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培养生物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思维,深入和刻苦的学习。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生物老师的重点研究问题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了解自己和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联系我们周围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生产,家庭保健,生老病死,环境污染等,告诉学生生物与医学的关系,学好了生物就是“半个”医生。介绍当前生物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进展,如:基因工程,器官移植等,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例如:结合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介绍仿生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学多启迪。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到“非典”,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加强学科整合,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现代化的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上课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再比如,在讲述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DNA结构和复制”这一节,教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进而提问:那么我们体内的DNA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如何在我们与父母之间进行传递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DNA结构与复制,并思考几个问题
1、DNA的结构单位,组成层次?
2、DNA复制的特点、过程,然后播放课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顺利地实现了重点、难点的突破。
2、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运用妙语辅助生物课教学
所谓妙语是指包括诗词、成语、谜语、谚语、谐音语、顺口溜以及歇后语等,这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等等。如“不劳而获”——寄生、“玉帝圣书”——神经、“三教九流都来往”——杂交等等。又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但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
三、授课与实验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例如,在讲“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课本上的实验,适当指导,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
再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 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 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 甚少的初一学生中有的竟吃惊的“啊!”了出来。
又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 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 怎么回事?”教师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的是 纤维蛋白原,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 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他们说,类似的问题以前想都不曾想过,现在会想了,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 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毫无疑问,通过实验体现了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
四、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生物教学理论提出的两个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学校可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避免使之成为竞赛的工具。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是短暂的,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此时需要教师能够设法使学生的兴趣从“有趣”发展为“情趣”,使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成功、欢愉的情绪体验而对生物课学习产生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促使一部分学生的“情趣”发展为“志趣”,使这部分学生能把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将来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使兴趣成为稳定兴趣。
(2)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为激发兴趣而去迎合学生,更不能为激发兴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当的比喻去逗学生发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学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注意这一点,有时趣味性并不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学生笑过之后,只觉得很好玩,并无兴趣产生。心理学、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不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学生大笑时大脑皮层的某些中枢高度兴奋,会抑制其他的包括学习知识的有关中枢,因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3)注意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以自己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机智、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注意了这一点,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总之,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要在备课中充分地准备好能调动学习兴趣的资料、练习等,要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区 县 蓟 县 学 校 下窝头镇初级中学 学段及学科 初中政治 姓 名 吴贺凤 申报级别市 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标......
优秀教学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刘秀荣单位:彩亭桥镇中学 电话:0315——6487200 邮编:064107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摘 要: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精华之一。剪纸只需要最基本的剪刀和纸就可以完成,学生都容易准备。借用剪纸艺术教学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