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有效教学的柳暗花明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效课堂教学之闪亮处”。
走向有效教学的柳暗花明处
--学习余教授“有效教学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有感
太仓实验中学 褚耘
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感受颇深。无论时代赋予课堂什么样的理念和模式,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始终应该是务实高效。所谓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虽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一定程度的有效教学,但如能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实践,无疑会对历史教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就余教授的理念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学习体会,希望能更好地引领我们走向有效教学的柳暗花明处。
一、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余教授认为:教师应该是教科书的主人,而不应是教科书的奴隶。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资源应包括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堂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
当我们远眺群山的时候,不要忘记身边的风景。让师生人手一本的教材发挥最大效益,为教学服务。
课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材资源整合复习。在分析学情、教材等基础之上,追本溯源,探求核心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衍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块状式”教学设计,将文本处理成三个板块。帝国新政——描述一种印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带来的繁盛景象)、参悟二对矛盾(唐朝君民关系和君臣关系)。长安之春——描绘一座城市(解说长安是座怎样的城市?)、解决二个问题(长安是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向全世界敞开怀抱?请表达对盛唐精神的理解?)。文明输出——揣摩一对关系(唐与日本友好交往的特点?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如果把教材比作为“砖”,它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那么真正的“玉”需要靠老师来“引”,通过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真正铺就综合性学习之路的充实、温润。
“不是缺少课程资源,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教师应将开发课程资源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如家庭、乡土、教师、学生、社会资源等,让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综合资源的开发,开辟了历史学习的一片蓝天,它让我们看见了历史原本应该有的生动鲜花灵气。而充分利用教材等教育资源开展历史学习,是使其不断获取源头活水的重要途径。
二、知识与情境的关系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从知识到力量,需要“能力”这座桥梁的架设,知识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够被理解,而运用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即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历史能力。
课例:如何理解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的落后?切入点:历史小故事《宝贝的“圣容”及其背后的故事》—摘自《随笔》,作者张鸣
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侵略暴行。但令人伤感、愤怒却是诸多中国人对圆明园的态度,学生很直接的看到在火烧圆明园问题上,许多中国人立下的“汗马功劳”。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深思,不难发现中国人的行为实质上是愚昧落后的社会制度的产物。如此的情境创设令抽象、理性的知识活化其中。
我相信,这段历史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走进了历史,融进了历史,历史在他们心中“活”了起来,“站”了起来。正如余教授所作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尊重。
三、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余教授认为: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一直喜欢郑板桥的这两句诗,这是课堂预设生成和谐共生的诗意境界。诗意课堂追求的是教学的简约与丰富。简约即化繁为简,削枝去叶,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与现象中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丰富就是抓住本质之后的尽情拓展,反复铺陈,深度与广度兼而有之的简约后的丰富。
课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之“盛唐气象”。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地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民族交往、对外交流频繁,文化昌明等方面理解,学生因为缺少新鲜感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同时也不能更深刻凸显“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的特点,尤其是显现盛世共性中的个性特点。因此在预设过程中,以“唐期服饰、饮食、日用品等富有时代烙印的物品和诗歌等文字材料 ”为载体,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成。唐朝的饮食文化为什么会如此纷呈?唐朝政府对外来文化是一种什么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唐朝人怎样的一种性格、精神气度?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有新知火花的进发,这些火花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生成。比如有学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问题:唐朝政府难道不会担心外来文化超越我们吗?难道不会担心中原文化被同化吗?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懂得了唐与域外饮食文化的交流绝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结合了本民族的饮食特点对外来饮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一个强盛开明的国家,它不仅不会被域外文化同化,相反,它可以凭借先进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同化对方。正是这份自信大度,面对域外文化,大唐王朝才会以宽容的心态去主动吸纳、消化、升华,由此创造了辉煌的唐文化。这份接受、吸纳、消化、摄取代表着健康与活力,大大促进了大唐社会的开放,使之成为当时东亚文明圈的绚丽核心,由此成就了朝气蓬勃、刚健有力的鲜明时代特征,这就是所谓的“盛唐气象”。
如果把教师对知识外延与内涵的理解视为一个生成教学的“最近发展区”,那么理解越深广,预设越丰富,生成教学的“最近发展区”就越大,也越能涵盖或接近学生的“创新性发现”,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四、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余教授认为:有价值的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和主动的。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把两类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
课例:鸦片战争背景之教学片断。讨论:19世纪上半期,从英国航行到中国至少要4个月,英国凭借什么航行如此之远发动鸦片战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竞相向国外扩张?观看视频《晚清悲歌》和《大国崛起》,根据视频及教师提供的材料解说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英国不同之处。(教师提示:社会性质、经济状况等)
上述课例利用与战争背景相关的视频,先提出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积极主动地探究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期待。同时通过视频和教材的结合使学生注意到仅以文字呈现时所易忽视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如果把学习过程比作爬山,接受学习相当于老师背学生爬山,探究学习是老师牵学生爬山。前者爬山的主体是老师,老师很累,学生还不一定乐意。后者主体是学生,在爬山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爬山的乐趣且得到充分的锻炼。但如果学生有些地方爬不上去,必要时还需老师及时地扶一把,甚至背一背。
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历史教学,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走向柳暗花明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向柳暗花明作文,欢迎阅......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走向柳暗花明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初三作文走向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总会面临许多困境,也能拜托许多困境。yuwenmi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初三作文走向柳暗花明【篇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走向柳暗花明初三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初三作文走向柳暗花明,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