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城市景观的概念及其本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城市景观设计定义”。
试析城市景观的概念及其本质
陈烨
------------------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Analysis of Concepts and Nature of Urban Landscape
摘 要 塑造城市景观和城市的物质形态是有着重要区别的,高投资的建筑或广场,或者具有艺术特征的城市形态并不就等于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通过对城市景观概念的剖析,阐述人与城市景观对象、社会结构与建成结构的关系,强调人的活动与城市景观建设结合的重要性。
ABSTRACT To make an urban landscape is much different from to make a physical form, a high invested building or square, or a good art physical form isn't equal to a succeful urban landscape.From analyzing the concepts of urban landscape,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urban landscape, social system and urban constructed environment, and to place emphasis on the link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ng.关键词 城市 城市景观 概念 生活 物质形态
KEY WORDS city,urban landscape,concept,life,physical form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959(2004)05-00-00
一 景观的概念
景观在汉语中的意思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相对应在英文中的词是“Landscape”。Landscape一词来源于“land”加上词根“-scape”,使得一个具象的名词转为抽象的名词。landscape在英文中使用是在17世纪。这一词汇来自荷兰语,是画家的专业词汇。它的含义是一个理想的大地景观,集中了一些现实中的景色。在18世纪,景观设计师逐渐将它用于形容理想的场所。在现代英语中,画家用它形容大地景观,而不是大地本身。在19世纪,地理学家用它去形容地形演化的最终结果。根据这一词源的历史,我们有理由将这一词用于形容一种特别的景观对象。特别是在心理学上,Landscape决定于我们解释知觉内涵的精神结构●[1]。
事实上,景观的基本概念包含了认知的主体和客体统一的概念。现代哲学的重要发展就是否定了二元分立,强调心物结合。而景观是心物合一的,景观在作为认知客体的同时,同时还有一个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因为景观来自于观景的这个统一的过程。对人自身的研究和变化会影响景观的存在方式。当人和时间作为维度变化,而景观保持不变的时候,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这时候人是客体,景观是主体,也就是从认识论转向了本体论。如不同的历史阶段,普通的景观对象可能会成为文物保护对象,而专家和市民阶层对同样的景观对象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现代哲学将主客、心物、思有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心物之间相互依存
并可以相互转化,人和景观对象也是这样。作为本体论的景观中的人,是具有时间性的。所以只有和人发生关系,才能构成整体的景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景观具有心物结合的两元结构特征。
二 城市景观的概念
城市景观(urban landscape)一词最早出现在1944年1月的期刊《建筑评论》(●The Architectural Review●)上,当时的标题是“外部空间的装饰:塑造城市景观的艺术(Exterior Furnishing or Sharawaggi: The Art of Making Urban Landscape.)”●[2],是讨论城市家具和铺装的。之后,关于城市景观的研究涉及了很多方面,如1961年的卡伦(Gordon Cullen)的《城镇景观》(●Townscape●)和1963年的沃尔夫(Ivor de Wolfe)的《意大利城镇景观》(●Italian Townscape●),讨论了视觉景观与人的行为、心理等。随后城市景观的研究又逐渐扩展到对更多社会因素的关注,如1975年罗(Colin Rowe)和柯特(Fred Koetter)的《拼贴城市》(●Collage City●), 1973年科雷(Grady Clay)的《如何阅读美国城市》(●How to Read the American City●)等。城市景观研究渐渐地开始关注城市的本质,而不再是单纯的美学因素。
目前对城市的研究包含了很多的层次,如城市的肌理、城市的结构、城市的形态●[3]。在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城市景观(urban landscape)与城市形态(urban morphology)同属一个研究范畴,或者是代名词●[4]。起源于欧洲的传统城市形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持久性的城市景观●[5]。城市形态学者关注城市的历史形态、城市建筑的文脉,以及城市景观的规划和管理,从过程的角度研究城市形态的形成过程。
而作为重新兴起的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相关的,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和专业。它以阐明城镇建筑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是运用跨学科的途径所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6]其中的“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正是城市景观的研究对象。如果说,城市形态学是从生成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城市景观的话,城市设计更偏重综合性地梳理城市环境中的各种矛盾,关注更多的人和社会的因素。
从“landscape”引申来的现代景观概念,和城市景观的概念是有较大分别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象是城市的公共空间、绿地、生态等。而现代景观范畴的城市景观概念主要是作为一个景观整体而存在●[7]。一般来说,城市景观表征着人类文明的存在,是城市中各种物质形体环境(包括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通过人的感知后获得的视觉形象。城市景观具有的两元结构特征,使得在城市物质形体环境中的人的生活方式与特定的文化活动也同样归属于城市景观的范畴,这是以人及相关的时间作为变化的维度的。关于人在城市中的观察和体验,培根(Edmund.N.Bacon)曾经用帕佐(Andrea Pozzo)的一幅版画形象地表述了人和城市中的对象之间的关系●[8]。其中人对观察对象的理解领悟能力受到了哲学、宗教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影响,而这种能力直接影响到对观察对象的分析与概念的建立(图1)。
人们对环境的观察与思考、理解与领悟是一个由直觉转入理性的漫长过程,人和城市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步的。从思考到理解,进而在不同的知
识结构下去设计,人类的认知水平的不断进步成为城市景观塑造的重要基础,并且相互补充和完善(表1)●[8]。从中世纪到现代主义,是一个科学不断进步、理性特征明显的时期,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与哲学界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同步。而发生于本世纪的“语言的转向”不仅酝酿诞生了作为当代哲学标志的语言哲学,也同时打开了城市建设的注重整体的结构主义大门。当然,这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建的现代系统论,以及40年代产生的控制论和信息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本源关系,这一切都标志着注重整体的系统思维的研究方法逐渐取代了原子主义的研究方法。
被誉为建筑哲学家的凡·艾克(Aldo van Eyck)的思想在现代城市设计理念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关注社会结构与建成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中的人的行为模式。他针对现代主义中“空间-时间”的概念,提出了含义更加丰富的“场所-场合”的概念,“人对于空间的意象是场所,对时间的意象是场合。因为空间并不能提供房间,时间也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时刻”●[9]。在这里,人与城市物质形态的交互关系上升到结构体系的层次,人的观察对象不再是抽象的形态,而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场所,而人本身也和时间结合起来,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处于这个场所的人。
三 城市景观的本质
现代城市规划的系统研究起源于19世纪,从那以后,人们开始将建筑、功能和城市的基础设施看作是城市的整体结构组成,这对城市市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从这时候开始系统地研究如何建设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城市建设艺术方面的研究才渐渐受到关注。
西特(CamilloSitte)第一个关注城市建设的艺术问题,他强调应该从中世纪的街道和广场中来学习城市景观的建设艺术。他认为当时城市规划的三个主要方法“格网体系、放射体系以及三角形体系,辅助的方法一般是这三种方法的混合,从艺术的角度说,没有一个是有趣味的,它们跳动的脉络中没有一滴艺术的血液。所有三个方法都只关心街道形状的布局,因此,从一开始它们就是纯技术型的。一个街道网络总是服务于一个目的——交流,从来不是艺术,因为它从来不能靠感觉来领会,除了在平面中,它从来不能在整体上被把握。„„而无论是雅典古城、罗马、纽伦堡,还是威尼斯,它们都受到了艺术的关注,因为它们只有从整体上去理解。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景观,被看到的是艺术的重要性:如一个独特的街道或广场。”●[10]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西特所指出的那些图画般的曲折的街道以及不规则的广场,因为城市景观建设的艺术追求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密切相关。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经常建议建筑师和工程师应当在公共性工作上紧密结合„„不管怎样„„困难始终存在于如何劝说建筑师明白功用性的黄油与面包必须优先于艺术的蛋白与糖。”●[11]
1893年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带来的城市美化运动,被认为是健康、功能和艺术的概念结合的产物。这不仅体现在为了满足参观人群大规模聚集需要而产生的大规模建筑群体组合,而且体现在宽大的林阴道不仅具有艺术的魅力,而且具有便利的交通,还可以使得紧邻的建筑物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气●[11],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功能化的城市景观。这种城市景观模式被阿达姆斯(Henry Adams)称为:美国思想上第一次和谐统一的整体表达●[12]。
不过,1928年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大会认定“城市化可以完全不再受到无端的美学束缚,它本质上是功能性的”, 1933年的《雅典宪章》同样没有提到任何城市艺术性建设的问题。只有过去十几年来的新城市主义才开始在城市规划中极大地关注城市景观的塑造。
应该说,从中世纪优美的古典景观中走出来的现代城市建设,对城市物质形态的艺术性的回归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城市景观从根本上说不仅仅是视觉感受出来的艺术图像,它还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综合了社会、政治、经济、地理、地方风情、技术和工程方法以及可接触的城市的最终结果”,“是一个值得人们居住生活以及娱乐的生活环境”●[13]。城市建设不应该仅仅只是建造功利的房子,而是应该建设永恒持久的高质量的城市景观,并使之成为城市环境中具有生命力的角色。城市景观凝聚了人们对人类文明建设的知觉体验,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对城市景观追求的动力源泉。
在舒尔茨看来,人与其环境构成了基本的结构关系,人对场所和环境的意义的体验构成了人作为存在的立足点,场所因人而有了“精神”,建筑是这种场所精神的视觉化表象。场所的结构形式可以变化,但场所的精神却可能继续存在。不过,这种场所精神存在的前提是人与环境的交流应予以保护,这也是城市保护的重要基本点,值得保护的不是徒有其表的物质形态,而是隐藏在背后的社会生活。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城市景观能够鼓舞并升华人的灵魂,成为一个城市永恒不变的城市象征的原因。就像意大利罗马的西班牙大阶梯(图 2),它之所以能成为游客和市民共同心驰神往的场所,正因为具有了场所精神。
卡伦曾经将城市景观塑造的众多因素归纳为两大方面,即人的因素与物质因素。他认为人的因素意味着从人的相互关系中提炼出来的引起人们愉快与沮丧、满足与失望的条件。而物质因素意味着城市环境实际的形态和组织,是人类浇灌的土壤。不过卡伦同样看到了在人的活动和活动发生场所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两者的联系是迷宫般的因素(maze factor),是“暗示不同愉悦程度的复杂性,以及在相关的框架内的个体寻找自身定位的选择机会。我们感觉个体的主动性的等级来自于社会和视觉两方面。”●[14]
因此,城市景观并不等同于城市的物质形态,城市景观是能够引起人的观感的具有艺术性的城市形态,人文方面的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分量。美国圣路易斯密苏里州的Pruitt-Igoe住宅更新计划可能是最著名的失败的例子,“不恰当的设计、对社会需要的错误理解以及拙劣的公共空间的构想,使得在17年以后,炸毁它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图 3)●[15]。这一事件也被英国建筑艺术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视为现代建筑死亡的象征。
哲学家西塞罗将上帝的作品看作是第一景观,将人造的风景看作是第二景观,“我们播种玉米种植树林,我们用灌溉来滋育土壤,我们拦河筑坝,让河流改变方向。总之,借助我们的双手,我们试图在自然环境中创造第二个景观。”●[16]而后,巴尔托罗莫·迪亚吉奥和加科皮奥·邦法迪奥又几乎不约而同地创造了第三景观这个词汇,那就是人工的园林艺术。
虽然这个风景学上的景观的概念和城市景观的概念有所区别,不过,如果深入分析其中的组成元素会发现,第二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对食物、生存、舒适与安全等基本需求而创造的景观,只有第三景观才是具有设计思想的景观。相对来说,满足人们基本的遮蔽、交通和舒适安全的基本需求而自然生长出来的城市景观尚处于第二层次,而包含着丰富的人类艺术构思,几何学、数学等形体构成,以及宗教神学、象征和隐喻、哲学文化等的城市景观
则应该超越了第三景观的境界。千百年时间使得这一切重要的人文因素积淀下来,成为隐含在物质形态背后,控制着城市景观生成的、看不见的深层结构,成为人们与物质世界之间的桥梁,见证着人类城市建设文明的光辉历史。
总之,城市景观是城市生活的反映,是城市生活的表象特征,是社会组织结构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历程的忠实记录。城市景观虽然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特征,但是更多的是包含了物质形态以外的内涵,对城市景观的正确认知应建立在对人及景观对象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正如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的那样,视觉也不是对视觉对象的各种元素的机械记录,而是对有意义的结构样式的整体把握。所有的经验,包括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都和一定的结构有关。因而,应该在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视觉对象进行整体的把握。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视觉思维》中所创用的视知觉的概念,更进一步强调视知觉的感知过程,就是一种概念的形成过程。城市景观概念的形成过程,不仅是对城市物质形态内涵的整体感知过程,而且也是随着人们的认知水平不断的完善提高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景观的概念以及城市景观的物质形态之间的交互关系的结果,是人与自己创造的人类物质文明的一次记录和对话(图4)。其中,概念表征着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的景观形态的认知水平,是人类文明历史在每一阶段的总结,是科学理性思维与感性认知的统一,是人与城市物质形态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Turner T.City as landscape.Oxford:E&FN Spon,1996.[2]R.Collins G,C.Collins C.CamilloSitte:The Birth of Modern City Planning.New York:Rizzoli Internatinal Publications.Inc,1986.[3]齐康主编.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W.R.Whitehand J,J.Larkham P.Urban landscape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New York:Routledge,1992.[5]W.R.Whitehand J.Urban morphology.London:Croom Helm,1987.[6]王建国.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8]N.Bacon E.Design of Cities.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67.[9]Luchinger A.Structrualism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tuttgart:Karl Kramer Verlag,1981.[10]Sitte C.City Planning According to Artistic Principles.London:Phaidon,New York:Random House,1965.[11]G.Algreen-Uing,L.Bek.B.Frandsen,J.S.Hansen.Urban Space and Urban Conservation as an Aesthetic Problem.Rome:L'Erma di Bretschneider,2000.[12]Garvin A.The American City What Works,What Doesn't.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66.[13]Jensen R.Cities of version.London: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1974.[14]Broadbent G.Emerging Concepts in Urban Space Design.Hong Kong:E & FN Spon,1990.[15]Trancik R.Finding Lost Space.New York:van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1986.[16] [美]温迪·普兰编.科学与艺术中的结构.曹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收稿日期 2004-04-14人与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资料来源:Edmund.N.Bacon.●Design of Cities●)罗马的西班牙大阶梯,这里无论何时都充满了各式的人群活动(作者拍摄)美国圣路易斯密苏里州的Pruitt-Igoe住宅更新计划(资料来源:Roger Trancik.●Finding Lost Space●)城市景观的本质示意图
表 1 不同历史时期人与城市景观之间的交互关系
《4.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教学设计说明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王巧娟一、授课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及......
城市景观小品:细节中的城市魅力佛罗伦萨的风情街区、布鲁塞尔的撒尿男孩、罗马的许愿池、上海的外滩„„这些城市名片无一不是靠细节来打动全世界的游客。这细节,不只是优美的......
描述该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文化历史、景观特色、并总结其城市景观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万城之城——罗马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令人难忘。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是意大利占......
智慧城市概念普及构成智慧城市的核心有哪些?1、指挥交通2、智慧医疗3、智慧教育4、平安城市5、智慧物流6、智慧社区7、智慧环保8、智慧政务9、应急联动10、智慧社区11、智慧......
规划工程概念方案设计合同合同编号:项目名称:委托方(甲方):受托方(乙方):签 定 地 点: 签 定 日 期: 年 月日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现就甲方委托乙方进行 程概念方案设计设计工作达成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