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母校感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回访母校的感想”。
回访母校感想
09届毕业生 原高三(2)班 李强
时光荏苒,转眼间离开母校已经一个学期了,蓦然回首,才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回首往日在母校的点点滴滴,还依然记忆犹新;回首往日在母校的生活,还依然历历在目。
今天伴着绵绵细雨,踏着去母校的路,虽然天空不作美,但是心情格外兴奋。
很远处就已隐约看见母校的大门上写着“奉化中学”,一下子感觉特别熟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高中。踏进母校的大门,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两旁的树在细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的茁壮,树叶在细雨的洗涤下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虽然因为季节的原因,树上的花已经雕谢了,但是还是能够看出她的样子。看到校园的风景依旧,一种默然的熟悉感涌入心头,走在曾经走过三年的路,心中不免想起了高中的生活。
虽已陶醉在这样美好的校园风景中,但还不忘本次回访母校的目的——宣传浙大。来到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感觉老师还是一样的亲切,一样的和蔼可亲。向老师献上一份小小的礼物——浙大明信片。礼轻情义重,薄薄的一张明信片代表了我们浙大的一份心思,代表了我的一份感恩之心。与昔日的班主任一起吃饭,聊聊过去的高中生活,说说现在的大学生活,更不忘宣传浙大的特色,传播我们浙大的精神,感受我们浙大的人文气息……
老师宣传完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向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宣传。走近班级里,一样的教室,一样的桌子椅子,一样的讲台,曾进的高三生活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脑海中了。看着一张张质朴而纯真的笑脸,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高三。看到每个班级后面都挂着高考倒计时牌,可以感受到他们现在的艰辛,毕竟自己也是从那时走过来的。但是,现在回顾一下,真的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高三,痛并快乐着。高三有欢笑,有痛苦。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次,我以一个学长的身份站在讲台前,投影仪上播放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向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们宣传我们浙大。说实话,刚上台的时候还有些紧张,生怕我的语言不能打动在座的各位,但是我发现我自己错了。他们是那么认真的听,那么配合着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一下子落下来了。我向学弟学妹们宣传了学校简介、专业介绍、展示了校园风光、告知了招生政策加分政策等。面对填志愿一片茫然但又充满着热情的他们听的格外的认真,给我的宣传工作带来了信心和勇气!
最后,在提到对我校招生工作提些建设性建议和意见时,学弟学妹们显得格外的活跃。
完成此次回访母校的任务后,不忘与过去的老师道别,拍摄一些校园的照片回去留作纪念,此行真的是很有意义啊!
当我回去的时候,雨已经停了,走在来的路上,心中想着这次离开母校,不知还什么时候能够再来,依依不舍的离开母校,只见母校额大门渐渐模糊直至消失……
回访母校
感 言
赵万富(兰州市财政局处长)
一、感谢!
首先,我要深深地感谢母校对我们的培育之恩,她给了我们初始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知识;她教给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其次,我要衷心地感谢魏校长和母校的各位领导这样热情而隆重地接待我们!感谢为我们这些学子提供了一个共叙同窗三载别情的平台!
再次,我也要衷心地感谢秦川镇杨书记、贾镇长给予我们这次相聚联谊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
二、感慨!
这次相约同窗学友来到母校,使我感慨万千、喜悦无限。就我本人而言,自从走出校门就踏上社会,走上了全新的工作岗位。数十年的人生道路虽很平凡,但也不平坦!数十年的耕耘历练,虽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但她消磨了我们的岁月年华。今天,当我离校数十年,第一次重返母校,感到格外兴奋,无比激动!第一次与阔别数十年的同窗学友在母校相聚,倍感亲切,万分高兴!看到母校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难寻,深感社会的进步和我们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见到同窗学友两鬓斑白,似曾相识而又陌生难辨,深感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这也使我想起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可以说,这首诗在一定成程度上也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我们这次回访母校、同学相聚的情景!
往昔已经过去,我们既要珍惜今天难得的相会,更要倍加珍惜美好的明天!在此,我真诚地祝愿老同学们保重身体,健康长寿!要开心每一天,活好每一天!
三、祝愿!
我们国家要在本世纪20年代实现全面小康,必须依靠科技。党中央明确提出要科教兴国,教育先行。为此,我衷心的祝愿母校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努力营造有利于同学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氛围,以质量求发展,以管理保质量,狠抓教学质量,管理严字当头,努力办出我们五中的特色,为国家、为家乡培育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同时,我也要衷心地希望新一代学友们,肩负起建设四化的重任,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奋力拼搏,学到真本领,考出好成绩,为家乡、为父辈们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为我们的母校增添新得更多的光彩!最后,我真诚地祝母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我们的母校在今后的办学中,能够积极争取新的优势,打造新的特色,实现新的突破,开创新的辉煌!
谢谢!
二〇〇九年五月三日
时光荏苒,转眼间离开母校已经一个学期了,蓦然回首,才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回首往日在母校的点点滴滴,还依然记忆犹新;回首往日在母校的生活,还依然历历在目。
今天伴着绵绵细雨,踏着去母校的路,虽然天空不作美,但是心情格外兴奋。
很远处就已隐约看见母校的大门上写着上海市高桥中学,一下子感觉特别熟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高中。踏进母校的大门,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平衡石”还依然不倒在那,背后的电子显示牌还不断的播放着信息。走在母校悠长的林荫大道上,深深的,好像一眼望不到尽头。两旁的树在细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的茁壮,树叶在细雨的洗涤下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虽然因为季节的原因,树上的花已经雕谢了,但是还是能够看出她的样子。看到校园的风景依旧,一种默然的熟悉感涌入心头,走在曾经走过三年的路,心中不免想起了高中的生活。
虽已陶醉在这样美好的校园风景钟,但还不忘本次回访母校的目的——宣传水大。来到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感觉老师还是一样的亲切,一样的和蔼可亲。向老师献上一份小小的礼物——水大明信片。礼轻情义重,薄薄的一张明信片代表了我们水大的一份心思,代表了我的一份感恩之心。与昔日的班主任一起吃饭,聊聊过去的高中生活,说说现在的大学生活,更不忘宣传水大的特色,传播我们水大的精神,感受我们水大的人文气息„„
老师宣传完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向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宣传。跟随着数学老师踏进一个又一个班级。走近班级里,一样的教室,一样的桌子椅子,一样的讲台,曾进的高三生活又一次回到了我的脑海中了。看着一张张质朴而纯真的笑脸,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高三。看到每个班级后面都挂着高考倒计时牌,可以感受到他们现在的艰辛,毕竟自己也是从那时走过来的。但是,现在回顾一下,真的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高三,痛并快乐着。高三有欢笑,有痛苦。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次,我以一个学姐的身份站在讲台前,投影仪上播放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向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们宣传我们水产大学。说实话,刚上台的时候还有些紧张,生怕我的语言不能打动在座的各位,但是我发现我自己错了。他们是那么认真的听,那么配合着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一下子落下来了。我向学弟学妹们宣传了学校简介、专业介绍、展示了校园风光、告知了招生政策加分政策等。面对填志愿一片茫然但又充满着热情的他们听的格外的认真,给我的宣传工作带来了信心和勇气!
最后,在提到对我校招生工作提些建设性建议和意见时,学弟学妹们显得格外的活跃。
我最终总结得出一下几点:
1、我校的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
2、专业名称有混淆之疑(但经过本人的宣传对部分专业进行了解说,例如食品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专业方向得以明确,区分与其它院校同名的专业)
3、学校搬至新校区,交通不方便,路途更长。
而从老师的观点出发,建议总结如下:
教师认为水大去年开设的加分政策是使水大生源提高的一个强有力的举措,我校很多学生填报水大的原因之一是得到了水大的加分,并且该政策在其它院校实施的较少,所以一如既往的实行该政策对水大的招生前途带来希望和光明!
完成此次回访母校的任务后,不忘与过去的老师道别,拍摄一些校园的照片回去留作纪念,此行真的是很有意义啊!
当我回去的时候,雨已经停了,走在来的路上,心中想着这次离开母校,不知还什么时候能够再来,依依不舍的离开母校,只见母校额大门渐渐模糊直至消失„„
回访母校感想
当同学通知我有回访母校的活动时,我正在进行生活部的策划安排,本事不能去的。但难得和老同学聚一下,我便去了。起初我认为回访母校只是浙江大学为了宣传自己而做的无聊的活动中的一项,没有重视。当我到达讨论地点是晚上8点30左右,第一个给我说话的是陶毅阳同学。从他的声音中,我很明显地听出他似乎得了很重的感冒。之后,李宇翔与冯雯同学向我介绍了这次活动,我始终觉得他们很没趣,还打趣道:“你们可以找郑强讲话视频。”没想到他们竟同意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艰巨而且不可完成的任务,但从李宇翔同学激动的眼神中,我渐渐感受到他们是真真正正出于对母校的热爱才参加这个活动。仔细听了他们关于活动的想法,我知道他们是真的有许许多多的肺腑之言要对母校诉说,他们下了大决心。
之后我才知道,陶毅阳同学当时发烧38度,李宇翔同学要主持党小组会议,冯雯同学还负责和母校的领导联系沟通。这是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只重视自己的私事,而忽视了真正的大事。我很惭愧,比起他们,我真的付出的很少,同时却抱怨的最多。我尽己所能做策划,争取做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活动安排。在此,我觉得我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更应承认的是——他们更出色。
当宣讲会正式开始后,我仔细听了他们的演讲,从中学到了很多。最使我难忘的是,当时间超出预计,需要裁剪内容时,李宇翔牺牲了自己的演讲,果断地行动。这点上我觉得我很受教。因为特殊情况的策划是我负责的内容,我的失误却要他人负责,对此我很内疚。但事已罢了,我只想说,我能和优秀的三位同学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很幸福。
而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团委的老师和学生会的同学们。如果没有他们几个月的帮助与支持,我们很难有此等成就。所以如果我们的成绩是95分,那么其中的35分是离不开他们的,而要给他们打一个分数,我只能说是“perfect”,数字是无法衡量他们的付出的。
在此,我衷心祝愿支持我们的老师同学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8月7日上午,我校90届校友一行两百多人回访母校,看望当年恩师,重叙同学友情。校友中有的从北京专程回衢,有的从深圳专门回校,邻近地市校友也是早早出发,虽然路途劳累,但师生们、校友们相见时的灿烂微笑,深情拥抱早已让他们淡忘了这一切。
此次校友会,当年任教该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翁孝川、潘志强、孙亦器、王春华、胡辛、张苏法、张金锵、洪百发、赵钦浩、徐万伦、倪连庆、叶正勇、廖洪良、柴俊斌、戚志忠、周炎宏、陈燕君等与会。校长潘志强以班主任和校领导双重身份参加本次校友会。他除了简要介绍二中20年来的办学历程和主要成绩之外,还详细介绍了90届6个班任课老师20年来的发展情况。潘志强校长特别欣慰地指出,校友是学校发展的一面镜子,90届校友在各个战线上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二中20年来发展最好的注脚,校友们脸上收获的笑容是二中成功的教育理念最好的诠释。老校长张金锵作为任课教师代表发言,他祝福广大校友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幸福安康。
来自科技、文化、金融、政府、企业等各界的学生代表也纷纷发言,表达对恩师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恩之情。离开母校后,每位校友在人生道路上风风雨雨20年,每个人经历不同,取得的成绩也各不一样,但增进同学交往,看望恩师,向母校汇报的愿望却是共同而急切的。
为此,学校特地为校友们布置了教室,师生们重新坐进教室恍若重新回到昔日的课堂,与会校友无不感慨万千。在各班老班主任的主持下,当年的老师们逐一发表了自己的感言并寄予新的期望,而已近不惑之年的同学们则向老师和同学们作了自我介绍,简要汇报了各自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此次,90届全体校友还特地为母校立了一块题为“桃李不言”的纪念石碑,以表达对母校恩师和同学的深情厚谊。
2010年8月18日,带着殷殷的母校情和拳拳的相思意,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国家其他企事业单位的28位我院首届(1956级)老校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到他们的母校——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踏进魂牵梦绕的母校,一幅“热烈欢迎我院首届(1956级)老校友回母校聚会”的巨幅拱门标语使阔别母校50年的校友们感到非常温暖和兴奋,他们踏进这片曾经熟悉的土地,寻找着过往的回忆。五十年,岁月如梭;五十年,情怀依旧。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远在新疆出差的学院校友联谊会会长张方明院长得知首届老校友回母校聚会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对首届老校友回访母校表示热烈欢迎,指示校友联谊会等相关部门热情接待并提供周到服务。同在新疆出差的学院校友联谊会秘书长、院长助理程小红也专门打电话对首届老校友回访母校接待事宜进行了细心安排。
在校友们回访母校的日子,恰逢学院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开工,学院热情邀请老校友们参加奠基典礼,校友们对参加这一活动感到十分荣幸,深感这一活动的特殊意义,由衷地祝愿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校友们和任课老师在校园里合影留念并参观了学院校史馆和第二工业中心。在校史馆,这些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们,在每一块展版前流连,看着那些有着他们那个时代印记的照片,校友们格外的激动,他们追忆着当年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快乐时光,欢声与笑语萦绕在每个人身边,白发、皱纹间绽放出喜悦和幸福。校史馆里的历史资料照片和成果展示,吸引着大家反复观看。老校友们驻足在一墙的历届毕业生合影照前,看了又看,往事如昨,历历在目,退去的是青春的容颜,退不去的是对母校的眷恋。这是母校岁月积淀和育人成果的最好见证。
随后,校友们兴致勃勃的参观了校园,对母校美丽的环境和先进的教学及实训设施赞叹不已,并争相在校园留影纪念。校友们表示,今天母校的条件与当时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看到母校蒸蒸日上,感到非常高兴。此次回访母校,倍感温馨,也期望母校再创辉煌,为祖国培育更多的人才。
学院召开了首届校友回访母校座谈会。学院校友联谊会副会长党委副书记周兴中致欢迎辞,他代表学院和张方明院长对首届校友回访母校表示热烈欢迎,他对各位校友虽然已阔别母校50年,仍然心系母校、关心母校发展的情怀表示诚挚的谢意。学院的发展与辉煌凝聚着广大校友的辛勤汗水,对在过去的日子里,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学院赢得的荣誉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各位校友在阔别母校50年后从祖国四面八方重返母校聚会的活动,意义深远,是至纯至深的情怀。同时希望各位校友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关心支持学院的发展,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常回母校看看,衷心祝愿各位校友身体健康,生活快乐,家庭幸福。汝宇林副院长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隶属关系的变迁和近年来学院办学水平、办学实力以及学院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黄义仿副院长、学院办公室、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老校友们都为母校的发展进步感到欣慰和自豪。他们满怀激动,纷纷发表回访母校感言。校友们满怀深情地回忆当年难忘的求学岁月,有的老校友还即兴赋诗,表达对母校培育之恩、师生情谊的眷恋。
老校友们情系母校,在此次聚会活动中特意为“学院贫困生助学基金”捐资,以表达母校的培育之情。学院副院长孙松滨代表贫困生助学基金会接受了捐款,并为捐款校友颁发了捐资荣誉证书。
阔别母校五十多年,许多校友已是两鬓斑白。他们特意不远千里赶来,就是为了与老同学相聚一场,就是为了回来看看母校,看看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同窗好友、师生相见,追忆求学岁月,互相问候近况,一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有的校友自毕业分别后还是首次相聚,忆当年看今夕,说到动情处,不禁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50年风风雨雨,50年岁月如歌。当年,他们以母校自豪,今日,母校以他们为荣。
回访母校感想因为缘分,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和无名的惧怕,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学。载着父母的期望、拎着对眼前一切的好奇,我忐忑不安地跨进了这所学校的大门。眼前一直闪着八......
【感想】+2013/8/12+电院+交大风采,回归母校+1回访母校,感恩校园——————交大暑期社会实践感想在八月三号这一天,我们的“交大风采,回归母校”的主题社会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开......
回访母校感想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不知不觉间灰尘早已尘封了高中时日夜为伴的书籍紧张繁忙终日劳碌蓦然回首时记忆早将昔日鏖战高考时的身影忘却然而一丝火花却又将这将熄的思......
回访母校感想“故乡”是每个人心里最温暖的地方,我的心里还有另一片亲切的土壤,那就是“母校”。不知道“母校”的确切概念是什么,人一生中会有几个母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回访母校感想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刘川 2011301500191走回到每一个角落,拾起那些关于曾经的真实的记忆。离开那熟悉的校园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光,母校虽在我们离开之后有所改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