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_浅谈创新初中数学教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07: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创新初中数学教学”。

小班化数学教学中 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内容提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是载体,培养数学素养是前提,塑造健全的个性品质是目标。在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培养: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真诚、不轻率盲从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在数学语言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的熏陶,形成简洁明快的表达思维。

关 键 词:

数学素养

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

思维品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上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本身的特点,在提高学生数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数学语言等方面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发学习习惯,是学生走向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们甚至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更重。

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小班额的班级中,人均受教的时间和机会相对大班有很大增加,学生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之间能够得到更多的交流探讨机会,针对学生个性的教学活动设计、个别辅导、合作探讨的相应增多,为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是载体,培养数学素养是前提,塑造健全的个性品质是最终目标。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知识的获得,才能实现数学素养的提高,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本身所蕴涵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它们的结合点,全面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数学素养包含数学意识、创新能力、思维品质、数学语言等四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培养数学意识,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数学意识是指能用数学观去解释、观察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并且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知识的形成,都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要定量地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在将实际问题量化以后,就形成了数学问题;要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系列的算法或理论支持。而研究数学的关键就是探究出一种通用的、稳定的解法,以便于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即:

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解法——实际问题 数学的每一部分的知识都体现着这一个过程。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将“大、小、超过、不足”等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转化为不等号后,得到不等式,实现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探求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运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数学知识的应用。

实际问题的出现,是人们去探求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动力,而“通法”的形成,又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只有深深地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体会学数学是实际生活的需求,才会将这种需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避免出现为了数学而学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关键是积累能表示数学关系的典型词语。例如:表示相等关系的等于、是、为、比、相当于;表示四则运算的和、差、倍、分;表示不等关系的大于、小于、超过、不足。让学生能在复杂的关系中迅速捕捉到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真诚、不轻率盲从的道德品质。

创造能力是指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提炼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重数学应用的创造性,并形成忠诚、自信、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创新能力表现在解决问题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入手。

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在基础知识的讲授时,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在例题、习题的讲评中,对问题的变式与推广设疑,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中,形成良好的猜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解题上就是:能提出新颖、简洁、独特的方法;能对问题进行类比、推广、延伸;能将同类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和统一。首先,要对不同的解法质疑,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探求最优解决方案的意识。其次要对条件的必要性质疑,在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变式、延伸、推广能力。最后,还要对问题的本质质疑,让学生在“多题归一”中形成归纳、概括能力。(3)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倘若我们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学生身边或可解决的实际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探索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

数学思维品质是指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逻辑推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它思维品质能力如辩正思维能力等,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数学的抽象性,来源于数学中一系列的规定。数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首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并在次基础上构造算法和逻辑推理体系。例如,用十个阿拉伯数字建立了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并在次基础上形成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一系列的算法;在初中引入了字母表示数,并在次基础上形成了整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等一系列的运算法则;在数和式的运算的基础上,形成了方程和不等式及其解法。在几何中更是如次,在五个基本公理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系列的定义、定理,并在次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在对一些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将观察到的规律用文字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进而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抓住问题的本质,灵活的解决问题。

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心。让学生爱学习,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渗透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感知真理、接近真理,他们才会科学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

四、在数学语言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的熏陶,形成简洁明快的表达思维。

数学语言实际上是一种严格的符号系统。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是人类共同使用及其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会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是数学的基本要求。

代数中的数学语言指的是数和式所表示的运算关系、性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和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在研究数和式的性质时,要训练学生从数中观察到的规律总结成文字语言,然后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最后还要将符号语言运用到数的运算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符号语言的广泛代表性,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简洁表达理性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几何中的数学语言是指用符号表示的逻辑推理过程。在教学中,在熟记基本符号的基础上,能结合图形,将定义、定理所包含的内容用符号表达出来,建立起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联系。这是用符号表达逻辑推理过程的前提。学生在对三种语言的对比中,自然能体会符号语言的简洁美。体会到美,才会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才会努力的去实现简洁明快的表达思维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因此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品质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学生的数学得到全面地发展,并形成稳定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主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2.张永春主编《数学课程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出版 3.《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杨亚

http:K12.cn/teacher/resource/lunwen/ 4.《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爱好数学》

http:K12.cn/teacher/resource/lunwen/

5.田建国《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5-08-26

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

[注意]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而没有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难以实现的。随着......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化学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观察为基......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恩格斯把人类的思维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让思维的美丽的花朵在课堂上争奇斗艳,无疑......

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射阳湖镇中心小学童春广摘 要: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体育......

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的个性

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的个性关 键 词:数学、教学、培养、个性内容摘要: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重视培养中学生的良好个性,并通......

下载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