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记:十年艰辛辟新颜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
破山记:十年艰辛辟新颜
——述金丝峡开发十周年 商南,作为陕西的东南门户,一个自北魏建制起,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文化历史,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也据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却是全国知名的贫困县,不得不让人对其境遇产生几分唏嘘。
艰苦创业几分难
所谓“自强者自胜”,商南人一直在谋求着发展的道路。
结合当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2001年,乘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商南县在谋求县域经济发展时,把突破点放在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上。金丝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商南县境内的西南部新开岭腹地,是地质学界著名的“商丹断裂”带的源头地。这在过去当地人口中是一个因悬崖深涧而常常吞食人命的妖魔谷,当年初秋之季,时任县委书记周树红带领着一群人走入了这个贫瘠的大山深处,他们在当地猎人的带领下,背着绳索、干粮、攀岩工具闯进深山,寻找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自然景色。在探寻过程中,一条人烟罕至的窄长峡谷让所有人都喜出望外,而这正是后来被他们起名为金丝大峡谷的旅游“处女地”,也就此开创了商南旅游产业开发的历史新纪元。
创业艰难百战多,那时候,峡谷里根本没有路,要想深入峡谷若非在崖畔上手脚并用往前爬,就是得在齐腰深的冰水中往前趟。遇上艰险地段,就得抓住向导拴好的藤条、铁丝往上攀,稍有不慎,便会小则伤残,大则有失去性命的危险。在此险峻艰辛的条件下,担任资源普查和评估重担的金丝峡管委会主任胡金鑫带着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开始了对金丝峡进行着资源普查及影像资料的收集。2002年3月,商南县党代会决策、人代会决议“开发金丝峡,发展旅游业”。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显成效”的建设目标。建设初期,金丝峡管委会从省内外聘请7名资深专家组成顾问团,对开发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为了高起点规划,管委领导跑遍省内外的规划设计单位,通过深入了解,面对面的洽谈,海选设计单位。在资金非常困难拿不出钱的时候,以为人诚信,亲和的个人魅力,向外单位借钱,采取设计单位垫钱,专家朋友帮扶等办法,保证规划设计先行。同时,又与中科院旅游规划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编制了《总规》、《详规》、《休闲园区规划》及《景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等近20个规划设计文本。
2002年5月,伴随着金丝峡开发建设的热火朝天,为了顺利进入旅游市场,管委会决定将金丝峡申报为“森林公园”。按照惯例,省级森林公园升国家级至少要一年以上。但是由于准备工作扎实,从主管部门考察到正式批准,金丝峡仅仅只用了3天就成为了省级森林公园,四个月后,又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创造了中国森林公园审批史上的奇迹。在金丝峡森林公园审批的过程中,流传着这样一段趣闻,当时为了尽快批下省级森林公园,胡主任以一个县级林业局副局长的身份直接闯进了省林业厅厅长的办公室,这种矢志不渝的“倔劲”,和陕人固有的“憨直”,令厅长大为感动,也被金丝峡人的顽强精神所折服。而这些都凸显了金丝峡人的办事、做事风格,金丝峡也在商南旅游的战役中打下了漂亮的首仗。
时年冬天,30年未降大雪的金丝峡迎来纷飞的大雪,整个峡谷冰花锦簇,一派皑皑的壮丽景色,令人美不胜收。为了让景区尽早开业,让游客们能欣赏到金丝峡的美景,管委会抓紧时间先后打通了通往景区的4公里山路,修建了可停200多辆车的停车场,完成了景区内游步道、栈道以及月牙峡、马刨泉等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4月金丝峡管委会正式成立,胡金鑫正式被任命为金丝峡管委会主任。4月28日,金丝峡对外试营业当日卖出门票7张,收入140元,商南旅游实现了“零”的突破。虽然景区开业了,但是游步道建设差、景点开发少以及景区内的居民不肯迁出等难题一并阻碍了景区的发展。
为了破解金丝峡景区出入一条路的问题,管委工作人员两次穿越金丝峡景区南坡冷水河上游15公里无人区。这年秋末冬初又与县委常委陆邦柱一起,再次寻找南环线,从钓鱼河上山,从山峰、沟谷、密林、草莽中穿越,一天之内遭遇了三群野猪,四只崖羊,走过七座山峰,三条梁涧。中午用野猪、野羊喝过的泥水泡方便面,进一步摸清了金丝峡资源的家底。为了景区前山门移民的搬迁工作,管委会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做通思想,使17户前山村民顺利完成了移民搬迁。管委会还为村民争取到了每户2万元的扶贫资金,并帮助村民在移民新村平整土地、拉电、供水,同时还与商南县政府协调县信联社,为每家村民申请到5万元的贷款。为撬动市场,金丝峡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为了将金丝峡国际大酒店项目顺利引入,管委领导先后多次登门拜访企业老总,在不懈的努力下,对方终被金丝峡人的精神打动,在几次到景区考察后,国际大酒店项目终于成功落户金丝峡,如今,“五鑫”、“长安人”等酒店以及索道、普罗旺斯小镇等多个项目已经纷纷在金丝峡安营扎寨。
2005年,金丝峡决定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对照了4A级景区的申报标准后,发现无论是游步道、栈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金丝峡的差距都很大。金丝峡要想发展就必须与旅游市场接轨,为此不得不拆除了景区内所有的水泥路,铺上了木质的游步道和栈道。在创建4A景区的工作启动后,金丝峡140多个施工现场同时开工。患有心脏病的胡主任,为了工作依然带病奋战。靠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金丝峡景区提前3个月完成了项目建设。同时,景区标示、游步道、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得到进一步完善,丹江源、金狮洞、石燕寨等一批新景点对外开放。2007年,金丝峡成功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项目建设勇攻坚
商南是国家级贫困县,年财政收入不足3000万元,建设初期将有限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达到极限,景区要配套、要升级,决策者们想得最多的是争取国家支持,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积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数十次赴省进京,通过出色的工作和至诚的努力,感动了相关部门,争取到了1300万旅游国债资金。
2005年10月28日,金丝大峡谷国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揭开了商南县旅游产业崭新的一页,也使金丝峡旅游迈上了新的台阶。由于金丝峡景区开发起步晚,条件差,知名度低,要在生态旅游大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因此,管委会明确提出:“创全国一流,在陕西领先”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管理,高水平施工。在短短的6个月1800余个
工作日里,修建栈道6000米,其中:新修防腐木栈道1700米,改造栈道4300米;修建步道14500米,其中新修生态步道1560米,石阶步道1500米,改造拓宽路面10500米;新建小桥9座,亭廊8座,石牌楼2座,寨墙100米,木屋4座,建日处理200吨污水处理厂1座,建垃圾收集站2处,果皮箱200个,生物氧化公厕5个。
金丝峡峡深路险,工程全面开工后,上下线及环线作业全长15公里,140多个建设点。为了实现“创全国一流,陕西领先”的理念和心愿,工程管理处处长陆邦柱夜以继日,先后10余次摸黑下山,20余次现场开会研究解决工程建设问题到深夜,管理处工作人员每人每天在施工线上徒步10公里以上,酷热不能挡,严寒不能阻,吃过了从未吃过的苦,流出了从未流过的汗。
工程建设用的钢材、水泥、石料、细沙全部靠民工肩扛背驮运输,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近2万民工,运进1500余万公斤建设材料,这些材料用10吨大卡车要装1500余车,这是天文数字,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浇铸起了金丝峡的天梯,他们用压不弯的脊梁在金丝峡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为了让游客充分体会旅游带来的快乐,金丝峡人在月牙峡这种难以逾越的危险地段用钢丝绳悬起120米的悬桥,为了保证让游客行走自如,在项目设计上做到游步道平坦舒适,和潺潺溪流亲吻,与鸟儿嬉戏取乐。所有的石材、竹子、木头等建设用料全是生态材料,使游客看不到人为破坏和污染的痕迹;在人行栈道上采用的木材要么用当地圆木,要么采用从俄罗斯进口栈道板再经过高温高压防腐处理,保证使用20年不腐、不烂、不变形,栏杆、扶手、链条全部用12园的镀锌铁链,显得朴实大方,钢管也采用绿色环保漆进行防腐处理。处处展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
为了实现金丝峡轻松两日游,让更多的游客在峡谷里吃的舒心玩的开心,污水处理摆在了项目建设的突出位置,项目决策者请西安交大污水治理工程教授做了最先进的设计,用生物氧化法和物理方法结合的办法进行污水处理,每天处理生活污水1000吨,使白龙湖清澈透明,确保游客在景区灵官殿休闲,实现区内二日游的设计构想。
金丝峡景区基础设施在上档升级的同时,食宿接待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景区金丝峡国际大酒店、长安人酒店、巅峰宾馆和县城海天金丝峡大酒店、商南宾馆的建成运营,商南旅游接待能力也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
2006年5月1日,是金丝峡国债项目建设竣工的第一个黄金周,远道游客,慕名而至,创下了日接待游客7000人,门票收入30多万元的历史新高。
多元并入显深远
打开山门,摒弃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是金丝峡成功走出大山的关键。2007年,金丝峡与浙江远见旅游规划集团公司达成8年合作共建打造中国旅游强县备忘录,将跨域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使合作共建由项目共建延伸到技术共建,进而形成目标共建的血肉关系。而北环线的开工建设,将金丝峡景区开发建设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新型生态景区快速融入市场,不断提升品质形象的重要抓手。金丝大峡谷是一处文化积淀很深的地质、生态旅游景区。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时刻不忘大力推动艺术文化、资源文化、工程文化建设。在艺术文化方面,金丝峡先后邀请了一批又一批如雷抒雁、周明、阎钢、陈忠实、赵季平等近百名
文学家、音乐家、诗人到金丝峡采风并出版了《奇山秀水金丝峡》、《金丝峡诗文集》、《走进金丝峡》等系列丛书和《美丽的金丝峡》等一批音像演艺作品,形成金丝峡强烈的艺术文化氛围。在资源文化方面,管委会一次又一次深入金丝峡的深山老林,终于发现并被林业专家确认的短柄枹栎天然原始林,引起海内外的关注。进而引领专家考察,发现金丝峡是国内最窄,世界少有的嶂谷;有发育完整、国内罕见的溶洞,还发现古生物化石蠕虫、海波纹、珊瑚虫等遗迹,这些发现不仅增加了峡谷景观的神秘,同时也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资源文化内涵。在工程文化方面,金丝峡的基础设施工程,石板路、生态步道、木栈道、索桥、亭廊等等,从设计到施工处处浸润着浓厚的文化艺术色彩,同时,管委会还精心打造西部第一、秦岭之最的十里兰花谷,通过每年一届的金丝峡兰花节大大增添了金丝大峡谷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芳香。
2007年8月30日,陕西省省长袁纯清视察金丝峡时,高度评价这里的景观特色和发展经验,并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景区的要求。
2008年1月16日,陕西省十一届人代《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到“重点建设陕南金丝峡等自然景区”;1月21日袁省长在参加商洛代表团讨论时再次重申,一定要把金丝峡“做大、做强、做美、做名”;1月22日,袁纯清省长在商南县政府呈送给他的工作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打造精品,造福人民,大有可为!”省长和省人代会的高度重视让商南人民倍受振奋。商南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快速反应、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层层召开会议,逐级传达落实。要求全县上下各级部门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城镇围绕旅游建,各业围绕旅游干;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工程建设,一流的管理体制,一流的管理团队。按照两年高起步,加快建设;三年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五年实现目标,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景区。
为将金丝峡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景区,把触角伸向国际市场,管委会通过中山大学旅游规划学院,聘请外籍资深专家,提升金丝峡建设规划。为了不断开拓客源市场,在利用大篷车不断到周边省市宣传推介的基础上又同《中国旅游报》、西部旅游文化传播公司签订打造商南旅游精品的合同,全方位、大视角的宣传促销活动扎实有效。
2010年5月,金丝大峡谷全面提升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和省级评审,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陕西省第一旅游产业园、大秦岭生态旅游目的地,金丝峡在注重长远和兼顾近期、重点打造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下,建设2000户的陕西移民新村,成功引进金丝峡漂流项目,重新修复了人文景区金狮洞,完成了建设面积8999平方米的金丝峡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打通18公里沿线,将景区大门前移,使景区范围扩大了6倍。目前,金丝峡大园区骨架已经基本建成,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给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角度,金丝峡加快环山栈道建设,为游客提供峡谷外山岳型景区另类的观赏效果,使金丝峡由单行环线变成双行环线,进一步拉大了景区框架。
突遇灾祸众志成2010年7月24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席卷金丝峡,景区路、电、水、讯、视全部中断,旅游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环保设施和标识系统70%以上被损毁,333名游客被困“孤岛”,直接经济损失1.15亿元,给金丝峡景区造成毁灭性打击,金丝峡被迫宣布闭园重建。
灾难发生后,管委会立刻召集工作人员制定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并实行领导分段包抓责任制,全力加快金丝峡水毁修复工程建设。整整一个月的酷夏时节,金丝峡80多名员工夜以继日地奋战在10多公里的峡槽内,同近千名建设者一起啃干馍、喝泉水、住工棚、睡地铺,用信念和意志重新开辟了一条“金丝峡之路”。
8月30日金丝峡宣布开园迎客。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快速重建恢复开园,堪称一个奇迹!
十年垒业仍向前
自金丝峡2003年开园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400万人次,门票收入过亿元,带动商贸三产收入5.8亿元。2008年商南县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6%。由于旅游带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叠加、翻番增长,极大地增强县域经济的造血功能。2003年,商南县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是5.51亿元、3.2亿元和3106万元。2008年,这三项数字分别是16.96亿元、11.88亿元和1.22亿元。分别增长了3倍、3.7倍和3.9倍。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7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3亿元,财政收入1.59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4.1倍6.94倍和5.1倍,增速位居商洛全市第一。由于金丝峡景区的开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成倍增加,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宾馆、饭店翻倍增长,出租车的数量、价格高出周边县(区)40%以上。景区、及景区周边的农民居住条件彻底改善,住房面积增加一倍;2009年底,太吉河至景区共建设并开业准星级以上宾馆、酒店9家,其中达到4星标准的一家,能同时满足1800位高端旅客的需求;建设并开业农家乐219家,能同时满足3000位普通游客的住宿和就餐;有各类维修店铺和购物商店78家;从事营运的大巴、中巴近20辆,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超过1200人。景区及周边农副产品销量、价格成倍增长,昔日自生自灭的山野菜,成了游客喜爱、农民增收的金疙瘩。景区农民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1211元增长到2009年的6993元,增长了5.8倍。户均消费水平由不足5000元增长到30000多元。大量新闻媒体的进入,促进了人民群众对传媒文化的接受认同。几年前,人们在酒足饭饱时还在说:“防火、防盗、防记者”。而今新闻记者成了商南人民的亲密朋友,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转变,不仅仅是文化认同,更重要的是观念形态的进步,能够诚实地对待美与丑、善与恶;正确对待批评与褒扬;不虚美、不掩恶,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2003年以来,商南以金丝峡为载体,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一、二、三、七、十二频道播出新闻15条,专题3个。专场两个,共200分钟。在新华社新华网播出信息28条,专题3个共94分钟。凤凰卫视,天津、河北、河南、湖北、陕西、吉林等19家电视台采用播出,新华网播发的商南金丝峡专题新闻。数年间,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旅游报、西北旅游、陕西日报等20多家主流报刊发表金丝峡的文章200余篇。在中国旅游网、新浪网等10余家网站发布金丝峡新闻宣传资料1000余条,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营造了一种金丝峡现象,金丝峡文化。
截止2012年,金丝峡全年接待游客80.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090.62万元。
2013年4月,金丝峡迎来了开园十周年庆,十年弹指一挥间,但是远望未来,金丝峡人的前路依然任重道远,而金丝峡人依旧会秉持以往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睿智开放的胸怀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1998年底,在北京,师昱峰经朋友吴泳铭的介绍,认识了一群人,之后他被邀请南下杭州一起创业。师昱峰对这个团队没有很深的了解,之前也没有想过自己要去杭州居住,但是抱着对 “互联网......
《奋斗六十年,旧貌换新颜》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初中。今天我十分荣幸能站在这为各位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奋斗六十年,旧貌换新颜》......
记人口普查工作之艰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基本国情国力的一次重要社会调查。自己有幸能成为“六普”的指导员和普查员,也正是因为普查身份的双重性,使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人口......
破山寻迹组诗(一)严冬砺苦寒,削发姜家庵。结庐赣浙鄂,云游拜慧然。(二)兵荒烽火连,高僧佑庶安。东方小释迦,功德广流传。(三)烟霞云雾山,得道育仁贤。心善才高远,凤凰已涅槃。(四)经典汇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破山寻迹组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