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提高效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聚焦课堂提高实效”。
聚焦课堂
提高效率
薛
征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人问我,尼罗河有多长?黄果树瀑布有多宽?我答不上来。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没文化,更不能说明我不是一个人才,因为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找到答案。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谭浩强教授说,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由知识的积累转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识的创造。人应该在最短的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原来不知道的知识,这是新时代有学习能力的象征。”而我在这里要补充一句,有能力的人还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既定的目标,完成既定的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时下正在倡导的“有效教学”(“教学有效性”)正是巩固本次课改成果、推进课改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呢?现在结合我们外语学科的实际,我们建议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当今的课改面前,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课改的亲历者、研究者,都非常投入地沉浸在课改的实践中,沉浸在实践的探究和创新中。在课改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教师在教学行为中对新理念和新要求的把握水平有很大差异,将新理念、新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的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以便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广大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要想上好课,首先就要优化教学设计(即备好课),可以说,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现状分析:
1、“教参中心”,缺乏个性。
视教参为圣经,照搬照抄,灵活度差。
2、“书本中心”,缺乏创造性。
平铺直叙、泾渭分明的块状结构,块于块之间常常缺乏内在的联系,教师过分依赖教材。
3、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对话、阅读)只当作生词、语法的载体夸大语言点的讲解而不分主次,导致许多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比较薄弱。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只会用单个的词或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会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②学生学习了一些习惯用语和句型后,不会根据实际情景灵活运用,经常会出现不用、错用、滥用现象;③学生不善于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结合实际进行重新改编,2 而往往拘泥于现成的、书本上的内容,不能结合实际拓展、发挥、创新,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相当薄弱。
4、重点滴不漏,轻合理分配
新教材的设计突出了“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各种练习、讨论、表演等花样繁多。教师在教学中生怕丢掉一点,所以在课堂上就“一步一个脚印,点滴不漏“地把课本中出现的东西逐个讲解,生怕漏掉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在教法上大胆创新。
5、预设和生成的冲突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又是不精彩的课堂,但目前课堂教学中两者出现了冲突现象:
①预设过度。挤占了生成的时空,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学生所获知识不能内化为自身的智慧、品质。
②生成过多。影响了预设目标的实现,使教学计划落空,教学的随意性较强,从而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
6、课本资源的浪费(听力材料利用率低)
只以完成书本上的听力任务为目的,并未以此材料为范例进行听、说、读、练,造成学生学无依据,教学低效。
(二)策略如下:
1、备教材新教材观:新课改以来,教材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在进行教学调研、听课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上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结果教材呈现出泾渭分明的块状结构,块与块之间常常缺乏内在的联系。这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过份依赖的一种表现。面对教材,教师只是被动地执行,而不能根据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适。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树立新的教材观、如何驾驭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use the textbook to teach rather than teach the textbook.)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因为教材的信息与素材要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要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要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下面将探讨一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对选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减、调整和改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
(1)调整单元之间的顺序使用本套教材的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家庭背景,例如城里中学,大多数学生在升入中学前都曾参加过各种业余学习班,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而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从未接触过英语,教师会更费时费力。但不论城市农村,各校乃至各班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入门阶段的英语教学相当关键,每位教师有必要对起始阶段的学生进行统一训练,整体规划,从而解决英语入门阶段的学生在面对高起点教材时所面临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a)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这个规律。首先应明确七年级教学总目标:这是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学的重点在于开口和拼读。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只有开口,才能学好,开口是中学生学英语要过的第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开口包括发音、拼读、朗读、基本句型操练和简单问答;拼读指培养学生对单词的拼读技巧,使学生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也就是说解决记单词难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对附加部分的3个单元重新组合,打破单元顺序,归纳为:字母、音标、词汇、基本话题等内容。b)依据语法项目调整教学内容。语法项目可超前讲解,就其基本结构,可集中一定的时间,利用以“讲”为主的教学形式,把某项语法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知识概况,初步理解其基本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的“雏形”,突出语言规律,规律可以使语言现象简单化,使语言变得易学、易记,这种教学更突出的更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学,为开展听说读写言语活动拓宽路子,为高效学习造就心理优势创造条件。
(2)调整单元内部的教学内容 调整呈现的方式。
a)每单元section A部分的图画只是单词识记层面的match和tick,往往用以呈现新知,有时会显得过于死板、单调。每单元话题都与生活接近,可以结合情景引入新语言。可把插图作为看图说话、情景编演等语篇训练的题材。
b)注意呈现内容的连贯性、整体性。避免引入一句操练一句,以便使学生对所学语言有一个整体认识。在外语学习中,学习的难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所学内容的量,所学内容的质(既学习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学习的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把课中新出现的句型有机结合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和结构的意义,在合适的时机增加教学内容和语言项目,不但不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反而会达到学得越多越容易的效果。(3)调整处理的手段
a)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对待处理
例Book I Unitone的句型“what’s your name?”如果以语言知识为目标来对待,只教学生会读会写,看来太容易了,因为尤其是城里学生从小学就接触这个句型。但如果从语言能力角度看,要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英美人名,并理解掌握外国人见面时互致问候和互相介绍的礼仪常识以及真正得体地运用此句型,恐怕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不是那么容易了吧。可见,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对待处理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
b)不同的内容,灵活地处理
每个单元都由1a.1b.1c.2a.2b …3a…4a等不同内容组成,要灵活处理,要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语言认知、内化、激活这样一个学习的基本过程:《英语(新目标)》的美方主编David Nunan在出席“广东省第六届中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时对与会代表提出的教学程序问题所做的简略回答是:“I sometimes go to the last part to do the group work first…It depends on the teachers’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actual language ability…”可见,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取舍灵活开放,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能力出发,任何教学内容的调整或取舍,任何教学步骤的安排都是可行的。教师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一点不仅对教师的语言能力要求提高了,而且对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要求提得比以往任何教材都高。
C)让课文“动”起来
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活动,即教师把教材所承载的知识转换成言语行为,使之成为交际中的语言,这也是教师的任务。七八年级教材,其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自我介绍,谈论家人,谈自己喜爱的球类运动、食物、营养配餐等…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按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让学生共同参与,进行表演、互相交流,帮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变成语言技能,否则,如果不活化,照本宣科,从文字到文字,或者有声音无行为,学生只是读,眼睛看,坐着不动,面无表情,读得很熟,语言功能也就消失了。我们把教学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赋予它以灵气,让它变为学生想说的话,这样的活动会有效地缩短教材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所学的语言丰富多彩,具有生命力。
d)让文体“活”起来
进行文体转变也是活化教材的好办法,将对话改写为小短文或将短文改写成对话,进行表演,缩写、扩写、按故事情节编排顺序等,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每单元section A 3a部分的短文,有时可让学生改成对话,即检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巩固强化前面重点句型,从而达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目的。也可练习将对话转变为短文,通过改变体载的练习,学生可将所学的单词、词组和句型通过改写成短文的形式串起来,从而起到记忆短文、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
(4)调整扩展的方法
调整扩展的方法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课程资源”?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是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新教材中应该特别注意要搞清楚的问题。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去一所学校听课,有一位英语教师为准备这节课,前一天晚上花了不少时间画各种学生用具的图片,为了教学pencilcase,pen.book,dictionary……当然,这位教师的精神是可佳的,但这种做法就不一定是可取的,从开发课程资源角度上说,能说明这些东西的形状的物品不仅仅局限于画在纸上的,因为在教室里、学生那里的实物比比皆是。把这些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起来,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并且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而且还能节省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的教师,只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就能让他掌握的每一件东西变成课程资源。平时教学中我们外语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考虑的问题,教师应当在提高对教材本身的解读能力上下功夫,适当引入与教材关联、与生活贴近的课外语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此特别强调一下课外阅读语料,以加强泛读训练。目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主要表现在:①中考试题对阅读要求的提高,从试卷不难看出,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是中考试题的一个主要趋势和特点 ②新课标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节中对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即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分别达到4万词(三级)、10万词(四级)、15万词(五级)以上。尽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体现了“节奏快、容量大、复现率高、实践性强”的外语教学特点,是一套颇受欢迎的好教材,但从形势发展和改革开放对我们的要求来看,学生如果仅仅读透现行教材,而不扩大语言输入量,其结果是阅读速度慢、词汇量小,难以持续发展。课标既然给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提出了那么具体的要求与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之外投入大量的学习时间,就有必要让学生在这大块时间里有事可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供一系列课外文章、书目。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材料要包括不同的题材、文体,扩展学生视野,增强阅读能力。此外,图书市场上有许多高质量的英语分级系列读物,能够适合从初学者到中高级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如“书虫.牛津英汉对照”系列读物、“企鹅 文学经典系列”等等。教师可与学生共同阅读,定时定量,定期检查,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让学生积累语言、记下优秀词句、段落。厚积薄发,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我们有理由相信,10 经过如此训练,中学生会渐渐喜欢上英语阅读,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为今后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备教法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让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鉴于我们的教学实际,还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任务型教学”,我们只能在“任务”的设计上下功夫,还应兼顾我们实践过的“张思中教学法”(集中识词、语法超前集中教学),“五步”教学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只想强调一下任务的设计,它的好坏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能力水平。教师尽量灵活地设置多个不同的任务,让任务贯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一气呵成,能达到教学目的,取得理想效果。现结合课堂环节加以说明:
(1)、认知阶段——新语料的引入阶段(Demonstration)情景引入:联系实际、或通过实物、或与学生自由交谈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通过调动学生听(教师说)、看(动作)、想(理解)和说(模仿)等多种手段,效果会很好,即可吸引学生,又可让学生明白本课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明确目标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问题引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的问题应是学生喜欢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性,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记忆都是有好处的。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的记忆最好的时候是大脑皮层最兴奋的时候,教师一开始就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跟你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例如Unit 6 就可以围绕Do you like …? Unit 10 可围绕Can you …?进行讨论.(2)、内化阶段——语言材料的讲解与操作阶段
教师引入新知、学生先仿说几例后,教师可以板书正确的语料,让学生既知其音意、又知其形。随后就进入大面积操练。既有机械性操练:学生参与的面要广、量要多,由全体到个体,操练的频率要高、节奏要快、形式多样化,从各个角度开展练习,尽可能多地增加信息的输入量,以达到强化、巩固的作用;同时又要有意义性操作:提升操练的层次(抢答、猜测….)可融入生活情景,让学生的训练有相应的语境烘托。例(U4 where’s my backpack?)一课中,让学生比较两幅相似的图片,找区别,让学生学会描述物品所在位置的不同。U11.可列表调查,四人一组,互相询问组内成员早晨的时间安排,一问一答,每人都提问一次,又都被问一次为止,把调查结果填在表格里,看看谁起得最早,谁早晨的时间抓得最紧。
(3)、激活阶段——能力拓展(即课堂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这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检验一节课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要合理而有效地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来说能力拓展的时间不应低于课时的1/3,即15分钟,至少10分钟,否则“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永远是一句口号。能力拓展要力求形式多样,有新颖感和吸引力,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七八年级学生而言,这一环节很重要,学生主要通过背诵、模仿学英语,时间一长,英语就会变成书本上的语言失去它作为语言的活力,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每堂课应安排能力拓展活动,让学生联系实际自编、表演,让学生感到英语不再停留在课本上,已经来到他们中间,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U12.My favourite subject、可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一周中的哪一天或不喜欢哪一天,并说明原因,请学生安排自己最喜欢的一天的课表及作息时间,并陈述理由。还可以做一分钟演讲,说明最喜欢学科的原因。
总之,这些活动的设计要尽量以教材为本,重视实践性与交际性的结合,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书本上转移到实际生活中来,使隐藏在课文背后的交际功能了然于学生面前,达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效益点课堂是最能体现教师风采、发挥教师能力水平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此我们提出一个口号:“珍惜课堂45分钟,向45分钟要质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素质。教师运用英语的能力应提高,语音、语调应尽可能的准确、流利,语言的内涵尽量丰富,教学语言要清晰、简洁,运用自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能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又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把握好各环节时间的分配。尽量做到教学环节流畅、连贯,一环紧扣一环,讲练时间的分配、重点难点内容的时间分配应均衡,教师一定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生活动面要广、活动频率要高。例如我们英语教学,在新知引入后的巩固操练环节,学生通过两人或小组准备后,应快节奏、高频率、大面积的训练,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说英语的机会。
(四)Teamwork system 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大部分中学具有班型大、学生多的特点,教师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难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说”的机会,小组活动(group work或pair work)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这种活动形式要求学生2-4(6)人一组,或每隔几周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重新组合,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兴趣、性格内外向、能力,临时分组。各小组围绕教师所给的任务进行语言活动,或朗读、或操练,或发表个人见解,互问互答,或通过讨论获得某个问题的答案,对组内角色的分配,应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人该承担的责任(轮流当组长),避免溜号现象的发生,让每位组员都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会影响其他组员的成绩,这会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引入竞争机制,(朗读、一人挑战另一组的任何一人)。教师同时要加强对小组活动过程的监控,防止个别学生干脆用chinese交流,讨论无关内容……随时巡视检查,然后抽查,总之,通过小组学习,确实能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小组成员之间可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他们学到的越多,学得也就越愉快。小组学习法被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极有价值的。
(五)单词教学注意渗透学法指导
学生学英语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法的影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怎么思维,学生就怎么思维,有些教师教单词就是一个一个字母地拼读,学生也跟着一个一个字母地拼读,时间一长,学的单词多了,此种方法就难以满足学习的需要,学生对英语学习也会失去信心。如在单词教学中,教师应常采用归类联想法。归类联想分为两种:一种是范畴归类,father mother brother……一种是读音归类,take make……按读音记单词,特别是七年下和八年级,接触到动词过去式,此方法非常有效,如could,should,would,bought,brougght,fought,thought,但要注意caught,taught等,减轻了学生负担,强化了学生记忆。教词组也应该如此,教到want sb to do 让学生联想到tell…, ask…, order…教到stop doing,学生就会想到like doing.,finish doing…平时对学生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到新知识时就会联想到旧知识中的相同类型,对旧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对以后的学习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教法的影响,学生将教师的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学法,正确的学习英语方法也就形成了。
(六)在学法指导中强调记忆观
记忆在外语学习中举足轻重。任何外语教学法,如果不重视记忆能力的培养,就不能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些年来的教改课改一个接一个,但都忽视记忆,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和缺憾。人的记忆规律是青少年记忆力强,理解能力差;中老年记忆力减退,但理解能力增强。所以要抓住青少年时期这个记忆的黄金时代,博闻强记。倡导理解地记忆,也可以先记忆后理解,边记忆边理解。很多小时候 16 记下来的东西,到年纪大才理解得愈深刻。因此,学习外语,要允许“死记硬背”,先死后活,死去活来,也许是个规律。
三、作业布置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形式之一,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调节教学进程和方法的重要参考。作业设计要求实、求新。“求实”就是能实实在在的反应当堂课的重点习题;“求新”就是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从而让作业“新”起来。
现行新目标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SA和SB两部分,SectionA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SB重在运用。
设计Section A的作业时注意突出趣味性、新颖性 a)对话作业
可让学生组织小对话,用上SA学过的重点句型,强化和落实笔头训练,也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编故事,第二天上课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很好地处理动口与动脑的关系,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b)看图写话
该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利用这一点,课上可让学生用所学句型看图说话,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证明:即便是差生也能说出几句简单的英语来。课下就可将这一活动落实到笔头。他们可以根据其他学生的课上操练来拓展和补充自己的思维,这样,所写的内容会更丰富起来。
设计SectionB的作业时,要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a)实践性作业
如果作业能与生动、鲜活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SB中的听力、短文正是这一点的体现,所以,在设计这一部分作业时要突出“活”,增加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的作业回归生活世界,真正发挥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作用。
例如,教学书信写作后,让学生给自己的朋友写信并且要求寄出去,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很高;学完广告的表达后,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广告用语,并让学生为自己写一份招聘和应聘的广告;在学习自我介绍后,让学生做出自我介绍的卡片并贴上照片,将卡片作为班级的档案保留。这些活动都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学生来讲,不仅易于接受,而且能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b)听力作业
《课标》对听力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听懂连续的指令、问题,并做出适当反应;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教师讲述的故事……)应指导学生(有条件的)每天都进行10-20分钟的听力训练,让学生在家预听、复听,或录下自己的读音,课上检查,对比读音,选出最好的。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指导学生收看光盘(配有英语字幕的动画英语等)可以达到既欣赏了节目又学到了英语的效果。
C)习题作业。教师应选择几本练习册。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一人负责SectionA部分,一人负责SectionB部分,一人负责单元综合习题,从中挑选出复现率较高的重点习题,从而提高习题的质量,真正起到复习、巩固、查缺、补漏的目的。
最后,希望广大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在反思中前进,在主动中发展,在积累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多总结一些方法、归纳一些策略、摸索一些规律。在教材的使用上,多一点发现与创造;在教法的选择上,多一份思考与探索,达到“抛弃”教材、“超越”教材的境界,从而创造出我们英语教学的“高质”与“高效”。
抓好常规 聚焦课堂 提高效率杨建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质量的高低便成为一所学校的名片,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那......
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李曙敏提高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而提高教育质量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是教师,就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而抓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是......
聚焦课堂 同课异构一、主题的提出:有人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道德,是品格,是灵魂的教育”,新形势下的思品教学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落实情感态......
2聚焦课堂,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金州区红旗小学经验告诉我们: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否则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对校本研修也是如此。在经过学习实践之后,我们......
课堂教学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成绩,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本着“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只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