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渗透,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笔者认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因此,数学教师首先是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要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数学教师应该以数学课堂教学为阵地,联系学生德育实际,拓展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利用数学优秀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实际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借助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反对拜金主义。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想有以下几个有效途径:
一、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我县课堂教学所推崇的学习“模式”,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继续和延伸,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前奏。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都有自己和群体的学习目标,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就会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些知识问题会引起学生争论,在争论中逐步同化,达到认知的统一,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秋季学期,第3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很好例证,组长李尚,成绩较好,该组有两个同学成绩很好,但也有同学叫王林,成绩教差,又不爱说话、不爱发表个人意见,但为了本小组的整体成绩,为了本小组在班级中的位置和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在李尚的带领下,他们一起帮助王林,结果令人满意,王林进步了,整个小组进步了。像这样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与容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例子正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利用数学优秀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涉及到许多数学界的优秀而重要人物,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利。例如:《正负数》、《勾股定理》、《圆周率》和《杨辉三角》等数学知识,都是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古代,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他勤奋好学,刻苦实践,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杨辉,字谦光,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他的这一发现比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现了“帕斯卡三角”早近三百多年。看中国现代,华罗庚,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被称为国际数学大师,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为我们留下了十部巨著和150余篇学术论文;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2”问题,被誉为“陈氏定理”;还有数学之王苏步青、有“吴方法”之称的吴文俊、许宝禄《抽样论》等等,这些真实而典型的数学优秀人物(数学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三、结合教学实际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教材中的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数学本身普遍联系的规律,有的对立统一,有的满足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例如函数问题和轨迹问题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正数和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等都是数的对立统一;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都是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还有几何证明中分析法与综合法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适时地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相结合,让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数学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
四、借助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反对拜金主义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新教材中的统计与概率得到更好地研究与发展,其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情发展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它一改过去不敢把扑克、骰子摆进教材中的做法,而是把他们摆在教材中作为教学的素材,对其进行分析,如(北师版七年级下册《概率》)编排的游戏公平吗?摸到红球的概率等内容,在这里教师就很有必要开展德育教育,反对拜金主义。社会生活中有“体育彩票”、“福彩3D”、“ 排列5”、“几十选几”的玩法,个体经营者有赌博机器(老虎机等)存在,都是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数学分析探讨,让学生知道有的概率大,有的概率小,让学生明白赢的概率小,输的概率是大,让学生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劳而获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指导不要存在侥幸的心理,不要赌博致富,要反对拜金主义,形成勤劳致富的优良品质。
大家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只有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全面发展;只要每一位教师都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就一定会收到实效。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洱源县中所初级中学 姓名:初志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我国古今著名的数......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道真仡老族苗族自治县隆兴中学刘传艾文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首。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仙来学校 彭露芳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对学生渗......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