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_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读本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49: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读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120题

一、简答题(50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答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有哪五个方面? 答案: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基本内涵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哪四个基本特征? 答案: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分的开放性。

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是什么?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任何割裂“三者统一”关系、否定“三个至上”的思想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都会对社会主义法治甚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8.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三者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既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9.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答案:(1)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2)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资源;(3)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0.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哪些法治思想? 答案: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11.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地位是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1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答案:(1)法与经济关系的论述,反映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2)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反映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3)关于人权的论述;(4)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反映在《共产党宣言》中;(5)关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论述;(6)关于法律权威的论述;(7)关于法的职能的论述,反映在《资本论》中。13.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分为哪两个阶段? 答案: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法治思想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法治思想。14.毛泽东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的法治思想以《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为代表,主要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宪政运动的历史;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毛泽东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之中,特别强调民主建国的重要意义。15.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宪政运动的历史分析,提出了哪三条重要论断? 答案:(1)在中国谁要搞封建帝制已经很困难了,因为民主宪政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2)中国近代宪政史证明,资产阶级专政的宪政在中国是行不通的;(3)中国宪政的前途在于新民主主义宪政。1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法治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主要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答案: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三是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四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五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18.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主要有哪些? 答案:(1)民为邦本的思想,诸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公正执法的思想,譬如“法不阿贵”“刑无等级”;(3)以法治国的思想,法家是以法治国思想的倡导者;(4)礼法并用的思想,把“严刑峻法”与 “和为贵”等结合起来。19.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主要有哪些? 答案: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人民主权论、基本人权论、权力制约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法律至上论等。20.中国为什么不能借鉴所谓的三权分立? 答案:中国不能借鉴所谓的三权分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不符合我国的政体与国体,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其要害就是否定人民的最高决策权和最后的监督权,否定作为我国根本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际上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当然是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的。21.对西方社会是不是存在真实的司法独立问题,现代西方法学家是如何评价的? 答案:对西方社会是不是存在真实的司法独立问题,现代西方法学家认为,司法不可能独立于政治,在西方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真正独立于政治的司法,政治始终保持着对司法的控制和影响力。司法独立的真正含义是“具体案件判决的做出没有受到任何直接的外部干预。”这既是司法独立的底线,也是司法独立的上限。这个意义上的独立,实际上指的是审判独立。22.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答案:(1)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其成就;(2)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概况及制度剧变;(3)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经验及其教训。23.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有哪些? 答案:(1)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转变;(3)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增强;(4)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6)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7)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8)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24.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答案:(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2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26.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进程划分为哪四个阶段? 答案:(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订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2)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3)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载入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27.邓小平的法治思想主要有哪些? 答案:可以概括为九个方面:(1)法制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3)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4)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5)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6)死刑不能废除;(7)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8)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9)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28.什么是依法治国? 答案: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9.依法治国的理念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依法治国的理念主要包含着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等内容。30.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答案:(1)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明确提出的战略方针;(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31.为什么说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答案: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宪法也是一切其他法律的渊源和保障。32.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 答案: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是指:(1)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触;(3)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全国性法律相抵触,必须确保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体遵行;(4)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宪法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5)有些地方和部门制定和实施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土政策”、“土办法”,搞“你有法律、我有对策”,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必须坚决反对和有效制止。33.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是权力制约? 答案:(1)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制权,规范约束公权力,防止其滥用和扩张,保障人民权益;(2)没有权力制约,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3)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与运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34.权力制约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答案:(1)要求职权法定;(2)要求有权必有责;(3)要求用权受监督;(4)要求违法受追究。35.有权必有责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案:(1)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法律授予了权力,同时也就意味着赋予了责任;(2)被法律赋予了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6.保障人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2)保障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3)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4)保障特定群体的权利。37.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哪些? 答案:包括: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继承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劳动权,休息权,男女平等权、男女同工同酬权,知识产权,社会保障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结婚和离婚的自由,从事和参加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等权利。38.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案:(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2)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3)公平正义是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3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含义有哪些? 答案:(1)平等对待,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2)反对特权,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都不得使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和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3)禁止歧视,不允许使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受到歧视待遇。40.平等对待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案:平等对待是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主要含义有三层:一是公民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一律平等,所有公民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都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二是对所有公民平等适用法律。法律对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予以保护,对所有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是同种情形同等处理。41.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答案:(1)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2)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3)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42.党的政策与法律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是法律的灵魂和精髓,党通过政策的法律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2)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党的政策法律化,上升为国家意志,能够获得有力的实施保障;(3)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43.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答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44.怎样自觉遵守法律? 答案:(1)坚持奉公守法;(2)严格依法办事;(3)维护法律权威。45.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1)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

利;(3)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都承担着依法行使权利的义务;(4)不能只讲义务、不讲权利,也不能只讲权利、不讲义务。46.什么是依法执政? 答案:(1)坚持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2)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3)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47.什么是公民法律素质? 答案:公民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因素条件,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现代法治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48.我国有哪几个宪法修正案? 答案: 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宪法修正案。49.如何正确吸收、借鉴国外法治经验? 答案:我们在吸收、借鉴国外法治经验时,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认清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认清我国与西方国家法治制度的联系和区别,不以西方国家的法治理念、法治模式来评判社会主义法治,不生搬硬套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特别是不能把西方国家已经抛弃的陈旧做法当作经验来学习。50.近年来,在法治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盲目崇拜、片面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价值观念;二是“左”的思想和封建主义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敌对势力通过在法治思想领域制造混乱,企图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遏制中国的发展。

二、单选题(25题): 1.(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2.(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A 服务大局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3.(D)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4.(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A 服务大局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5.(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A)的统一。A依法治国 B 执法为民 C 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7.“三个至上”是指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C)。A宪法至上 B 法律至上 C 宪法法律至上 D国家至上 8.马克思关于法与经济关系的论述,最早体现在(C)一书中。A 《德

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 《资本论》 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首先反映在(A)一书中。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 《资本论》 10.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体现在(B)一书中。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 《资本论》 11.马克思关于法的职能的论述,体现在其毕生巨著(D)一书中。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 《资本论》 12.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D)之中。A《 共同纲领》 B 1954年宪法 C 《实践论》 D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3.“法不阿贵”、“刑无等级”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的(C)的体现。A依法治国思想 B 民为邦本思想 C 公正执法思想 D 礼法并用思想 14.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渊源于古希腊(A)的法治理论。A 亚里斯多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卢梭 15.资本主义法治思想发端于(B)A 文艺复兴运动 B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C 资产阶级革命 D圈地运动 16.资本主义法治思想形成于(C)的过程中,完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已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A 文艺复兴运动 B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C 资产阶级革命 D垄断资本主义 17.(A)是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精华,我们应该合理地借鉴。A 权力制约论 B 人民主权论 C 天赋人权论 D 法律至上论 18.我国第一部宪法是(B)。A 《共同纲领》 B 1954年宪法 C 1982年宪法 D 1993年宪法修正案 19.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是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报告?(B)A十六大报告 B 十五大报告 C 第十四大报告 D 第十三大报告 20.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是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报告?(A)A十七大报告 B十六大报告 C 第十五大报告 D 第十四大报告 21.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的,是哪部宪法修正案?(C)A 1988年修正案宪法 B 1993年宪法修正案 C 1999年宪法修正案 D 2004年宪法修正案 2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哪部宪法修正案中规定的?(D)A 1988年修正案宪法 B 1993年宪法修正案 C 1999年宪法修正案 D 2004年宪法修正案 23.宪法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是(C)。A 公正执法 B 审判独立 C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D有法可依 24.(D)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

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A 秉公执法 B 审判独立 C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D法制完备 25.(B)是现代人权的核心。A知识产权 B公民和政治权利 C 劳动权 D发展权

三、多选题(25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A C D)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A 公平正义 B严格执法 C党的领导 D服务大局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政治性、人民性、(B D)四个基本特征。A 统一性 B 科学性 C系统性 D 开放性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是坚持(A D)和依法治国的统一。A 党的领导 B有法可依 C违法必究 D 人民当家作主 4.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法与经济的关系、(AB D)、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关于法律权威和关于法的职能的经典论述等。A 关于法的本质 B 关于人权 C 关于严格遵守法律 D 关于人民主权 5.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明确指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反映在下列哪些著作之中?(A D)A 《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德意志意识形态》 6.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的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选项之中?(A B)A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B 《共同纲领》 C 1954年宪法 D 《论十大关系》 7.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些思想?(A C)A 公平正义思想 B 公正执法思想 C权力制约思想 D 礼法并用思想 8.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主要包括:(A B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法律至上论等等。A 人民主权论 B 基本人权论 C契约自由论 D 权力制约论 9.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是有法可依、(A B D)。A 有法必依 B 执法必严 C违法必纠 D 违法必究 10.合法合理的主要含义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 C D)? A.合乎法律 B.裁判中立 C.利益均衡 D.理情兼顾 11.程序正当的主要含义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BCD)? A充分参与 B裁判中立 C程序公开 D程序约束 12.在具体执法活动中,要正确处理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A法律效果是首要的基本标准 B可以机械执法、就案办案 C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是最终的根本标准 D可以执法违法、损害法治原则和权威 13.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法治思想,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 B C D): A死刑不能废除 B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C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D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 14.依法治国的理念不包含以下哪些选项的内容?(C D)A 法制完备 B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C文明执法

D 程序公开 15.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庄严地载入宪法,那么,人民群众享有的首要的基本的人权是下列哪些选项?(C D)A 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B 政治权利 C 生存权 D 发展权 16.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ABC)A 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B 劳动权 C 知识产权 D 发展权 17.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B D)A 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B生存权 C 知识产权 D 发展权 18.公平正义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BCD)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合法合理 C程序公正 D及时高效 19.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合法合理的含义?(B C)A 利益均衡 B 裁判中立 C程序公正 D理情兼顾 20.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程序正当的含义?(A D)A 利益均衡 B 裁判中立 C程序公正 D理情兼顾 21.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B D)A反对特权 B 合法合理 C禁止歧视 D 程序公开 22.下列选项中关于权力制约的说法有哪些是正确的?(A B)A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B 职权法定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C权力制约关键在于规范公权力和私权利 D 权力制约要求阳光操作 23.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权力制约的要求?(B D)A要求职权由法定 B 要求公平正义 C要求有权必有责 D 要求程序正当 24.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说法有哪些是不正确的?(BCD)A基本形成 B 尚未形成 C正在形成 D 已经健全 25.我国的司法权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 B C D)A侦查权 B 检察权 C审判权 D 执行权

四、判断题(20题): 1.职权由法定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对)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对)3.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应为基本特征)。(错)4.执法为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对)5.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现代人权的核心。(错)6.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错)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错)8.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错)9.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对)10.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对)1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对)12.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对)13.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对)14.用政策指引立法方向,实现政策的法律化,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根本途径。

(对)15.男女平等权、男女同工同酬权不属于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错)16.受教育权、知识产权属于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错)17.结婚和离婚的自由不属于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对)18.社会保障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属于人民群众的生存权。(错)1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应为公民的政治权利)。(错)20.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探索出来的治理国家的最理想模式。(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学习心得体会织金县第六中学 卢春凤2010年4月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对加强教职工思想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

社会主义法治读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心得案审科最近我所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并学习了中共中共政法委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通过学习,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三、二、一级适用)一、单项选择(5)1、( A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易)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2、( C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

中央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前 言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学习感受

“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体会为了加强依法治国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提高国家机关的依法办事能力,强化社会群体特别是法律工......

下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考核120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