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 中国文学作品里的发展脉络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城市文明 读书笔记(三)
中国是个农耕古国,无论是我们的小说,诗歌还是戏剧,或是对于农村亘古不变的生命形式的推崇讴歌,或是对于农村宗法关系的辛辣讽刺,或是对于农村淡淡的田园牧歌的憧憬继而将其置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对立这个宏大的命题中,并且表现出一种很深的怀疑。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的乡土小说的成就是巨大的。工业文化和殖民文化伴随着列强的船坚炮利来到中国,既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会使得一些中国的有识之士会做出自然而然的放抗。在小说的方面则是中国乡土小说的出现和发展。外国的文艺作品和理论不断地输入到中国,中国的小说家们加以吸收后,转而从浩瀚的中国民间去寻找创作的源泉和养料。于是在文史上则反映为30年代的“海派”与“京派”之争,80年代的“先锋派”和“寻根文学”。
于是城市这个概念似乎在中国的小说的字里行间作为独立的背景而存在只能是置于改革开放之后了,城市文明这个母题也只能在中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之后才有了可行性。
(1).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城市小说不多,一多半是以言情和官场小说的方式出现,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等,这一类小说本身不具有太多的艺术价值,也较少对于都市这个命题的深度剖析,城市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而后是才子佳人的游戏,豪门里的恩怨沉浮;钱钟书的《围城》则算作是民国时期的城市小说的另一种形式,关于知识分子的故事。钱钟书用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对于知识分子做一种辛辣的讽刺,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郁达夫《沉沦》则是在那个压抑的时代或是革命退潮之后信仰的缺失的痛苦和对于前途的迷茫,亦或是对于国仇家恨的无力感;老舍的《骆驼祥子》则是第三种模式,对于城市市民的记述。祥子作为一位城市下层劳动者,具有一般小市民的坚强,勤奋,同时又有着城市小市民的通病,冷漠。祥子不关心政治,完全的个人主义奋斗者,但是在那个时代注定会是以失败结束,而他却无法理解他失败的原因。茅盾的《子夜》亦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造成这个悲剧的还是那个时代,而他们不过是时代的缩影。
民国时期的城市小说亦如城市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个新生的事物。那时候的城市小说自然就不会有21世纪里后现代主义泛滥的通病,相对于现代而言固然显得有些粗俗,幼稚,甚至于还在耿耿于封建关系的鞭挞和声讨,革命有理关系的论证,城市里阶级的对立,但是毕竟在那个时代,没有一种生产关系的突破,也就无所谓现代城市里颓废,混乱,迷失,放逐的关键词的产生。
(2).30年文学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部分的农村人口开始转化为城市人口,在这一时期,城市是一个积极昂扬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城市小说的形式也就更多的表现为改革小说,工业小说。小说家们主动,自觉,热诚的为工业改革摇旗呐喊。同时也有着那个时代的小说的通病,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的建构”,甚至于有一种模式化的倾向。小说的重点是体现改革者的决心意志,证明改革的光明前途,妖魔化反对者。改革小说中的主体因素工人阶级反而被作家有意无意的边缘化,最终成为对作为GCD改革者的皆大欢喜的歌颂和谄媚。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无益于小说的创作,只有歌颂而没有暴露的小说失去现实主义的土壤必然也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3).新时期
中国经济的腾飞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城市也最终居于主体地位,乡土的田园牧歌固然浪漫,但是多少已经成为人们梦里的幻影。城市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掌握了话语权,同时对于乡村提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要求,农村里的宗法,封建因素在几代革命家,文学家,呐喊者的手中未曾有过多少的动摇,却在金钱的打击拉拢分化下轻易的瓦解。寻根文学越来越难以为继,文学之根日益被商品化,世俗化,城市文学终于开
始大行其道。
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讲述了一个农民上城后的奇遇,小说用一种幽默诙谐却又十分自然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落后的可笑又可悲的农民的形象。陈奂生上城,住进宾馆后的种种丑态,对于他花了五元钱的冤枉钱之后的在村子里卖弄的笑脸,我们在摇头之余不禁多了一丝反思。陈奂生作为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农民,一方面,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农民的一切美好品质,勤劳善良,节约等等,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因素,保守自私,甚至于有一种类似于阿Q的影子。我们在唏嘘感叹不已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有所反思。
苏童的《城北地带》似乎就走得更远了。城东蛮,城西恶,城南杀人又放火,城北是个烂屎坑。小说用了一种最精炼的语言诠释了那个在*中蛮荒的工业城市,小说的结局是以四个人的鲜血和又一个小女孩的堕落作为结局,一局又一局的命运轮回,给了我们一个没有希望的答案。
苏童在《城北地带》中用一种类似于魔幻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座绝望的城市。这个城市里有一群无所事事的青年。一群人生被放逐的男孩,没有知识理想,只有暴力和所谓的面子,江湖义气的男孩,他们拉帮结派,以街头斗殴为乐。学校在这个城市就像是巴士底监狱,固然存在,里面却留不住一个犯人,老师在这里亦成为弱者,知识在这里成为了最没有用的东西。随着最后一个智者,捡破烂的老头被当做反革命杀死之后,这个城市就决计不复再有任何希望。小说中最美的天使的化身,美琪却被强奸后自杀,化为一只街头游荡的女鬼,总是在交织着湿露的雨季里的城北街头出没。人们对于自然,伦理的挑战最终遭到反噬,“罪恶的细菌已经在整条香椿街扩散”,有人死去,还会有跟多的人死去„„
《城北地带》中城市文明的病态,异化,变异已经激烈的凸显,而王朔的痞子文学则将城市文明中的空洞苍白无力感更加鲜明的写了出来。
《野兽凶猛》从头到尾也没有野兽的身影,我们却隐隐听见野兽低沉的咆哮。那是一代人怀疑一切的回音。《动物凶猛》依旧是个学生的故事,金庸大侠中耳熟能详的侠义在这一群北京街头的小混混身上回光重现,无所谓理想,无所谓信仰,无所谓未来,游戏人间,混迹街头,浪荡青春,挥霍年轻是他们最大的爱好,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与朋友胡吹乱侃,玩弄女人,看似潇洒的人生,毫无负担,无及责任,反映的正是一代人自私自利的表现,这也是时下城市人的通病。冰冷的网格状的水泥墙将我们的心灵彼此隔开,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越来越局限在自己的狭小的圈子里,冷漠和自私似乎也就成为了必然„„
《过把瘾就死》就更加凸显现代人的冷漠的一面,杜梅和“我”的恋爱,结婚,离婚,怀孕,从头至尾我们都置于一种很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我们自动过滤了我们自我的情感取舍,埋头于他们小夫妻的嬉笑怒骂之间,轻松幽默的对白之间,灵巧的情节设计之间,似乎我们就更加不必为小说中的那个“我”而背上怎样的心灵煎熬和拷问。最多唏嘘感慨一下我们不能遇见杜梅那样好女孩的不满,似乎也就仅此而已。
现代人因为工作方式,生活规律和城市的设计,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心灵高地荒芜一片的尴尬境地。或许是物质上已经极度富有,但是,心灵却日益枯竭,自私和冷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封闭保守已经成为一种惯性,苦闷和迷茫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或许在王朔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安慰,但是类似于王朔的逃避的那种生存方式却始终是不可取的。
《白银时代》则就是未来的世界里都市人的生活了。王小波他走得更远,更加极端。“有时候你真正在写小说,但更多的时候你是在过着某种生活。我们坐在办公室里,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过写作生活。体验到的生活和你在过的生活其实是毫无区别的,真正地写小说,要做这件事,就必须从所谓的生活逃开,想要真正的写,就必须要到生活之外。”从这寥寥数语中品读出人们人格的扭曲,精神世界的空乏,大量的性的描写更加剧了这部小说的凌乱的张力。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
中国证券业历史发展脉络BUSINESS.SOHU.COM 2004年7月16日15:49 来源:[ 搜狐财经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略论中国儒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从中国儒学发展的有五大阶段1.先秦中国儒学的奠基时代 2.两汉儒家经学的独尊时代3.魏晋隋唐儒、道、佛斗争与交融时代 4.宋明理学儒学发展的新阶......
希腊神话的发展脉络:卡俄斯恰如一座元始天尊神。它具备生命的繁衍能力,于是生下了大地女神该亚、爱神厄洛斯,生下了黑暗和黑夜女神厄瑞玻斯和尼克斯。从此以后,神的家族香火鼎盛......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线索一、上古——口头歌谣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三、汉代——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