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篮球运动员选材标准”。
浅谈篮球运动员选材与培养
禹州市花石乡三中 王红伟
浅谈篮球运动员选材与培养
王红伟 禹州市花石乡三中
【摘 要】我们现阶段的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机制,有很大的片面的误区。一般来说,身高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有时过多地依赖于身高因素,所选的队员除了身高以外,其他的诸如:力量、柔韧、灵敏、速度、意志甚至是人格素养等方面的素质很容易被忽视。纵观世界篮坛,世界级的巨星身高也不过2米左右,世界顶级的后卫也不过一米八几,他们的文化水平也许不高,但是他们以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精湛的技艺折服了全世界的球迷,成为青少年励志的榜样。我们CBA的球员高人如林,但一眼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体型明显与巨星们小一号,这除了科学锻炼的因素外,在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机制上我们是落后了不少。如何改进我们的选材机制,对篮球这项运动进行有效的管理,采用更新的科学锻炼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培养,以便使更多的篮球人才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提高我国的篮球水平,是我们这些从事体育事业人现在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关键词】篮球
NBA
选材
培养
公元2012年2月15日进行的一场NBA常规赛中,华裔球员林书豪再度成为球队救星。他在终场前0.5秒的3分球绝杀,帮助尼克斯队以90比87逆转猛龙队,取得6连胜。林书豪这位NBA赛场上的“小个子”,也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球队的“英雄”。
“林书豪是一种现象。”NBA总裁大卫·斯特恩说。一周之前,23岁的林书豪还是一名几乎要被尼克斯队裁掉的边缘人。但转眼间奇迹发生了,林书豪从自己首发的第一场比赛起,开始了原子弹般爆发。他在连续6场比赛中,场均斩获20分以上,并率领球队取得赛季以来最长的6连胜纪录。见惯了姚明、易建联这些中国大个子出现在NBA赛场,国人惊讶的是:林书豪这个1.91米的黄皮肤“小个子” 1
为何能在NBA找到“春天”?
一、林现象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我国的运动员训练和培养机制值得反思。
当林书豪在一周之内爆红时,中国球迷不由将他与同样在NBA打拼的易建联相比较。与林书豪不同的是,易建联的NBA之路是急速下坠式的——从高顺位新秀、球队首发球员沦为板凳替补,再到险些失业,只得接受底薪成为边缘球员。在人才相对过剩的小牛队中,目前的易建联似乎难有出头之日。
与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林书豪相比,易建联还没有融入NBA的团队之中,易建联本身的身体素质很好,但他由于语言和性格方面原因,极少主动与队友沟通交流,因而始终难以融入球队和美国篮球文化当中。
姚明之所以在NBA取得成功,除了其大个子的块头,还在于他“大块头有大智慧”,而林书豪则是“小个子也有大智慧”。林书豪的主要得分手段为中远距离投篮,以巧打为主。他是一名用头脑打球的球员,具有较高的篮球智慧。我国的篮球运动在很早以前就根据我们亚洲人的本身身体素质提出快、灵、准的整体发展路,但是纵观现在的世界篮坛,由于各种新技术的运用,运动员训练的日益科学化以及营养等各方面的提高,欧美大个子运动员力量更强,速度更快,弹跳更高,柔韧性更好,投篮更准。这一大趋势,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训练水平确实落伍了。
二、林书豪现象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在运动员选材中,不能
忽视那些身体条件并不突出的球员。毕竟,像姚明这样的天赋球员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中国篮球真正需要的是主动挖掘、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在与湖人队的比赛中,林书豪以38分的成绩创造了个人得分新高,并让湖人球星科比刮目相看:“他的经历是一个伟大的故事,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奇迹的典范,他可以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好榜样。”林书豪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成为巨星,还需更长的时间来考验。但不可否认的是,林书豪个人的事迹已经成为一个NBA版本的灰姑娘“励志片”。
我国的运动员包括各个项目的运动员,自古以来就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暂时放弃学业开始,就被启蒙教练看中从事专业运动,为国争光。这样做的效果和收益也是有目共睹的:体操运动员一般在15岁时就进入顶峰,取得世界冠军,以后运动成绩急剧而下,开始走下坡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其运动寿命也不会超过25岁。这些运动员退役以后,首先选择的是进入高校学习文化课,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为什么我们的优秀运动员不能运动与学习同时进行呢?打球和读书如何兼得?如何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呢?这是我们培养新一代运动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林书豪是一个“美国制造”的篮球运动员,只是他的“原材料”来自中国。那么“中国制造”的林书豪能否出现?中国篮球出现一个姚明有一定的偶然性,而林书豪这样的优秀篮球运动员在美国却是层出不穷。这根本上在于两国的运动员培养机制有很大区别。美国的篮
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分层很细,从6岁、8岁、10岁到18岁,均有很严格的年龄组要求,监督体制健全,难以出现国内的虚报年龄现象。这样的机制能根据生理年龄特点充分发展运动员,是真正的科学选材和培养。在我国,成人组打青年组的比赛,青年组的打少年组的比赛屡见不鲜:前年的市级中小学篮球比赛中,一帮身高平均在180公分以上的体校队伍打不过三个技术一般加二个菜鸟,身高平均不过170公分的临时拼凑起来的校队,决赛最后十分钟不得不花二万请了一个青年二队身高二米的球员,引起一片哗然。试问,这样的比赛怎样能提高中学生的技术层面?
三、美国的孩子在“打球与读书”之间不会存在“二者难以兼得”的困扰,这就是为何NBA的大部分球星都是从大学生篮球联赛中脱颖而出,最后在NBA取得成功的。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林书豪就是一个“文武兼修”的运动员。林书豪的高中毕业成绩(GPA)达到了4.2(这个数字代表着他的成绩优于同一年98%的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SAT)达到了2300分(满分2400分),在9年级时(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就修完了大学高等数学。林书豪在哈佛大学就读时,曾经一度想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篮球上,他的父亲却告诉他:不要急于求成,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
而在我国,大部分专业运动员的成长都是在体校度过的。他们在出成绩的压力下,要花更多的时间用于训练,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学习。所以形成了一种现象:会打球的不会读书,会读书的不会打球。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A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有着
优秀篮球素养和潜能的大学生。“体教结合”能“有利于让读书人运动好,更有利于运动员读好书”。但是能否真正实现“体教结合”,仍需时间来验证。
四、中国篮球和美国篮球制度和选材上的差距。
在中国篮球发展史上,所有认为是好苗子的小球员都要照过骨龄(认为还可以长高的)才会被推荐到省体工队或者更高的篮球学府去深造,一般很少有不照骨龄,直接靠天赋手感就被推荐的,中国这一半迷信形式选材直接否定了很多有前途发展的好球员。照骨龄一般只能知道此人将来还能长多高,但在技术和力量、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上,骨龄照是一点也拍不到„„这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到目前为止,中国出了一大堆像姚明、易建联、巴特尔、王磊、王郅治那样能左右国内比赛胜负的高个球员,却没能为中国队选出一名集速度快“投篮准”、“突破强”、“技术稳定”而且不怕全场紧逼的后卫球员,美国的NBA职业联盟是全世界公认竞技水平最高的联赛,因为他有一套最完善最有制度的管理方式。而相比之下,我国的CBA联赛则无法和NBA相比,因为这套联赛制度极其不完善,甚至在管理的制度上是千疮百孔,漏洞百出。本来CBA联赛是以培养本土球员为主导、聘请外员外教为辅,但现在在商业社会的催蹈下,CBA逐渐向商业联赛一方面倾倒。大部分球队(除了八一队)不再以培养本土球员为主(培养眼光放在了二线队上)改为以外员做为主打。谁能请到大牌外员,谁就能在商业上为球队带来人气上和经济效益上的利润(广东宝玛仕集8名国手和2名名牌外员坐镇,拿到了最近5次联赛决赛中的4个冠军),这样目光短浅的追求短期内目标的做法,对我国的篮球事业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五、在选取高水平的球员进入职业联赛这方面上,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在美国,学生球员不仅在校园里能有自己专职的学生联赛,出了大学校园后,只要他还想从事篮球这一职业,就算进不了水平最高的NBA联赛,他还有CBA、ABA、NBDL(美国国家篮球发展联盟)三个职业篮球联赛联盟。只要在NBDL注册成为职业球员,就还有机会进军NBA,而在中国,则什么都没有。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没参加过联赛,在大学里没资格参加全国大学生联赛,这个联赛埋葬了很多有天赋的大学球员,毕业后,更没资格参加任何有关CBA的选秀,也没有一个职业联赛联盟可供有志者选择。在美国NBA,最高竞技水平的联赛里,我不敢说每个人都能以一打五,每个人都能成为巨星级人物,有的甚至比CBA里的某位中国球员还垃圾,但他还能在NBA混个最低年薪41万8千多美元。而在中国,我也不保证每个中国球员都是国家级水准,但他们最高年薪也不过区区几万,也许在这个社会中被CUBA和CBA排除在外的13亿男女老少中,会出现几个打法和球风诸如乔丹、艾弗森、科比、麦迪、韦德的球员但是,他们一旦没机会进入CUBA或者地方俱乐部球探的法眼,他们的命运和机遇也会因为这次沦落而被埋没,永远的埋没!
六、我对中国篮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
1、对于中国篮球制度的改革来说,首先一点是无论怎么改,中
国的制度可能永远追不上美国的完善。中国人不是从小就对篮球有一种感情,很多时候小孩子学篮球的爱好都是父母们强加上去的,他们本身对篮球的热衷没有,不像美国的小孩,喜欢篮球的根性是从小就有的,而且他们有追求的目标,就是靠自身实力进入职业联赛,拿高薪养活家人。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双重驱使下,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篮球的观点和出发点都不相同,这就是从小起步抓不住,起跑的第一步已经输了。
2、其次就是国家为这些有志者提供的工作平台。美国从40年代起就有篮球职业联赛,发展至今已经有70个年头,可以说在举办职业联赛方面上比中国早起了50多个年头(1994年中国才正式实行联赛制),在制度上经过这70多年的改革和更新,已经趋于完善,可以接待每一个想进入职业联赛效力的人。而相比之下,中国的联赛制度则无法接纳从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的篮球爱好者,因为中国的篮球联赛只有一个,而且在硬件和管理设施上远不如人,在社会为篮球爱好者提供的工作平台上,中国又落后了。
3、第三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人口的不平衡和经济发展。搞体育是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的,中国有13亿人,在这13亿人中有将近2亿的篮球狂热者,如果这2亿篮球狂热者都想进入职业联赛来寻求一份工作,那对篮协的资金周转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在美国只有3亿人口,更多想在职业联赛里寻求工作的只是贫民生活区里的黑人,很少有白人为了钱去混迹黑人为主导的职业联赛。在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美国的经济无疑比中国的更发达,在全部商业化的NBA联赛中,每一个NBA球队的老板,都是美国福布斯名人榜上的一员,他们不缺钱,也花得起钱来搞职业联赛。而在中国,所有的CBA球队中,大部分球队是靠地方赞助商出资球队,真正名义上的老板没有几个,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多制度无法实现,也无法去开科取仕,招到更多有天赋的本土球员。
4、中国在篮球优秀者的制度太过死板,门道道太多,我们都知道中国的CBA有选秀,一年几个天赋式的大学生,加上从海外淘来的外援,合在一起关着门就商量谁要谁。公布形式也是通过中央台转播一下,没有运动员等级证书,没有通过参加大超的经验。没有大超的推荐,想通过选秀进入CBA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成龙或成虫是要经过考验的,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很多优秀的人才连考验的机会都没有。
总之,要搞好我们的篮球事业,首先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其次还要有完备的选材机制,我们要想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宏成 《从世界职业篮球的发展看中国职业篮球改革》体育文化导刊
2002年06期
2、张传义,王嵊海,李卫平,《对CBA与NBA篮球队员身高、体重、年龄问题的比较研究》体育与科学
2001年04期
3、王慧琳,李兰,张锐,叶正,阎伟,《对我国少年男子(16~17岁)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价模型的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00年12期
4、杨铁黎,张建华,王必琪,《NBA职业篮球市场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年03期
5、李敦杰,叶新新《世界篮球市场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年04期
学校:西南大学 学院:体育学院 专业:运动训练 科目:运动选材学 题目: 浅谈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分析 姓名:杨由翔学号:***浅谈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分析选材指标的确定:根据......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摘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是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了一半,科学选材显示出越来越大作用。既有现实需要,也是存在重要理......
试论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摘要:本文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概念、基本内容和选才误区做了简要论述,基本上可以为体育工作者了解篮球运动员选材、体育院系大学生掌握......
学校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初级训练姓名:杨亚辉班级:体教一班学号:20091321133学校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初级训练现代篮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对......
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世界各足球强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科学选材和训练工作,其目的就是尽早发现好苗子,以利于从小多年,系统的进行训练。在现代高水平足球强队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