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公安队伍_提升公安队伍建设能力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37: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建设高水平公安队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提升公安队伍建设能力”。

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

摘要:公安工作要和谐发展,必须有高素质的公安队伍。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保障者,公安队伍建设必须体现和谐思想,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建设一支有高素质的公安队伍。人民警察队伍是公务员队伍整体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公安队伍是一支纪律部队,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执法力量,直接承担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稳定的责任。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对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素质公安队伍基层公安文化警民关系和谐社会

1人民警察应具备的素质

笔者认为,人民警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应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构成:一是坚定的政治素质;二是相应的人文素质;三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四是健康的身心素质。这其中,坚定的政治素质不仅是警察应具有的素质,更是所有公务员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是其他所有的素质的基础保证。有位基层民警曾打了个幽默的比方来形容政治素质的第一性:其他素质不行,顶多是个残次品,次品至少还能用;而政治素质不过硬就是个危险品,危险品没人敢用。此外,最近几年中,人民警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与加强。但是,作为人民警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的人文素质却鲜被提及。但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公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更多的警务工作需要摒弃以往的“行政指令”模式,代之以“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人民警察人文素养低下的现状与高水平人文素质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笔者也想想借此文唤起公安部门领导对人民警察人文素提高的重视。本文也将主要从提高公安队伍的人文素养方面对“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这一问题做自己的阐述。

2当下公安队伍的状况

我们先从个体——即公安基层民警的情况来做一“管中窥豹”

基层公安机关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和依托。民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全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首先要从提高每个民警的素质入手。那么目前,公安队伍中基层民警的素质又如何呢?

目前全国公安队伍从基层民警的学历上看,文化层次还是较高的,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条件基础,再加上经常不断地接受系统的教育,队伍的素养从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但毋庸置疑,民警队伍中还是有不少人由于缺乏学习教育,素质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工作上无所是是,举止不雅,出口脏话连篇

工作上的不思进取广泛存在于基层派出所民警和一些中高级领导干部中。他们认为,公务员是“铁饭碗”,是“吃皇粮”的。这种安逸的工作环境和缺乏竞争的工作氛围极易导致思维僵化,和当今“精兵简政”的公安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严重侵蚀了公安队伍的活力。而基层民警举止不雅更是直接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

2.2在同志间称兄道弟甚至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利益,闹不团结

一些地区的科所队为了完成指标不惜相互拆台,互挖墙脚,大局观念淡薄。值得注意的是,上级领导在指导工作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是造成这一现象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原因之一。早

些年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上级为了“创收”而下达给基层罚款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这种“帮派习气”,在央视曝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几年虽然风头有所减弱,但是这种思想的毒瘤依然存在,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迅速消除其影响的。

2.3玩忽职守,缺乏责任心

一些民警常常只重视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人,如受亲友委托的事,会特别用心去照顾;而面对陌生人则十分冷漠,有时即使对方面临特别紧急的事,也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不去关注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这种民警在与群众沟通中的不良心态在“李思怡事件”中得到了极端的体现。

2004年8月19日,成都市新都区法院对原金堂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副所长王新和民警黄小兵公开宣判,以玩忽职守罪分别判处王新和黄小兵有期徒刑3年和两年。这二人的“玩忽”,导致了一个三岁女孩被活活饿死——这就是震动全国的“李思怡事件”。成都市委政法委书记王体乾曾在批示中写道:“一个无辜的小生命就活活饿死在我们这些‘冷血者’手中。”警察的行政不作为造成的极端后果便是一名幼女的死亡,在当时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民警的自私自利,缺乏责任心的心态使得其无法在群众中构筑有效沟通的“桥梁”,也更不可能使群众理解民警的工作。因此,关注群众是民警开展公安群众工作的心理起点,也是民警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心理动因。

2.4以管人者自居,高高在上,欺压百姓,公仆意识薄弱

公安机关及其民警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一些民警以管人者自居,倾听群众意见少,要求群众做得多,“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公安为人民”等要求被束之高阁,“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人民公仆、勤务兵的意识日渐消退,对人民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更有少数公安民警的宗旨意识淡薄,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我们所欠群众的“感情账”、“经济账”、“法制账”。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同志在河北调研中强调:“要着力研究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在当前群众的切身利益发生巨大变化,群众民主法制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群众对公安机关工作与执法的行为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改变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本位思想势在必行!

2.5 刑讯逼供,办人情案、关系案,警务不透明

制度和谐是和谐社会之本,当前执法制度的不和谐在个体民警上的体现便是刑讯逼供,办人情案和关系案。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民主法治进程等因素的制约,与《人民警察法》相配套的健全完备的公安执法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已有的法规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现有的执法制度在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还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特别是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不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特别是执法活动中最起码的告知等程序没有切实遵守,以至于警务公开有名无实,法律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为流言造谣的传播留下了空间,并最终导致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失望,严重动摇了公安工作的根基。其集中体现便是现在的“躲猫猫”事件、杭州文二西路口的车祸的不当公开。这些事件的不当处理被网络媒体炒作后扩大化,严重降低了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是埋下了日后群体性事件的种子。3改变当前公安队伍素质低下的迫切要求

由于受到低级庸俗文化的冲击及影响,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受到了削弱,人民警察的形象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些公安队伍内部的不和谐现象形成和产生原因,固然有政治素养不高和业务素质不高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忽视公安文化建设和由此产生的民警主观上学习不认真,不注重自身修养。我们在队伍建设上,历来主张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但如果不注意公安文化对队伍建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势必也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这就是说必须兼以文化育警。众所周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所担负任务是相当艰巨繁重的,基层公安民警整天忙于业务性工作,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很少有闲暇的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按照要求,基层派出所要有“五小”,即小食堂、小浴室、小阅览室、小健身房、小娱乐室。可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真正能够达到要求的能有多少?就连几千元钱的小阅览室都没有能力办起来,根本无法满足公安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可以说,改变公安队伍素质低下的现状刻不容缓,而要提高整个公安队伍的素质,势必要首先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

4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民公安队伍的几点建议

笔者刚才追本溯源,提出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民公安队伍,势必先要加强基层先进公安文化建设的观点。那么,如何在基层建设先进的公安文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民警的人文素养呢?笔者提出了以下一系列的方法,希望能给当下的公安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些有益的参考。

4.1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政治文化建设,营造提高人民警察政治素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走什么路,举什么旗” 是公安文化建设的路线问题。我认为公安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掌握国家执法权的人民警察必须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高度信仰,对社会主义祖国真挚热爱,对共产主义宏伟事业赤胆忠心,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正确方针、政策坚信不疑。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才能掌握客观真理,才能看清人间正道,形成浩然正气。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公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从而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铸造坚强的精神支柱。

4.2坚持长抓不懈,推进人文文化建设,把提高人民警察的人文素质作为增强公安队伍执法管理能力的长期任务

基层民警要走出错误认识的束缚,不能单纯认为建设公安文化,就是搞些文艺活动、搞搞吹拉弹唱,或者认为文化建设与公安工作、与业务没有关系等等。要使整个公安系统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保证公安队伍一往无前的源泉和动力。

为此,要借助开展公安“三基”建设的东风,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发现、培养、树立典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面推进。并采取组织学习、研讨会、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灌输,以增强全警对公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开展“为什么要建设公安人文文化、如何建设公安人文文化和建设什么样的公安人文文化”的大讨论,通过开展讨论,使大家形成共识,明确建设公安人文文化的方向,树立新时期公安人文文化理念观。还可采取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例如开展一些文学创作、音乐、新闻、书法、美术摄影等活动,营造警营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浓烈的文化气息和氛围。与此同时,加大对公安文化建设的投入,使之在物质条件建设上得到保障,并使之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4.3坚持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业务素质

科学文化水平是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的基础,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犯罪智能化,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来应对各种犯罪行为,已经是迫在眉睫。严峻的犯罪形势更加迫切地要求民警更新知识库,拓宽知识面,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增长业务知识才干,使自己在工作中充满活力。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办案民警的业务素质。其中,最主要是掌握以下七种过硬本领:一是现场勘查定向的本领;二是调查取证的本领;三是组织协调的本领;四是熟悉政策、法律、法规和博学、识记的本领;五是掌握犯罪手法的变化,对案件特点相同的果断进行并案的本领;六是善于思维的本领;七是驾驭文字的本领。

4.5坚持体能锻炼,不断提高公安队伍健康的身心素质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合格的体能是做好警务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了健康的身体、充

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良好的记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锻炼,强化实战技能,储备充沛体能。此外,积极的锻炼还有助于在突发事件中保全自身,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这一点在“杨佳事件”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希望能引起广大公安一线民警的高度重视。

5结语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民公安队伍,就必须建设先进的公安文化。建设先进的公安文化既是凝聚警心的重要途径,又是建立良性互动警民关系的重要媒介。全国“二十公”提出“要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活跃警营生活,陶冶民警情操”。这要求我们要高举“文化育警”的旗帜,在开展公安队伍政风行风活动中,推动基层公安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队伍整体战斗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给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素质警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苏安忠 《试论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法律图书馆网,(2007-1-4)

[2]刘伯祥 《公安工作与和谐社会》群众出版社,2006年

[3]杨居汉 《一得集——公安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郑江涛 《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指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第八章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一、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概述1、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涵义“要格局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依据《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在公安机关的组织......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一、近年来我市巡特警在教育训练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近年来,我市巡特警在教育训练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以为五句话:(一)建立“一个”机制。形成“平战结合、战训合一”即:平时训练与执......

公安队伍三项建设(定稿)

公安队伍三项建设简介“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党委在深入总结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三项建设”是“三基”工......

论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

论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何明昊0913003053(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内容摘要:公安队伍纪律作风问题建设,既是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应对广大公安民警进行系统的......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论文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论文【摘 要】:如何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这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队伍建设问题上,我们对公安队伍建设......

下载建设高水平公安队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高水平公安队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