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曲为美_文言文美句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18: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文以曲为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言文美句”。

文以曲为美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原因何在?原来梅枝与湖边的垂柳一样,它们枝条婆娑、细长而弯曲,在微风的吹拂下,具有线条的柔和美和体态的轻盈美,令人赏心悦目。其实,以曲为美,不止花草树木,文章也一样。宋代陆游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明代吴纳说过:“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现代作家周立波也说过:“做人要直,为文要曲。”这些经验之谈,说明了写诗作文当忌直贵曲。文章写得曲折,能给人丰富的美感。

一、曲折的文章富有变化美

不少中外名作家都非常善于把文章写得曲折有致,似波澜开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善于在曲折的情节中不断地推出新意,使读者捉摸不着,从而使读者的感情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心潮激荡。读者读着那些曲折之文,就好象观看万花筒,幻生出种种变化美。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采取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手法来铺排故事,把情节写得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曲折跌宕,极富变化美。在于勒出场前,小说大起大开,着力渲染于勒在菲利普一家心目中的地位:“全家唯一的希望”,于勒的信成了“家里的福音书”„„菲利普夫妇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过去的“恐怖”、今天的“福星”于勒降临,可是盼了12年,始终没有盼到。当菲利普一家久盼于勒而渺无音讯时,作家笔锋一转,暂时地抛开了情节发展的主线,而去写菲利普的二女儿婚后全家外出到哲尔赛岛旅行,使情节的发展舒缓下来。在舒缓中作家巧妙地加上一段小插曲,绝妙地描绘和嘲讽了菲利普想模仿漂亮太太吃牡蛎的庸俗心理和菲利普太太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令读者哑然失笑,心情更轻松了。在这场轻浅素淡的幽默之后,故事奇峰突起,菲利普发现那个卖牡蛎的小贩很像于勒,并惊慌失措地告诉妻子,从而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使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但作者在此没有立刻解开谜底,而是曲折地跌宕,让心惊肉跳的菲利普去找船长探听,又使气氛松驰一下。直至船长证实那个小贩确是于勒,故事发展达到了高潮,情节似乎最终跌落闭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了菲利普夫妇如临大敌让一家人改乘船只、躲避于勒的行踪,把人们引入无穷的沉思和回味之中。对一个普通情节,莫泊桑却能处理得这般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曲折多变而无斧凿之痕,实在令人称美。

二、曲折的文章富于回环美

就像苍鹰在长空盘旋,白云在高山缭绕,文章写得纡徐逶迤,往复百折,会给人一种回环美。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使人读后感到了它的回环美。全首诗中,诗人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联想到街灯,由街灯想象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陈列的物品,进而想到天上的生活——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他们是生活得那样的自由幸福美满,多令人神往。诗人就是这样依据“星象”来作想象,用街灯喻明星,明星喻街灯,用“天上生活”讽喻人间现实„„这样回环往复的联想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令人兴味无穷。

三、曲折的文章情节能给人怡情美

叙事作品如小说、戏剧等尤其讲究情节的曲折,使人读来扣人心弦,激情突生。我国的古典通俗小说之所以为人们喜闻乐看,称道不已,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情节曲折动人,故事性极强。以施耐庵的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如果作者只写“鲁达三拳便打死了镇关西”这么一句话,读来也能使人想到鲁达疾恶如仇、武艺高超的个性,但读者一定会感到这样写不痛快,不解恨。施耐庵偏不这样写。镇关西平日横行霸道,强骗民女,太可恶,一定要得到痛快淋漓的惩罚!作者为满足读者这一心愿,便巧妙地运用了“曲笔”,在详写“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前,先细致地写鲁提辖对镇关西的戏弄——“三激”。当读者读完这“三激”再加上那不同凡响的“三拳”时,感到真是大快人心,解恨之至。作者这样的艺术曲笔,把鲁达这个人物勇而有谋、疾恶如仇的个性表现得尽善尽美,不由你不折服。这种曲 1

折精巧的情节构思在我国古典通俗小说中是举不胜举的。象《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等;《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等;更有《红楼梦》中几十个青年女性美丽、聪明而又命运多蹇的凄惨遭遇„„无不写得惊心动魄、曲折逼真,使读者感到赏心悦目或扼腕叹息。

四、曲折的文章结构能给读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

如果一篇文章结构不曲折,味则寡淡,无以吸引读者。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可谓一波三折。文章开头第一段写道:“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种蛇可谓够毒了,真叫人生畏!接着写“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杀三虫”,蛇虽然很毒,却有许多好处。这是波折之一。继而写“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有将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读到这,我们为蒋氏庆幸,以为他的日子一定过得不错了,哪知作者一问蒋氏,“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竟“貌若甚戚者”。这是波折之二。既然这样,那么,“更若役,复若赋”岂不好些?岂料蒋氏反而“大戚,汪然出涕”,说出了一番“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由来。这是波折之三。500字左右的短文,却极尽尺水兴波之妙,真不愧为大手笔之作。假如文章不像现在这样迂回曲折地布局,而只是直书赋剑之毒,那个味儿就大相径庭了,读者就享受不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了。

总之,文章写得曲折有致,必富有美感,增添韵味,能令人百读不厌。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曲折呢?这就必须讲究技法了。使文章曲折的技法很多,下面略谈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悬念和误会叠加使用法

所谓悬念和误会叠加使用法,就是在总体构思上是先由两条情节链交错,有意把两件不相关的事情交织在一起造成误会,然后由这个误会来形成悬念,在解开这个悬念后便构成了整个情节的陡然反转。这种技法在微型小说的精品和戏剧文学里能经常见到,如初三小小说写作单元的例文《两封回信》和高中课文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就运用了悬念和误会的技法。使用这种技法的好处是:通过悬念和误会,使文章显得曲折,可以比较集中地描写生活情趣,可以迅速地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使读者接受速率审美刺激,从而获得丰富的美感。

(二)蓄势和陡转结合法

运用这种技法设置的样式是:它的总体构思格局是反转,但是作者在情节的反转前,却非常细致和精妙地做出反转前的艺术铺垫,它抓住一个情节因素先向上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发展,使文章的蓄势做足后,再突然一个下跌反转。这种技法运用得当,会使得作品的“意外结局”有非常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要特别强调的是:使用这种技法在蓄势时一定要充分渲染,要把势蓄得充足、饱满,如弓劲箭运、云厚雨猛一样,而在陡转时一定要急骤猛烈,突变陡转愈急,曲折感愈强,效果越佳。这种技法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性很强的小说、戏剧文学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就是一篇极好的经典范文。

(三)情节的倒置错动法

这种技法跟我们平时所说的倒叙相似,它指的是作者在安排文章情节时,特意把故事的尾端放置到作品的开头,从故事结局开始去追溯故事产生的原因。这个故事一般有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写作时先叙述表层原因,再叙述深层原因,逐次递进。这种情节样式比较适用于这样一种故事:一方面作品的结局比较离奇,另一方面作者所要揭示的艺术主旨恰恰包涵在故事的深层原因里。准确地把握并生动地展现故事的原因,便可以使作品的艺术主旨得到鲜明而集中的传达。这种技法的运用曲折迷人,引人入胜,能让读者感到作者构思的机智巧妙,感受到作品魅力倍增的艺术效果,鲁迅的《祝福》就是一例。

此外还有曲笔、抑扬、擒纵、虚实、插叙、倒叙、衬托、象征、讽喻等等技法,这些技

法运用恰当,都能使文章曲折有致,产生美感。文以曲为美,我们应尽可能把文章写得曲折些。

以和谐为美

以和谐为美当今社会,大家都在倡导和谐,以和谐为美。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细胞,只要我们一走出家门就不再是单独的我们自己。我们所有的行为、举止都将受到社会行为的规范和......

以“美”为话题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平凡也是一种美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落花也美丽 美无处不在最美的太阳 欣赏也是一种美丽 给美丽做道加法 夜空中最美的星 生活需要美 1、诗 海 寻 美 悠悠倚......

为文以为人散文

为文以为人散文为文以为人。一个人,特别是文人,他的人品和修养,在他的文章中就能体现出来。我们通过读别人的文章,很多时候就可以知道和了解一个人的兴趣,情操,品格乃至志向。为文......

以美为话题的

美无处不在。美,是寻常的,又是难得的。有时,她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有时,她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在生活中,美需要你去细细发现。我发现了美,在生活中,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洋溢着孩子......

以美为话题的

以美为话题的......

下载文以曲为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以曲为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文言文美句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