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_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10: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着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硬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搭建。

第二阶段以应用软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体现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这也是当今大多数校园网所采用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逐步改善硬件加软件的简单模式,发挥校园网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高等学校,以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为目的。

经过研究,我们把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的情况分成了三代。

第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建设

应用建设是国内各大高校在MIS的理念下,以网络环境下的C/S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进行的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完成了网络光纤铺设、计算机的采购及升级、应用软件平台的架构、管理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工作,为应用需求构建了诸多松耦合MIS系统。

第二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是在各级教育部门逐渐适应使用计算机管理日常事务,学生也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来进行选课,利用数字化图书馆查阅资料,接受网络远程教育等基础上,以平台的模式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或集成,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资源管理和统一权限控制,以便于数据交互、个性定制和资源共享。技术选型上多以B/S三层结构为主,为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构建了业务中间层,同时将身份信息等学校核心数据后置,以便于共享和管理。学校增加新的业务系统时,可在统一的用户信息和权限控制平台及统一门户展现平台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建设

整体建设首先在建设目标和途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兼顾到已有旧系统旧数据的兼容问题,采取的是一种改良合方式,构建平台后进行集成把用户身份统一、核心数据统一、门户展现统一,而第三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则是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步的加以实施,整体建设意义更重,而且建设目标成为“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大学”这样一个整体目标。其次是技术上引入了WebServices的概念,对整体架构做了进一步改进,使架构更清晰、开发更容易、业务分布更合理、整体功效更加强大。

三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比较如表1(√表示有,×表示无)所示。

数字化校园发展到今天,数字化校园的体系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给后期系统的维护带来非常大的负担,所以必须具有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目标规划。

第四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zhi hui xiao yuan):所谓“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党校学员、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核心特征编辑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

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

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的区别是什么?

这几乎是每个接触到“智慧校园”概念的人共同的问题。一些人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数字校园发展的一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到的是,“智慧校园”的基石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就意味着,“智慧校园”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要拥有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其次,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

2.智慧校园

2008 年,美国IBM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题为“智慧地球: 下一代领导议程”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

在“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祝智庭教授勾绘了“智慧教育”理解图示,梳理了“智慧教育”、“智慧计算”、“智慧学校”及“智慧人才”之间的关系[3]。

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是第四代数字校园的呈现形态,“智慧校园”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真正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基于新型通信网络技术构建业务流程、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4]。

笔者经文献梳理,并结合华东师大信息化建设经验与当前实践,构建了“智慧校园”的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三个关键目标包括校内全面协同、个性化服务、学校与社会互联交流。校园全面协同,指实现学校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的互联和协作;个性化服务,指为广大师生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学校与社会互联交流,通过与外部世界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予以实现。

四类服务内容包括无缝网络、智能感知环境、业务综合门户、泛在信息推送服务。无缝网络,指全面覆盖校园的网络服务,包括有线、无线、3G及4G,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将不再受任何地域限制;智能感知环境,基于环境感知技术实现,包括人员与区域的定位,以及基于人员及事务的智能提醒;业务综合门户,是指基于统一的在线服务门户及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业务流程整合及优化;泛在信息推送服务,是指覆盖各个信息渠道的统一信息推送服务。

六项核心技术包括学习情境识别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技术、环境感知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共享技术[4]。学习情景识别涉及学习者特征分析、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推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是一个跨领域的研究方向。校园无线互联的基本解决方案是3G及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三网合一也为实现学校实现无线全覆盖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网络分析可以看作是网络知识发现或网络挖掘的一个分支,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信息抽取与检索等不同领域。环境感知技术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技术,有助于实现对校园各种物理设备的实时动态监控与控制。学习分析是对学习者以及学习情境的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学习以及学习发生的情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数字资源共享技术的趋势是借助语义Web 和本体技术来组织资源,使得数字资源更容易被自动化的数据挖掘工具发现,从而更方便的实现分布式资源灵活的共享、联结和重用。

浅析我国高校战略发展

浅析我国高校战略发展——基于战略管理理论42110244 王莎教育经济与管理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特殊阶段,要想实现真正的大众化还需要一段时间。而......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2008-07-26 22:45:45摘要: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建设好数字化教育资源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数字化修船发展的探讨

对我国数字化修船发展的探讨(通用10篇)由网友“羽貫八雲”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对我国数字化修船发展的探讨,供大家阅读参考。篇1:对我国数字化修船发展的探讨 对我国......

数字化校园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

浅析我国高校传媒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高校传媒发展现状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赵春鑫任镝 讲师摘要 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教育电视台、校园网、学生报刊、DM等,它们主要面向高......

下载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