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程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35: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政治课程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遇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等

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进而唤起生态建设理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现阶段。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重大问题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包含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生态文明是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是在客观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后,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

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更高阶段,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 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跟上解决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图超越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兴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

[1]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恰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原则。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现实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峻的生态危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保护的缺失,导致生态系统日益恶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耗国之一,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理论背景,任何科学思想的产生,都是在借鉴和继承前人理论成果,并根据新的历史要求,在总结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不是自然的所有者,自然不是人类的奴仆,人类不能对自然肆意妄为,任意破坏自然,而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生产力、物质循环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它要求我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性和意义

经过 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属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新时期,我国面临着发展与生态的一系列压力和问题,加强生态建设成为当前重大的理论和建设问题。

[2]当前,我国依然是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依然十分强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生态文明,给人民生活留下美丽洁净的生态空间 [3]建设生态文明是自然规律的必然要求。自然规律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在自然规律面前,人类的任何力量都是渺小的,任何观点都是苍白。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2年伦敦烟雾,1953年日本水俣病,2013年中国雾霾天气,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一个新的[4]文明生态文明。

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新中国成立以后,单纯追求

GDP和政绩观使我国的生态建设进入了误区,一些落后地区的人们刚刚迈过 温饱线,他们的目标只是尽快富裕起来,生态意识几乎没有得到确立,环保行为更是无从谈起结果导致了落后地区人民群众对保护环境的[5]觉悟不高,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与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另外,公众环保意识狭隘,将环保与发展割裂开来,不符合现代环保理念在治理上缺少从源头上找问题的预防性解决对策 生态环保意识尚且停留在“浅绿”的阶段,丝毫没有“深绿色”思想。

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把树立科学生态文明观念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面对的是一个价值观念转变的问题。观念是人的行为的先导, 如果说从过去单纯的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是从一个环境观念到一个经济观念的改变, 那今天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上升到一个文明的概念, 也就是说今天要把环境问题放到一个整体框架里, 作一个综合的整体思考, 环境是整个地球的生物圈, 而不局限于人类生存的这个局部范围, 是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把建立生态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的建立就意味着必须改变传统的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生态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目前, 要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两个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机制: 一个是建立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另一个是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 建立健全资源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 以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这两大战略的指导下, 通过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编制环保规划、制定落实环境政策、倡导全民环保等手段,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应有的重要影响, 促进全社会以更低的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代价, 谋求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语

作为一名当代的知识性分子,研究生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仅是在理论上,现实中的我们更应该了解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发展理念,要求以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发展,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有政治制度保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需要有技术做保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类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过上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晓政.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J]..湖南社院学报,2012年第4期.[2]赵丽君,国政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3,(1).[3]范松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J].党政论坛,2013,(5).[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5]王福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6]诸大建.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作业论文题目: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 专 业: 项目管理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 年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一、引言自上世纪大力发展工业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恶化。目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已成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东华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教师填写: 年 月 日 得分 任课教师签名 学生填写: 姓名 专业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 递交时间 洪豪 控制工程 学号 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

下载政治课程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课程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