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模拟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对外开放()
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 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 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2.()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发展生产力 B.发展教育 C.发展高科技 D.改革开放 3.我国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决策()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4.()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 D.社会和谐
5.()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A.发展 B.坚持党的领导 C.改革开放 D.科学发展 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D.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7.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中()A.改革是目的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目的 D.三者都是目的8.邓小平首次正式使用“对外开放”表述是在()A.1980年 B.1979年 C.1981年 D.1982年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吸取了以往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10.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市场经济 B.建立民主政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建立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因为改革是()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解放生产力的途径
C.对原有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2.我国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新的伟大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良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手段 C.发展是目的 D.稳定是前提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C.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开放
D.一项权宜之计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A.多层次 B.宽领域 C.全方位 D.市场取向
6.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相结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A.“引进来” B.“走出去” C.生产加工 D.转口贸易 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B.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D.强调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稳定压倒一切 B.发展压倒一切 C.改革在一定时期压倒一切
D.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保证长期的社会稳定 9.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经济建设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动力
C.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评判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0.实行改革开放是()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五)材料分析题
1、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认真阅读上述文字,回答以下问题:(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2)、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2、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局(如下图)。回答⑴、⑵题:
京津冀城市群沿京海广铁路长江流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成渝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带带经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1)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经济带最早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上部分产业的转移。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这些地区带来的影响。(2)说明在我国“弓箭型”经济发展格局中,长三角城市群地理区位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B 5.C 6.A 7.B 8.A 9.A 10.C(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CD 4.ABC 5.ABC 6.AB 7.ABCD 8.AD 9.BC 10.ABC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的问题。
(2)这种矛盾与其他私有制形态的社会不同,不表现为强烈的对抗性,不需要用暴力的方式解决。
(3)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
(2)就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来说,发展是目的,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深化改革,必将加快发展,发展得好则会有力地支持改革,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3)就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来说,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为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而保持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来发展自己,才能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向世界开放。4.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相互衔接。
(2)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在继承和汲取人类文明一切先进成果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3)对外开放可以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知识问题,提高经济建设的效益,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具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从国内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一个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我们的出路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从国际情况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2)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自觉地、持续地、全面地展开这样的改革和开放。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就一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3)改革开放是我党在经历了艰苦探索、吸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之后作出的义无返顾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有三个主要动力:一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动力;二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动力;三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强大动力。这三个动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中国的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国人民的富强文明民主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要多方面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也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度继续加大,同时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大;我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开放型经济,要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
(2)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3)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五)材料分析题
1.(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35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2.(1)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同时,带来环境污染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2)长三角城市群地理区位于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交汇处(沿海经济带的中间位置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出海口位置);有利于发挥对外联系便利、对内腹地广阔的区位优势,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理解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了解为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集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1.对外开放是() 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B.......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 )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2.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 C )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C、社会主义国家的富民之路D、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