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略读课文教学”。
浅说略读课文教学
一、什么是略读。
1、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以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运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的《前言》)
略读,就是范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李德成主编《阅读词典》)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二学段课程目标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
2、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在信息社会里,很多场合需要读得粗一点、快一点,所以略读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略读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教师自选材料阅读,儿童课外阅读,精读课文中也有略读的因素。这里讨论的是基于教科书的略读教学。
3、教师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的原因:由于我们文本本身的文质兼美,什么都舍不得放弃;由于我们太熟悉精读课文教学模式,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由于过于注重人文内涵的开掘,容易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个主要目标。
4、当今的阅读教学实际呈现出三种价值取向:语文知识取向、阅读能力取向、和人文精神取向。阅读教学应当突出阅读能力取向,略读课文教学更是如此。
5、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关键词: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应用(以点带面,迁移运用)、自主(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二、略读教学做什么,不做什么
1、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特别深?”
1)把握大意。把握大意涉及理解能力、思维(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把握大意可以从填空开始,抓住要点,逐步从讲得比较具体到比较简练。
2)交流感受。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感受。
3)重点赏读。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可以赏读内容,也可以赏读表达方法。
当然,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按此步骤进行,可以结合课文特点,学生情况而定。
2、不做什么?
1)生字认识就行,词义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2)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关于此点,大安老师介绍说是有争议的,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但是,他还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1、有感情朗读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并不常用;
2、朗读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要无限制地放大了它的作用);
3)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这里的模仿写作区别于一般的写感受和体会,主要是指结构、篇章、写作手法等方面模仿)
三、略读教学有哪些程序?
1、略读课文中的“三读”: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
2、充分利用略读课文之前的“连接语”,明确略读的重点。
略读教学模式举例:
常规模式一:《槐乡的孩子》a、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b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c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常规模式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a魏格纳发现了什么?b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c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忠告】:略读课文教学有一定的模式,但是又要避免模式化。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做到:常中有变,让略读课文教学也富有情趣。
四、略读课文教学可做哪些练习? 练习举例
《妈妈的账单》:让我们也来自己的妈妈写下一张账单。《刷子李》:曹小三当学徒的头一天,对师父的看法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图形和文字表示曹小三的心情变化吗?
《乌塔》: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个游欧洲,你赞成她的做法吗?我们开个辩论会吧!正方:乌塔独立生活能力强,值得我们学习。反方:乌塔做法太冒险,我们不能学她。
怎样练习:
1、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自己对内容或者语言的看法;
2、选择、判断、填空和回答问题,都是可用的题型;
3、扩展阅读,提升能力。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类似文章,提取主要信息。如台湾的“群文阅读”,也是一种可以采用的做法。例:《刷子李》群文阅读,《泥人张》《张大力》《苏七块》《大回》等篇文。
精读,精而不全
略读,略而不简
——参加“精读与略读”专题研讨活动有感
针对语文课两大主要类型的课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同的类型、不同特色的课文,其教师教授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常常这样想:到底什么是略读?教略读课文时,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采用怎样的程序教学?平时又可以做哪些练习呢?
精读与略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叶圣陶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沈大安老师认为,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在信息社会里,很多场合需要读得粗一点,快一点。略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很多老师由于课文文质兼美,什么都舍不得放弃,又太熟悉精读教学模式,就容易把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而略读课文教学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往往被老师忽视了。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点:一是了解“写了什么”,二是说话“有什么感受”,三是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首先在把握文章的大意时,可以从天空开始,抓住要点,逐步从讲得比较具体到比较简练。其次在交流读后感受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谈谈感受。接着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可以赏读内容,也可以赏读表达方法。总之要有所侧重。其中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值得提醒老师们的是:
一、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
二、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三、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即“学习提示”,明确了略读的重点。在选择练习时,可以指导学生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自己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像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都是可以运用的。如台湾的“群文阅读”,也是一种可以采用的做法。例如:《“打扫”森林》可以画生物链来理解课文内容;《全神贯注》可以给课文补充副标题;《小英雄雨来》可以给每部分列小标题;《槐乡的孩子》可以积累比喻句、排比句;《夸父追日》可以补充《海外北经》中的故事原文,进行古文、现代文的比较阅读;《牧场之国》可以推荐阅读老舍散文《草原》,感受不同地域、文化下的牧场之美。
总之,略读教学中,教师要重在深入浅出,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注意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我想正确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精读课文教学与略读课文教学的关系。用精读课文的学到的方法去学习略读课文,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时间,多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略读课文同样也能上得精彩!
因文而异“略”出精彩
一、透视现状,精略两难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 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透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1、“略”而过。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学习要求,没有作业练习,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略读课文不重要,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能说出主要内容即可,使略读课文一“略”而过。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也就成了“放羊式”阅读,略掉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略掉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一“精”到底。略读课文文质兼美,教师难以割舍,加上教师太熟悉精读课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人文内涵的开掘,习惯领着学生“掘地三尺”。于是,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从字词学习到内容感悟,从朗读指导到语言积累,面面俱到,细细雕琢,一“精”到底,略读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因文而异,略而不简
略读课文教学如何走出两难境地,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略读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多番论证,慎重思考,精挑细选的,其中不乏名家名篇,学生喜欢,教师更是难以割舍,如果篇篇都精讲,就没了略读课文教学的味儿,如果停留在让学生粗知大意上,又觉可惜。能否做到两全其美呢?我们想到了因文而异,一课一得。
1、因文别类。略读课文的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结构类型等虽各具特色,便也有相似之处。有的感人至深、值得细品。
2、突显重点。略读课文教学讲究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部分必定是课文的重点。到底哪部分求精是困扰每位教师的问题,略读课文的分类使每个问题迎刃而解。品读感悟型课文的批注点、语言积累型的点、读写结合型的结合点就是求精的要点。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找准着力点,大胆取舍,抓住某一方面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或注重感悟,或背诵积累,或写作指导。品读感悟型的课文,教师可抓住学生不易明白的感悟点,让学生写批注,然后交流,学生读懂课文即可,语言积累型的课文则可以赏析为主,不必在引导学生说感受上费时费力。这样有的放矢,让学生在每节语文课上必有一得。
3、五步教学。
导。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连接语,起随上启下的作用,明确提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重要提示。教师可凭借这段连接语导入新课。
知。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这是对学生把握文章大意能力的培养。把握大意涉及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因此,自读感知,把握大意是略读课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时可抓住要点,引导学生逐步从讲得比较具体到比较简练。
说。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谈感受。/不同类型课文说的侧重点不同,品读感悟型主要说人文的感悟,读写结合型可以说写作特色的感悟,语言积累型侧重语言形式、段落结构的感悟,而独立阅读型课文则由学生多角度自由表达即可。
练。这是教学重点,要给足时间让学生练习。不同类型的课文练习方式各不相同,品读感悟型可以赏读内容,语言积累型可以背诵积累,读写结合型可以练笔仿写,独立阅读型可以自由读检测。
拓。叶圣陶说过:“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坊长篇巨箸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这一环节体现的正是阅读课拓展延伸的功效,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三、一课一得“略”出精彩
因文而异教学策略,归根结底就是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主阅读,然后侧重课文的某一点,大胆取舍,抓大放小,适当点拔,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
1、品读感悟得于“悟”。此课型的教学,侧重感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写好批注,教师以批注为抓手,引导学生写感悟,说感悟,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2、语言积累得于“积”。此课型的教学,侧重语言的欣赏和语言积累凤赏读为抓手,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读写写,记记背背,积累文本中的精美语言。
3、读写结合得于“写”。此课型的教学,侧重练笔能力的培养,以读写结合为抓手,引导学生仿结构,仿段式,仿语言,提高习作能力。
4、独立阅读得于“思”。此课型教学,侧重独立思考,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菜单式阅读为抓手,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有自主学习。阅读菜单来自课文前的“连接语”,学生根据菜单阅读,有效避免了放羊式阅读,能切实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因文而异,异的是不同课文的侧重点,同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整体求“略”,部分求“精”,大胆取舍,才能“略”出精彩!
整体阅读: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引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触到一个新事物,会滋生出强烈了解它的欲望,希望做到了然于胸。如同一道精美的食物呈于眼前,在初步辨清食物的原料、形状和堆叠状态后,禁不住诱人的色、香、味的诱惑,便一尝为快,感知大致味道。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塑造巴尔扎克全身像刚刚完毕,他的学生们盛赞巴尔扎克的一双手塑造得好。罗丹当即用斧子砍去了这双手,并郑重其事地教育他的学生们最重要的是“整体”。这双手太突出了,破坏了整体的和谐统一,有损于整体美,于是毫不犹豫地重塑。
文学创作是很讲究整体原则的,严格遵循部分服从于整体的原则。正因为艺术家、作家总是把整体的完美摆在首要的地位,所以产生出来的作品总是以有机整体的形态呈现于观者的面前。因此,观赏和阅读也只有在整体上下一番功夫,才能对作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应该提倡整体把握,实施整体阅读。
二、界定。何为整体阅读呢?它是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读者对文本的直觉印象。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和高等动物的学习,根本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的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作有组织的反应,因为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结构性或整体性,而整体又是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因而,“整体阅读”可以理解为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提出。课标对略读课文的定位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当前大多的问题可能是过细、不略,但是,又不能马虎放任而不得“大意“。纵观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几乎所有的略读课文都提出默读或朗读等读的要求,也就是说略读课文得讲究“读”,进而言之,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达成当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只能稍作点拨。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大致理解,掌握即可。基于以上的现状及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更需要落实整体把握,进行整体阅读。
四、略读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的基本要求
1、整体把握,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整体把握,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情感主旨以及表达方法,决不能求全求细求高,否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崔峦:《猴王出世》的教学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读通文字,初步感受与现代语言的不同;
(2)读顺整篇文章(而不是几段文字),粗知大意(每个学生都能用几句连贯的话说清楚,这样才能培养起整体把握的能力);
(3)学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教师提出少量值得品味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整体着眼,设计简约的教学过程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有一课时,在一节课里如何开展整体阅读,教学设计是关键,略读课文要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过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留给学生整块的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的时间和空间。
如《乌塔》教学流程:整体把握、板块推进
◎ 整体感知内容,聚集“震惊”◎ 围绕“震惊”,转述文本语言◎ 拓展“震惊”,阅读表达结合3、整体感知,采用简洁的教学方法
采用整体阅读来教学略读课文,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应更加放手,自读自悟,伙伴合作,集体交流等方法应该成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夸日追日》:在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生交流概括为:向往光明、追赶太阳、狂饮河水、化作大山等),然后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在整体感知环节可采用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妈妈的账单》:在感悟交流“从两份账单中,你读懂了什么?”时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读懂了两份账单中的潜信息:
彼得和妈妈报酬要与不要不一样 事儿大小不一样 花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两人的思想不一样
4、整体入手,设计简练的思考练习
为了促进学生整体阅读,检验学生整体阅读效果,需要为学生设计整体阅读理解,思考和训练的题目。如:◎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和看法?还可以:◎给课文补充副标题◎给课文每部分拟定小标题◎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打乱课文内容要点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结合课文写感想如:《“打扫”森林》:画生物链来理解课文内容;《全神贯注》:给课文补充副标题;《小英雄雨来》:给每部分列小标题;《槐乡的孩子》:积累比喻句、排比句;《夸父逐日》:补充《海外北经》中的故事原文,进行古文、现代文的比较阅读;《牧场之国》:推荐阅读老舍散文《草原》,感受不同地域、文化下的牧场之美。
五、不同类型略读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思路
1、叙事类课文:把握事情全貌,搞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叙事类的课文是按照事情完整的发展过程作为叙述的主要内容的。一篇叙事类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在教学时,只有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才能把握事情的全貌,也才能搞清楚所写故事的来龙去脉,对该故事、故事中的人作出恰当的判断。
如:《给予是快乐的》: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凭借“谁给予了谁什么”梳理课文线索脉络,弄清保罗、小男孩、小弟弟之间的关系,结合板书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再读交流,领会主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自读自悟,交流保罗、小男孩、小弟弟在这个夜晚快乐的原因,水到渠成地领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
2、写人类课文:形成立体形象,领悟形象所寄寓的思想。作者通过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对人物进行多侧面的描写,呈现一个整体的形象。课文中各个部分的描写、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对所涉及事情的叙述和剪裁,都是以塑造人物需要为原则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整体。
只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这类课文,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形成立体的人物形象,领悟该人物形象所寄寓的特定内容和思想。
课例:《槐乡的孩子》 以“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为主线展开整体阅读,通过整体阅读,捕捉三类信息:一是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二是槐乡的孩子有怎么样的快乐;三是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通过以上三类信息的整体把握,形成了槐乡孩子纯朴勤劳可爱的立体形象,感受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的快乐童年生活。
3、写景类课文:建立整体景象,品味景象所蕴含的情感。写景类的文章,学生比较难理解,在阅读中较难建立起所描写景物的整体形象,因而较难把握景物所体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在阅读时只有坚持全文阅读理解,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品味整体画面所表现的意蕴。
课例:《牧场之国》:以“自读积累”为主要方式,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过程分别为: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交流感受;感情朗读,体会情感;摘抄句段,感悟写法
通过上述的初读、品读、积累,在心目中建立起“牧场之国”荷兰的独特景象,感受作者对荷兰的赞美之情。
4、状物类课文:感受完整事物,体会事物所体现的特点。此类文章对于所状之物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并通过对整体的事物的描写来体现一事实上的思想和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时,必须坚持整体阅读,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通过状物而传递出的情感信息。
如四上《白公鹅》、《母鸡》、五上《松鼠》、《珍珠鸟》、六下《手指》、《各具特色的民居》等略读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所描写的事物特点鲜明,寄寓着作者的特定情感。
这类课文也需要采用整体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完整的物体形象,体会作者通过这种事物的描绘所寄寓的特定情感,然后再回过头来研究作者是如何对该物体进行描写的,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决体的体验,还可以学习和掌握状物的方法和经验。
这类课文的教学可依托前面学过的精读课文或类似的课文,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式的整体阅读。
课例:《跑进家来的松鼠》:利用已学课文《松鼠》设计对比式整体阅读:
一是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二是初读比较,感知内容;
三是细读推敲,感悟表达;四是熟读总结,概括提高。整体阅读既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思路,也是我们看待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坚持在略读课文中进行整体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提升阅读水平,发展语文素养。而对文章的全篇统摄,整体驾驭的程度如何,是衡量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的标尺,也是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更常用的一种本领。
略读课文内容提要:学会略读是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要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加强课内外联系,适......
谈谈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反观当下略读课文教学现状,却仍存在......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一、什么是略读 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
教学略读课文有感王雪丽 老庄孜小学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教好和学好略读课文上谈谈自己的感受。一、透视略读课文......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一、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