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程与教学论框架”。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
外语学院
2012级学科教学(英语)
秦婉婷
课程与教学概论 课程与教学系统 课程与教学过程 课程与教学美学
第一部分
课程与教学概论
一、课程与教学的背景
㈠、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基础(国外和我国的历史发展研究)
㈡、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国外和我国的哲学基础研究)
㈢、课程与教学的文化及社会基础
㈣、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基础
㈤、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述
㈠、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含义、地位和作用
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学科特点
三、课程与教学本质
㈠、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
㈡、课程层次
㈢、课程与教学的定义
㈣、课程与教学观演变
四、课程与教学理论
㈠、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萌芽期 建立起 繁荣期)
㈡、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传统流派 现代流派 新兴流派)㈢、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流派(启发式教学 主体性教学 情景课程与教学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与教学)
第二部分
课程与教学系统一、教育中的各要素
㈠、教育内容(1、概念
2、文化本性
3、内容构成)
㈡、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
1、知识的概念
2、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
3、随时代发展的新知识
㈢
教育内容拓展
1、体育内容
2、技能与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成长
㈠、学生概述(概念 特点 新的学生观 权利与义务 学生赋权增能)
㈡、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㈢、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㈣、良好师生关系
三、教师发展
㈠、现在教师观(概念 角色 新的教师观 权利与义务 教师赋权增能)
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 发展 途径)
第三部分
课程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程研制过程(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分为规划 实施 评价三个过程)
二、课程规划与设计(概念 层次 步骤 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包括传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四、课程结构(涉及课程结构的层次 课程内容的表现 课程设置 课程框架 课程类型 课程平衡 课程结构的形成机制)
五、课程资源(课程与教学材料 课本)
六、课程实施与组织
七、校本课程开发(三级课程管理目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媒体(1教学媒体发展进程 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和意义。
2、多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教学组织形式 ㈠、近代基本类型:1班级授课制 2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3道尔顿制
4设计教学法
5文纳特卡制
㈡、教学工作基本环节:1备课 2上课 3作业布置 指导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习评价 ㈢、教案与学案研制
三、教学过程 ㈠、本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特殊认识说 儿童发展说 认识---发展说)
㈡、教学过程的结构
四、教学方法(提示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五、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教授策略 互动式教学策略)
六、学习方式(有意义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七、课程与教学评价(教材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 教师评价 其他评价)
第四部分
课程与教学美学
一、课程与教学审美
㈠、概述在课程与教学活动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直面蕴含其中的审美或艺术问题,并去认识和创造课程与教学美及审美意象,并将其融入教学中,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课程与教学美学领域
㈡、内容包括:课程审美 教学审美
二、教学艺术
㈠、常用的课堂教学艺术:导课艺术 教授艺术 组织艺术 结课艺术
㈡、教学艺术风格的含义 特点以及形成
※ 当前《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争论焦点以及解决办法建议?
近年来我国学者构建了较具典型意义的三种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依据外域学者的有关理论,建构“课程与教学整合论”的内容体系;采用相对分离的组合形式,综合反映有关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重建一种具有“开放”“整合”与“整体”特质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内容体系。
在教育学学科中,课程与教学论处于主干和核心的地位。近二十年来,西方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得以大量引进国内,极大地拓宽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的视野。然而,中西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研究视角、概念、范畴及方法等方面),这导致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在理论解释和实践指导两方面的功能都遭遇了一些困难。当前,这种困难尤其体现在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上。如何系统整理、吸收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本土化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成为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据此,在构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时,应特别处理好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体系内部各范畴之间的关系。(解决建议):
(一)国内与国外
借鉴国外(主要是西方)理论来建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利于教师较系统地了解国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开阔研究视野。不过,这种教材内容体系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对几十年来国内教学论研究成果的吸纳,它对本国教育现实的关照不够。
中国教育真正具有引导力的思想最终只能形成于本土境脉与本土实践之中,不能用具有浓厚西方色彩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与言说方式来套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规引中国人的教育实践。为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我们应尊重和珍惜本国的文化教育传统,秉承现代课程与教学的系统整体观,将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系统中来,全面、深入考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课程与教学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作用与影响。
(二)理论与实践
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是直接指导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它必须关照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它对实践的关注程度以及与实践的结合程度。
(三)体系内部各范畴
根据本学科研究状况与特定培养体系中学生的教育需要,构建自身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开放多元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也许,随着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理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教材内容体系将逐渐实现内涵丰富。
参考书目:
[1]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Ralph W.Tyler.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Prepare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 1949.[4]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黄甫全,王嘉义.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7]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8]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吕达.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2]王文科.课程与教学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
[13]吴立岗、夏惠贤主编.现在教学论基础[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4]董远骞.中国教学论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5]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6]〔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7]廖哲勋.课程学[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8]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1]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1.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教学大纲根据福建师大为培养高中语文教师的省属重点师大的定位及文学院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并拥有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博士专业......
1.( )突破了班级授课制的统一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是分组教学制的一种形式。 A.圣巴拉拉制 B.设计教学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答案:A 2.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下半年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 课程与教学论 》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1、如何正确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答:一、课堂教学“主体”理论各种学说的简......
《课程与教学论》第七章学习报告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一、教学模式的概念(一) 几种有代表性观点的辨析1972年,西方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教学模式这一课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