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礼文化_中国婚礼文化精华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03: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婚礼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婚礼文化精华”。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婚礼文化!

对于中国人来说,婚礼是人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婚礼再演进变异,当今的婚礼花样更是层出不穷。

自行车婚礼的一呼百应,新郎骑着自行车,载着新娘,飞奔在风中,身后众多接亲和送亲的车友一路高声欢呼,经过之地,路人无不侧目。热气球婚礼的激情夺目,新郎幸福的把新娘抱上热气球,飞在40M的高空并将花瓣撒向地面,热气球体积庞大色彩艳丽,极具视觉冲击力,吸引了人们无数惊讶而羡慕的目光。地铁婚礼的独具匠心,新郎挽着新娘的手一起乘地铁,接受乘客们的祝福,亲友们守候在各个站点,依次把祝福送给新人。水下婚礼的独树一帜,现场观礼的嘉宾是游客,水中的伴郎伴娘是海龟鲨鱼,新人身穿潜水服装在水中要完成拥抱、亲吻、宣誓、互换戒指等动作,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婚姻大事。此外还有冰上婚礼、公交婚礼、步行婚礼、花轿婚礼、游艇婚礼、童话婚礼、蹦极婚礼、烛光婚礼、草坪婚礼等等名目各异的婚礼方式。

可见,当今中国的年轻人已经把婚礼演变成张显个性的平台,然而“个性化婚礼”不只是一种婚礼形式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当事人对婚姻内涵的一种理解和把握,也是对婚姻文化一种个人参透。

中国古代婚礼

周朝时制定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婚姻六礼”,几千年来成为现代新人结婚时遵行的参考准则,虽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六礼中不少繁文缛节都被省略,不过老祖宗对婚姻的重视,还是可以从中窥知一二。

纳采是指男方家中请媒人带上礼物到女方家中提亲的礼仪。问名是指在提亲得到女方家长的允许后,男方家中便以书信的形式正式地询问女方的年龄、品貌、家产、健康等有关事情。女方家中也是以书面形式告知男方女方的有关事宜。后来由单方面的询问发展为男女双方交换龙凤帖。纳吉是在纳采、问名顺利通过之后,由媒人将卜婚的吉兆告诉女方的礼仪,婚姻关系从此确定。相当于后世的订婚。民间又俗称为“过小定”、“定聘”。纳征又称“纳币”、“过大定”。指在婚姻关系确定之后,男方家中正式将聘礼(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彩礼)送到女方家中的礼仪。请期是指男方家中选定婚期后,备了礼物,请媒人告诉女方家中并征得其同意。一般是查皇历或是请算命先生掐算,选一黄道吉日。“六礼”中的前五礼都是准备工作。“亲迎”是最后一礼。到了黄道吉日这一天,新郎要亲自到新娘家登门迎娶。

中国现代婚礼的变迁

五十年代的婚礼:那个年代的婚礼正赶上了新中国初期物质匮乏、一穷二白的局面,婚礼也简单如白纸。结婚时,男方家里不可能拿出太多的东西来操办婚事,大多是东筹西借最后勉强摆

几桌饭菜宴请血缘最近的本家亲戚,大家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喝喜酒。那个时期的粮食是用粮票定量供应的,根本不够吃。于是在操办婚事的前几天,全家都得省吃俭用很长时间。当然,在婚礼那天还是能看到米饭和猪肉,只是“限量配发”而已。那天新郎和新娘大都能如愿地穿上了不含“旧气”的婚礼服,虽说是土布料子,但也足足令他们兴奋好几个日夜。

六十年代的婚礼:当时的结婚证明就是两张分别贴有个人一寸小照片如手掌大小的普通硬纸,最具有时代烙印的是硬纸上印制得非常清晰的毛主席头像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备战”的最高指示。新郎新娘在照相馆,非常虔诚和神圣地手持《毛主席语录》,照几张庄重大方的结婚照,两人肩膀间至少还留有一个拳头的距离。

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夫妻”没有婚假,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那时的婚宴特别简朴,一般老百姓结婚就是发一点水果糖和花生给亲友。领导也不过是在食堂加两个菜、包顿饺子。七十年代的婚礼:新郎新娘平日里要好的伙伴,个个都穿着绿色或蓝色的军装,口里唱着“东方红、太阳升……”出于对工人阶级力量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颂,据说婚礼上新郎一般身着灰黑色的工人装,新娘则穿着红卫兵式的绿色军装。

七十年代的“豪华婚车”是三轮,婚宴虽“俗”但亲朋好友的祝福真挚。那时的婚礼主要内容是新娘点烟、当众“啃苹果”、亲戚朋友一起哄闹新房。

八十年代的婚礼:八十年代的婚礼,刚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于是操办起婚事来便比较隆重。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不高,但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都是按“高标准、严要求”采办的,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是那个年代人们追求的“高科技”“嫁妆”。80年代初年轻人结婚攀比成风,谁家的东西少一点都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结婚那天,新郎穿件“保养”得不错的蓝色中山装,新娘是红颜色的棉袄罩衫,夫妻二人去照相馆,花几块钱拍一张黑白的大头合影贴在结婚证上,再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吃顿饭,就算结了人生的一桩大事。男方特别把邻里邻居都叫过来庆祝,还有近处的亲戚、远方的朋友,能通知到的尽量通知,宴请的规模空前盛大。宴席里吃的品种也比较齐全,猪肉、鸡肉、鸭肉等菜都摆到了桌上,盛的也是白米饭。出席婚礼的亲朋好友也注重起情面来,多是送些棉被、毛毯、水桶之类的贵重生活用品。当时黑白电视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大伙儿在宴席里觥筹交错的同时,仍不忘盯紧了电视屏幕上的画面。

改革开放了,所以闹洞房的节目是少不了的,客人吃过饭便都挤到洞房里抢糖果、饼干、瓜子之类的小食品。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以亲朋好友中普通话说得好的、能活跃气氛的人担当司仪的

中国婚礼文化与西方婚礼对比

首先,是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

中国婚礼

真正的汉族传统婚礼和现代人们所想象的那种有着很大的不同 华夏正统婚礼 庄严甚至是神圣 绝少闹乐与昵戏 绝对一丝不苟 按礼进行 有如义结金兰般 古人甚至认为如果婚礼 包括......

美国婚礼文化

揭秘美国婚礼文化 不在乎门当户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房子成为国人相聚时永恒的热点话题。中国人历来有存钱、盖房、置业和为儿孙积攒家产的文化传统,而房产就是家庭中最大的一......

中国丧葬文化

中国丧葬文化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

中国节日文化

清明节E31414061 网络工程 吴俣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

下载中国婚礼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婚礼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