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当代人文素质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当代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深深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愿意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
然而,随着外国文化的入侵,越来越多的人只知道一味追崇时尚潮流,跟随着莫名的脚步,离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却毫不自知。这可悲的现象导致了现在竟要弘扬传统文化的尴尬局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所难以避免的一种局面,吸引外国经济进入的同时,外国文化势必会威胁到传统文化的存在。但这只是人们忘却传统文化——这一根本的民族文化的一个接口,一个他们可以堂而皇之追逐时尚、崇洋媚外的接口。
因此,传统文化的弘扬,势在必行。那应该怎样弘扬传统文化呢? 首先,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民族的魂,认识文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不是排外,而是认真对待古代的、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善于利用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多人似乎只是学了一些皮毛,甚至是学了糟粕。要经过比较和鉴别,抓住精髓,把对传统文化的爱与自身的行动统一起来,并加以弘扬。
第二,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我们要思考,当新鲜过后,我们还剩下什么?或许有人会不屑一顾,然而,你不能否认,正是传统文化赋予了我们更深层次的精神食粮,待我们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第三,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传统文化的衰微是世界性的,是不是欧美文化太强大了?它们有那么优秀吗?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过去一百年里急剧消亡,不能只怪侵略和商业文化,我们更应该反省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有没有继承并发扬自己的固有文化。与韩国、越南、印度相比,中国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借鉴邻国的宝贵经验,我们的工作会更有成效。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当代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相信大家都能大声的说出答案,是的,是人才。而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答案也呼之欲出,没错,是人文素质。因此,培养人文素质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目标。
或许有人会问,到底什么事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括(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当然,四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不难发现,我们在培养人文素质的重点是人文精神,而以其他三方面为辅。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因此,我们要从人文教育入手,深入发展人文精神,再以四方面同时进步,培养人文素质,再结合传统文化的弘扬,真正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出21世纪的真正人才。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人说:“21世纪要让社会发展,让人们生存下去,应该回顾2500年前的孔子儒家文化。”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当今雷厉风行的的社会,传统的中国......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刻不容缓。高等教育成为了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然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文化强国”的战略中心地位。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国文化前所未有的交融和碰撞,一方面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对一些古老的文化造成了巨大......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