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一、2005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2005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民解困为工作出发点创新体系、改善服务、扎实工作,确保了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劳动保障主要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抓进度、抓落实,就业保障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25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4050”人员就业0.3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全市城乡统筹培训4.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88万人,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159个,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9400个,核发小额担保贷款1284人,贷款2405万元。
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4700万元;离退休人员12.83万人,发放养老金9.45亿元,发放解困资金0.22亿元。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33.8万人,扩面净增2.6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8.6亿元,全市离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85万人,扩面净增1.12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8亿元,失业保险金支出0.2亿元,涉及失业人员500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5万人(含离退休人员17.5万人),扩面净增12.6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4.4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8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0.2亿元,有关生育保险的《贵阳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已以政府令形式于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12月份正式启动。
(二)突出重点,分析解决就业再就业工作难点热点问题
为了使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社区、培训机构和下岗失业人员中间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职业介绍服务补贴机制、免费培训补贴机制、社会保险补贴机制、公益性岗位、小额担保贷款、优惠证发放管理六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按照劳动保障部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春风行动”,向农民工发放“春风卡”2.5万本、政策宣传资料2万余份。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共有611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3938个,组织农村劳动力
3.2万人进场应聘,1.7万人进行了求职登记洽谈,达成意向用工5325人。组织贵阳市首期下岗职工创业项目推介会,共有15个项目进场,达成意向性的创业人员391人,意向申请小额担保贷款200余人。组织217家用人单位进场,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699个,对下岗事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技能人才和其他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为民解困,真抓实干,巩固和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以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出发点,认真抓好关系贵阳城乡困难群众疾苦的各项民政救助制度的建立、完善、配套和落实,巩固和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是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各区、县(市)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领导,全市11个区、县、市均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按照推进城乡居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子女就学救助制度,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实办法,加快了城乡低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确保了困难群众能够得到相应救助.目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已在南明、云岩、小河三区进行试点,救助对象可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的优惠
政策。贵阳市已有4500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了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带来的实惠,市、区两级财政安排各种救助资金4500万元,城市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标准从年初的85元上升为86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步入了全面推进的良性发展阶段,科学制定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规范了城乡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程序,健全了各种救助优惠政策,初步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11万余名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城乡低保金约9200 万元。城市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农村建立了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制定出台了《贵阳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和《实施意见》。新建开阳县禾丰乡敬老院和修文县大石乡敬老院,全市78个乡镇的农村五保对象按照每年不低于800元的现金供养标准落实,平均供养标准从去年的897元/年上升到今年的983元/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目标,确保了全市农村特困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为特困群众服务的“爱心超市”建设被列入2005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在上年两城区已建12个爱心超市的基础上,又新建31个爱心超市,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实事目标任务,使3000名特困群众得到了相应的救助。
(四)围绕难点,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力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相关政策,与银行协商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到银行办理代扣手续费用,同时加大社会保险缴费稽核审计工作,尽量做到“应保尽保”,努力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二是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认真分析新制度启动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整理基础数据,集中力量作好计算机软件程序开发,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政策宣讲.三是加强指导,采取深入区(市、县)指导和由区(市、县)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区(市、县)相关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四是草拟并多次修改《贵阳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及时审核增加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以适应医疗保险业务拓展的需要。五是草拟并修改了《贵阳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积极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参保工作。六是完成生育保险启动数据采集和测算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征求意见,拟定了《贵阳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并以市政府令的形式颁布施行,12月1日正式启动,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
(五)重视焦点,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主要抓了六项工作。
1.进一步贯彻落实《贵阳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加大维权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劳动者自觉维权意识;
2.按照市政府全市清欠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集中全市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队伍力量,在建设、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开展清欠专项行动,建设领域清理拖欠民工工资就达4071万元;
3.按照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春风行动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的通知》精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清理劳动力市场专项行动,市、区(市、县)、乡镇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出动376人次,对非法职介活动猖獗区域进行了32次联合清理整顿,打击取缔非法职介所4家,使职介骗子受到法律惩处,为求职者追回被骗现金1900元。
4.全力以赴,狠抓劳动用工年审。在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季度运行分析调度会上,对劳动用工年审工作进行数字量化,具体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县)监察部门。目前,全市已年审用人单位6117户,涉及劳动者17.84万人,督促签(续)订劳动合同16514人,督促扩面参保141户1574人,缴纳社会保险费415.54万元,督促新增参保1038户14700人。
5.在市政府的牵头组织下开展了《劳动法》贯彻执行情况综合大检查,检查各类用人单位640户,涉及劳动者73231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询问通知书》《限期整改指令书》等法律文书123份,督促签订劳动合同8200人。
6.组织开展贯彻《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社会保险费征缴执法检查、用人单位年审情况检查等劳动保障专项检查10次,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
一是加快“金保”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安全系统管理,逐步完成区(市、县)及街道(社区)站点建设,细化“金保”三期工程建设方案和计划。二是小额担保贷款还贷还息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还款金额累计已达653.29万元。三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移交托管已正式启动,目前已接手托管三家企业321人,正在抓紧对麦科特集团、水晶集团、朝晖机械厂等6家企业近5,300名离退休人员移交工作的指导。四是铁路司机学校平稳移交地方,学校技能培训能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培训业务正按计划推进,推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五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安排部署进一步推进,完善了国企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汇总清理了国企改革重组职工分流安置相关政策措施,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办理。六是全市118个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已全部上岗,工作经费拨付到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进展顺利。
二、2006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展望
按照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的部署,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4万人,城乡统筹培训4.4万人。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为根本出发点, 落实一件实事、抓好四项建设,突出十五项重点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一)抓好开局工作突出四个重点
进一步围绕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劳动关系调整三大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十五项具体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元旦、春节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工作,做到工作早安排,资金早落实,发放早到位。二是加大推动《劳动法》全面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发挥全市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队伍的作用,开展清理非法职介和拖欠民工工资专项检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三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四是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窗口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劳动保障工作环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2006年以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制度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救助工作机制,完善救助配套措施,加大救助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救助工作。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救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快实现城乡一体的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研究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二是要加大医疗、教育救助的力度。按照综合救助和单项救助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探索和完善城乡贫困群众医疗、就学救助制度,精心组织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教育救助、医疗救助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与有关部门协调贯彻落实城乡低保救助配套优惠政策,切实提高救助水平。三是要认真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抓好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使敬老院的建设工作列入政府为民所办的实事之一。
(三)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所和社区的作用,确保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力度,协调指导区(市、县)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积极做好生育保险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参保职工达30万人.(四)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重点抓好四项建设
根据全市劳动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着重抓好四个建设项目。一是启动贵阳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金保三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市劳动争议仲裁院的搭建工作,使我市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认真落实《贵阳市家政保姆培训中心项目》建设,扩大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的培训项目;四是参与启动贵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筹建项目,为整合贵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创造条件。
(五)围绕劳动保障年度目标,抓好九项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树立劳动保障部门新形象。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与失业并轨工作,认真组织安排好滞留中心的下岗职工出中心。三是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鉴定力度,提高颁证率。四是调整充实力量,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工作。五是加强协调,探索建立企业欠薪保障工作机制。六是积极开展调研,探索建立平民化医院工作。七是完善金保二期工程,启动金保三期工程,实现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向区(市、县)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延伸。八是全力推进破产和改制重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托管工作,依托街道(乡镇)托管站和社区做好托管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九是探索建立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一、2004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情况2004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以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详细啊呀一、2006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情况2006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
设计人陈云宁刘艳娜审核人张晓慧初二历史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编号19班级姓名组号【课题】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授课时间】2013.6.17【学习目标】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马睿宏(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可分割、相互协调发展的统一体。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劳动......
第七单元 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就业制度:我国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及工作岗位无需自己寻找,完全由国家统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