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感染性疾病科护理查房_全院精神科护理查房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12: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12.14感染性疾病科护理查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全院精神科护理查房”。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查房

2011.12.14

一、基本资料

患者,黎冬冬,男,40岁,主诉:“腹胀尿黄6月,腹痛1周,呕血黑便1天”于2011.11.5入院。

病程中无返酸、嗳气,无心悸、胸闷、头晕,无牙龈及鼻出血,无皮肤瘙痒,无行为异常,近期体重稍减轻,睡眠一般。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慢肝面容,中度贫血貌。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皮肤弹性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多见多枚蜘蛛痣,腹部膨隆,全腹压痛,中上腹压痛明显。肠鸣音活跃,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27.3*109/L,红细胞1.87*1012/L,血红蛋白69g/L

肝功能:总胆红素78.7ummol/L,总蛋白55.1g/L,白蛋白20.8g/L,谷丙、谷草转氨酶116/168u/L

肾功能:肌酐220.2ummol/L,尿素氮27.6mmol/L,尿酸579.6ummol/L

电解质:钾5.9mmol/L,钠124mmol/L,氯91mmol/L,钙2.08mmol/L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43.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0.45S

大便:柏油样便,OB(3+)个人史:有长期饮酒史,量不详。

既往史:有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未正规随访及治疗。其母亲也有乙肝病史。初步诊断: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慢加急肝衰竭

3.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4.自发性腹膜炎 病情评估:患者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提示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病情重,预后极差。

整治计划:1.完善相关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腹水常规+生化等等)

2.禁食水

3.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止血、抗感染、降门脉压、保肝降酶退黄、利尿输血等对症治疗(用药有奥美拉唑、天晴甘美、复达欣、生长抑素、促肝细胞生长素等

二、护理体检:体温36℃,脉搏96次/L,呼吸20次/L,血压120/60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步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胸部见蜘蛛痣,双下肢水肿。

三、病情变化:11.6 呕暗红色液体伴血凝块4次,量约580ml,黑色糊状便约150ml,伴全身乏力头晕。予以O型红细胞悬液2u、血浆200ml,自备人血白蛋白10g输入。

11.10 腹痛缓解,乏力减轻,无呕血黑便,大便褐色糊状。考虑出血停止,停生长抑素泵入,奥美拉唑减量。

11.15 患者出现轻度性格改变,欣快感,定向力差,回答不切题,扑翼样震颤(+),予以保留导尿吸氧抗肝昏迷降颅压治疗(用药有精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甘露醇)乳果糖灌肠

11.18 再次出现柏油样便,无心悸头晕症状,予以禁食水,生长抑素降门脉压力治疗

11.23 再次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经抗肝昏迷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出现昏睡状态,双眼凝视,光反射迟钝,脉搏细速律齐110次/分,医嘱下病重,继续抗肝昏迷治疗

11.27 神志清楚,精神差,食欲睡眠腹胀乏力稍改善,停病重

12.8 再次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予以抗肝昏迷治疗,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337.2ummol/L,总蛋白56.26g,白蛋白31.13g,谷丙谷草转氨酶39/56u/L,肾功能肌酐108ummol/L,尿素氮13.54mmol/L,电解质钾5.46mmol/L,钠122.8mmol/L,氯95.6mmol/L,钙1.10mmol/L,血常规白细胞14.98*109/L,红细胞2.07*1012/L血小板146*109,血红蛋白67g/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24.10S/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7.7S

12.12至今 神志清楚,精神差,反应迟钝,全身皮肤粘膜巩膜重度黄染,腹

部膨隆,遵医嘱继续保肝降酶退黄,抗肝昏迷治疗

四、护理诊断:

1.血容量不足:与上消化道大出血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障碍有

3.舒适的改变(腹痛)::与腹腔感染自发性腹膜炎有关。

4.意识障碍: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

5.体液过多(腹水):与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引起钠水储留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大量腹水有关。

7.高热:与腹腔感染及反复插导尿管有关

8.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干燥、瘙痒、长期卧床有关

9.排尿障碍(尿失禁):与肝性脑病有关

10.照顾者角色紧张,与病人意识障碍、经济负担过重有关

11.预感性悲哀:与病人知道疾病的预后有关

五、护理计划:

做好心理护理

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坠床,避免压疮

保证病人合理饮食

做好皮肤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六、护理目标

疼痛减轻,身体舒适感增加

焦虑减轻

腹水减少

保证营养

腹胀乏力症状改善

皮肤完整

七、相关护理措施

1.活动性出血时应禁食,病情好转后给予清淡易消化软食。

2.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准确实施输血、补液、止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和不良反应。给予静脉补充营养,长期输注血浆和人血白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白蛋白及凝血因子,促进腹水消退

3.腹痛明显时给予心理安慰分散注意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4.绝对卧床休息,大量腹水时可采取半卧位,抬高下肢,减轻水肿 5.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定期测腹围、体重 6.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7.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并观察利尿效果

8.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及时发现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9.保持大便通畅,给予乳果糖口服及灌肠,以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10.做好心理护理,与病人多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心理。

八、护理评价:

出血基本停止

腹痛缓解

无坠床压疮

腹水减少

九、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分析和消除不利于个人和家庭应对的各种因素,把治疗计划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的有关知识。

2.一般知识指导:失代偿期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出血时应禁食,出血好转后给予清淡易消化无渣饮食,避免干硬、刺激、粗糙食物,出现肝性脑病限制蛋白质摄入,选择植物蛋白,例如豆制品。保持大便通畅

3.皮肤护理:病人因皮肤干燥、水肿、黄胆加深,出现皮肤瘙痒,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发生皮肤破损好继发感染。应勤擦洗避免水温过高,勿使用刺激性皂类和沐浴液。勤翻身,保证营养摄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减少压疮形成。

4.用药指导:按医嘱用药,向病人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和方法,教会病人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勿私自滥用药物而加重肝脏负担,影响疗效。定期随访。

5.照顾者指导:指导家属理解和关心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细心观察,及时识别病情变换,如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或消化道出血时,及早就医。

九、相关知识:肝衰竭

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病因:

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

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肝衰竭。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

分类: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 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急性肝衰竭的特征是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15d~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3)有出血倾向,30%<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40%。(4)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2.中期: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

(1)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

(2)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

3.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

(1)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

(2)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

内科综合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1.一般支持治疗

(1)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2)加强病情监护。

(3)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进食不足者,每日静脉补给足够的液体和维生素,保证每日6272千焦耳(1500千卡)以上总热量。

(4)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并酌情补充凝血因子。

(5)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特别要注意纠正低钠、低氯、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6)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

2.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或特异性治疗:①对HBV 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可尽早酌情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但应注意后续治疗中病毒变异和停药后病情加重的可能。② 对于药物性肝衰竭,应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

(2)免疫调节治疗:目前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尚存在不同意见。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及急性乙醇中毒(严重酒精性肝炎)等是其适应证。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衰竭早期,若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者,可酌情使用。为调节肝衰竭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可酌情使用胸腺素α1等免疫调节剂。

(3)促肝细胞生长治疗: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前列腺素E1脂质体等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认。

(4)其他治疗: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或内毒素血症;酌情选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氧化剂,如NA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

3.防治并发症

(1)肝性脑病:① 去除诱因,如严重感染、出血及电解质紊乱等。② 限制蛋白质饮食。③ 应用乳果糖或拉克替醇,口服或高位灌肠,可酸化肠道,促进氨的排出,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④ 视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酌情选择精氨酸、鸟氨酸-门冬氨酸等降氨药物。⑤ 酌情使用支链氨基酸或支链氨基酸、精氨酸混合制剂以纠正氨基酸失衡。⑥ 人工肝支持治疗。

(2)脑水肿:① 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高渗性脱水剂,如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但肝肾综合征患者慎用;② 襻利尿剂,一般选用呋塞米,可与渗透性脱水剂交替使用;③ 人工肝支持治疗。

(3)肝肾综合征:①大剂量襻利尿剂冲击,可用呋塞米持续泵入;②限制液体入量,24h总入量不超过尿量加500~700ml;③肾灌注压不足者可应用白蛋白扩容或加用特利加压素(terliprein)等药物,但急性肝衰竭患者慎用特利加压素,以免因脑血流量增加而加重脑水肿;④人工肝支持治疗。

(4)感染:①肝衰竭患者容易合并感染,常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黏膜屏障作用降低及侵袭性操作较多等。②肝衰竭患者常见感染包括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等。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肠球菌等细菌以及假丝酵母菌等真菌。④一旦出现感染,应首先根据经验用药,选用强效抗菌素或联合应用抗菌素,同时可加服微生态调节剂。尽可能在应用抗菌素前进行病原体分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调整用药。同时注意防治二重感染。(5)出血:①对门静脉高压性出血患者,为降低门静脉压力,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可使用垂体后叶素(或联合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用三腔管压迫止血;或行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止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可急诊手术治疗。②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给予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等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显著减少者可输注血小板,可酌情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对有纤溶亢进证据者可应用氨甲环酸或止血芳酸等抗纤溶药物。4.人工肝支持治疗

人工肝是指通过体外的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功能的治疗方法 5.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晚期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移植有多种手术方式,本《指南》指的是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总结

感染性疾病科2013年工作总结2013年本院顺利通过二甲中医院验收工作,使本院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在创建的同时也使本院迈上正规运行的良性轨道,现就我科工作做如下总结:一、人员及病......

感染性疾病科科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科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

感染性疾病科 述 职

2014述 职 报 告尊敬的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下午好:本人 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 现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感染性疾病科顺利完成了实现制定的......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七条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目的: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制定标准并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二)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二、布局与流程(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

下载.12.14感染性疾病科护理查房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14感染性疾病科护理查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