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_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42: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

摘要: 本文研究、讨论的是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文章将从在课堂教学中、在实验室中、在学生课外实践中等几个方面阐述怎样渗透环境教育,怎样才能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从而自觉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现代化学从过去单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发展为不仅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不只是单纯的知识学科,还是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的一门自然学科,因此在化学课的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当前的环境现状,并自觉地投入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去。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新课程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环境问题以及对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

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此外,还包括固体废弃物、放射性、噪声等污染。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还关系到人类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常见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如下:

(一)酸雨

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主要由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在空气中和雨水一起生成硫酸及硝酸所致。酸雨会使湖泊水质酸化,还会腐蚀金属建筑物。大量的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的冶炼、硫酸厂的废气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飞机、汽车的尾气。我国产煤量居世界首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矛,酸雨已危及到我国近1/3土地。

(二)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的主要成份是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及醛类等二次污染物,可以形成光化学烟雾,有时为淡黄色,有时为白色。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由此引发多种病症。解决的方法是使用新能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或者采用催化转化的方法。

(三)臭氧层空洞

臭氧对人类来说是“亦正亦邪”。一方面臭氧会与碳氢化合物作用产生光化学烟雾,刺激我们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另一方面,臭氧在距离地球表面25km至45km的范围内形成一层高达20km的臭氧层,它可以吸收太阳光里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伤害。但是在我们经常使用的某些冷却系统中有一种氟氯代烃,会破坏臭氧层,使臭氧层变得稀薄,有些地区甚至形成空洞,从而使人患上皮肤癌。为了保护臭氧层,世界各国目前已禁止使用含氟利昂的冷却系统。

(四)温室效应

太阳光的照射使海洋、陆地变暖,然后地面又把热辐射返回太空。地面的热在辐射的过程中,部分红外辐射能被CO2、CH4、N2O和H2O 等温室气体吸收。当大气中的这类温室气体浓度过高时,会使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大于地面向太空反射回去的辐射热,从而使地面气温逐渐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它会使全球变暖,还会使极地的冰帽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影响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所以很多国家制定公约,希望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

(五)白色污染

指废弃的塑料制品垃圾,如塑料袋、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饭盒等。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的结构。目前一次性塑料制品逐步被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代替。

(六)赤潮、水华

大量使用磷肥、含磷洗涤剂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使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海洋中的甲藻大量繁殖时,会导致大面积海水变成红色或灰褐色,即“赤潮”。红色是由于某些甲藻产生了红色素所致。赤潮危害严重,甲藻大量集中与其他海洋生物真争夺氧气,并分泌毒素,杀死水中的鱼类、哈蚧等水中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甲藻生存的水中还带有讨厌的气味,因为死亡的甲藻分解时会放出CH4、H2S等气体。湖泊或池塘中,即淡水中,水体富营养化时,蓝藻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即在水面形成一层具有腥味的浮沫。其危害是将水中溶解氧耗尽,某些种类还会放出毒素,使鱼和其他水生生物窒息或中毒而死。为了保护水质,提倡大家使用无磷洗涤剂。实验证明,无磷洗涤剂效果也非常好。

二、在实验室中对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

化学教学实验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将绿色化学纳入化学教学内容是一个重要课题。要实现化学教学实验绿色化,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是重要一环。

(一)固体

此类废弃物应独立装入塑料容器并密封,再放入纸箱里,分隔并封箱。这些固体废弃物先放入学习垃圾桶,埋入被批准专门为处理化学和危险废弃物的掩埋式垃圾场内。

(二)不溶于水的液体废弃物

将水层转入烧杯,倒入下水道,不溶于水的液体标明名称,按正确存贮方式保存,以备将来实验再次使用。

(三)酸性或碱性废弃物

液态酸性或碱性废弃物用比溶液体积多至少100倍的水稀释,倒入下水道;对于固体酸性或碱性废弃物,首先将固体在烧杯中溶解,用大量水稀释后倒入下水道。如果学校的下水道通向已被腐蚀坏的管网系统,就不要将废液倒入下水道。一些打算把废液排向污水处理厂的学校,必须看看当地的土壤和水源情况是否允许这种处理方式。

(四)浓酸性溶液

把浓酸性废液边搅拌边慢慢加入一个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然后溶解143g Na2CO3.10H2O在500mL水中,得一份1mol/LNa 2 CO3溶液,慢慢地加入Na2 CO3溶液到被稀释的酸中,直到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用PH试纸测试直到中性,然后用大量水洗涤该中性溶液,倒入下水道。

在上学生实验课时,中学化学教师可安排学生对实验废弃物进行规范的、科学的绿色化处理,这不仅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增加了绿色化实验的教学实践内容,培养了学生对社会及人类的责任感,同时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学生实验中增加废弃物处理环节,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结合当地环保状态在实践中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

通过调查、分析、展览等手段,学生不仅运用、深化了所学知识,而且充分认识到普及绿色科技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撰写环保小论文

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如调查一些污染较严重的化肥厂、造纸厂、金属冶炼厂,走访果农、渔夫、附近的居民等,在此基础上查阅、搜集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例如可根据个别村组领导把造纸厂排污渠道当作摇钱树,致使村民癌症发病率巨增的事实撰写《愚昧——恶魔》,通过大量的资料、数据,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再如,让学生到社区中调查居民对绿色科技的态度(如是否购买无磷洗衣粉等无公害生活用品、是否使用布制购物袋以减少白色污染等),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在购买和使用生活用品时,主要考虑性能和价格,对环境因素基本不理会,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急需唤醒,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普及活动,收效较好。

(二)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树立环保意识,意义深远

日本在1999年就提出了“环境立国”的战略思想,并将21世纪称为“环境世纪”。环境的恶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更需要加强环境教育。通过课外活动课,使学生认识到讲环保的重要性,极大地调动起他们作为地球人的主人翁精神。

(三)成立环保小组,定期以报栏形式发布环保消息

让学生成立环保小组,调查本地校园被污染的情况,还拍成照片在校园报栏公布,并发出倡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倡导每一个同学都要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尽一分心。另外,可通过开设绿色化学系列讲座,举办环保竞赛等,强化学生的绿色意识,普及绿色化学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丰富人类知识宝库和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在化学活动过程中使用对人类健康和对环境有害的原料和溶剂以及污染性废物的大量排放,一些化学过程也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人们相继提出了绿色化学理念,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本身就具有生态价值,包含绿色化学在内的绿色科技将使人类与自然在高层次上和谐相处,我们期待着通过绿色化学课程所播下的绿色文明的种子及早生根、发芽、繁殖,为地球增添一片绿色。

参考文献:

[1].陈勇刚.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出版社。[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 要】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呢?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很纠结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认为应......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日后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学生......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谈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谈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随着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前那种单纯以五笔打字、WPS文书编辑、WORD图文排版等技术讲解为主的教学已经不能胜任当今课堂了,那当前应该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从小学会自己在实践中去主动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的学习乃至终身......

下载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