏了一首优美的七言绝句,真可谓一箭双雕。

“中学地理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指出:“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使青年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情感,同时培养他们追求祖国的进步、独立、自由、富强、平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责任感,激励他们将来报效祖国、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恰当选取古代诗歌穿插其中,教学效果良好。比如在讲授黄山时,可选取清代魏源的一首诗:“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华山忽向东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能激起同学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城关中学)

地理教育是最好的公民启蒙教育,爱国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全球化教育等都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未来公民最好的启蒙教育。只有地理教学才能完成这项任务,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地理特级教师王树声《增强地理意识,认识地理价值

妙用生物教学小诗歌

妙用生物教学小诗歌适当运用小诗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1.新课导入诗教学设......

妙用生物教学小诗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妙用生物教学小诗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在地理教学中古诗词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我国历史悠久,有着绚烂的传统文化。而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高度概括的农谚俗语等是博大而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相当一部分古今诗......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古代诗歌》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古代诗歌》教学评点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古代诗歌》教学评点,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地理教学妙用古代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教学妙用古代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