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激发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闽侯实验小学张晓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异常繁荣的局面。但是,在热热闹闹的背后,让人担忧的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老大难问题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不够。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索:一是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催化学生思维;二是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三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四是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重点学生主体学生情感学习积极性 当前,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表演课”、“讨论课”、“成果汇报课”等等屡见不鲜。课堂上学生秀出真我、畅所欲言、自主探究,气氛异常活跃,而传统的“讲授型”课堂似乎已经远去。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余文森教授回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程颢、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中写到:“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里充分肯定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释放学生思维,保持学生有效思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这就说明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对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催化学生思维,课堂教学有效性便可大大提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听得专心,说得由心,读得用心,写得贴心的特点,并且这一学习过程会让他们经久回味,难以忘怀,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有:角色朗读、音乐渲染、情境再现、艺术性描述、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经历等等。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注重课堂语言表达,挖掘文本情感之美,通过音乐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引起共鸣;通过回顾自身生活经历来唤醒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心灵上的距离。此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充满激情,深入挖掘体悟并且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从而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师生思维也就异常活跃,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具体方法如下:
1、巧妙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2、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以情激情。实质是新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即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存在着除知识技能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向多元的互动交流。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乐于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同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其中教师的语言是重要的渲染手段。很多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都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并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情来激生情。其中,学生的特色朗读特别能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在朗读中,他们自主地被文章所吸引、所打动,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乐于深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第四、五次幻想的内容是重点段,学生细读后,虽有感悟,但只是浅层次的。第四、五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不解?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兴趣盎然,而后又产生许多疑问。如前三次没有写小女孩的语言,为什么这次写了,而且是叫起来的?前几次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第五次却是毫不犹豫地擦燃一大把火柴,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思想开阔了,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激起探讨的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展开自学讨论。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文本都应该为学生服务,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就明确指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认清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阶段特征,把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其次,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是以往的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再次,我们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理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话题,平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当巧妙的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反馈、点评,教师与学生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真正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成长。如:教学练习三中的口语交际《指路》时,学习完之后,我设计了许多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去新华书店看书,想看有关恐龙的书籍,你又不知道在哪儿,请你去问一问书店的阿姨。等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知识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1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我在班上组织了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这样学生自己通过学习获得了理解,在兴趣中掌握了知识,效果很好。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如:我在教学《这儿真好》时,把课文分成了四个层次,针对每层的内容制作了课件创设了情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和词语,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时很投入,一节课下来基本每位学生都能有感情地读课文了,比以往一遍一遍的教读效果好得多,真可谓是事半功倍。当然,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的措施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寻找合适、有效、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应该加强语文课堂空间和时间的管理;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从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努力寻找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彻底改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这一凄凉现状,让“减负”呼声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做到“减负”不“减质”。[参考文献]: [1]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摘自《天津教研网》; [2]庄文中编,《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 [3]程颢、程颐著,《河南程氏遗书》,摘自《当代理学网》; [4]张彬福等著《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
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精选9篇)由网友“中岛胜利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篇1: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激发......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
龙源期刊网 http://.cn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拼音教学效率作者:李春凤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3期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工具,这一点早就取得了社会共识。从2001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