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重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浅论重庆市生态城市建设
摘要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其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与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动,城市发展面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剧增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促进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央对重庆直辖市发展的准确定位。伴随这一定位,重庆经济多年来高速发展,但重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日渐暴露出生态环境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所以,生态城市建设在重庆的城市化过程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是建设自然和谐、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的生态重庆的明确方向。
关键词重庆生态城市建设
Abstract
City as center of national or region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s development involves economic, social, population,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many other factors.As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continue to push,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imbalance facing urban development, population surge and other problems.How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ature, society, and economy has become a study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content.Center City and economic centr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tate overall urban-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 is the Central on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With this position, Chongqi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years, bu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ongqing at the same time, revealed the constrain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y construction, but also natural and harmonious,economic efficiency, social civilization of ecological Chongqing's clear direction.Key wordsChongqing ;Eco-city construction
一、前言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人类文明与进步的发展一同前进的,是人类聚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现代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系统不是单
一、简单的,而是多元、复杂的独特系统。城市对于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城市不断繁荣发展、飞速变化的同时,城市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已经难以为继,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效应日益凸显。城市绿化面积锐减、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水体污染严重、赤潮问题、沙尘暴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和人类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建设环境良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重庆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实现重庆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协调发展,是实现重庆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宜人环境的重要保障。生态城市的建设是重庆城市发展的理想选择。
二、生态城市建设对于重庆的意义
生态城市建设在重庆的城市化过程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是建设自然和谐、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的生态重庆的明确方向。
重庆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市急剧扩张,土地的占用越来越多,土地使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很严重;二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城区垃圾集中回收点设置不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面积还比较低、临街临路居民区防噪设施不齐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三是公共生态的建设赶不上城市扩张的步伐。城市拥堵的生态带来了道路不畅、汽车尾气污染、局部区域噪音严重等问题,城市缓堵保畅迫切需要加大公共生态建设的投入。生态城市建设,能摒弃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有助于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病,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思维和模式。
重庆直辖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同时又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任务艰巨。加强重庆市生态城市建设有助于重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重庆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可以缓解人口与资源、资金的矛盾。重庆人口多,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量等指标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生态城市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经济发展的路子,缓解人口与资源、资金的矛盾;二是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带动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同时节约资源和防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三是可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两翼发展,克服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重庆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建设,要避免以往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城市病,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生态拥挤、人口承载过重、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合理等问题。要按照重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科学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如幼儿园、医院、学校、图书馆,坚持公共服务设施20年不落后,50年能使用。要始终坚持生态理念,在城区形成绿地、公园、河道、湿地、健康绿道的有机衔接。要坚持生态文化为魂魄,塑造城市生态文化品牌和城市生态文化
地标。要坚持宜人为根本,始终把市民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市民息息相关的领域,着眼长远、注重细节,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工商业重镇和连接我国中西部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应该走在前列。要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建设好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不断开创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加强重庆市生态城市建设是落实胡锦涛“314”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弘扬生态文化。
而且,重庆库区占三峡库区整个库容的80%以上,三峡重庆库区座拥库容量高达393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是国家仅次于石油、天然气能源的战略储备。加强重庆市生态城市建设,有助于三峡库区水环境治理,更加有效地整治上游的次级河流,防治水质变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有助于进一步控制有机污染;有助于地质环境治理,防治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有助于控制库区大气环境污染,特别是城镇二氧化硫污染。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三峡工程的运行及其效益的发挥,还将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市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库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重庆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
但是,在重庆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城市地理自然条件较差, 防灾抗灾能力弱。重庆市属于典型的山水城市, 城市形态布局在山脉和河流的制约下发展城市坡度大, 建设用地不连续, 旧城基础设施薄弱, 防灾抗灾能力差因两江及山地环境制约, 生态城市建设投人高, 建设资金缺口大。
城市空间人居密度大, 人均活动空间小。因重庆山城地理条件限制, 导致城市发展门槛多代价高,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受到极大的制约, 导致城市人居密度高随着重庆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兴起, 城市持续发展与环境质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城市扩张有限, 土地开发强度大, 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都过高, 带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市民出行不便。一是城市跨组团交通压力大,重庆市主城区是一个跨组团的城市, 随着跨组团交通量的猛增给重庆的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城市道路系统与土地开发使用协调不够, 道路建设相对土地开发相对滞后。三是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及公共设施规划布局调整滞后,因城市快速扩张及学校医院商圈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规划布局调整滞后, 导致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矛盾突出。
城市管理水平不高, 人居环境下降。随着重庆城镇化提速, 城市人口巨增,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投人滞后, 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主要表现在光环境、声环境卫生环境等方面尤其是城市中心区, 功能混杂绿地减少, 服务水平及环境品质下降, 交通压力持续上升。
城市绿化空间有限, 人居绿地偏少。重庆市主城区目前公共绿地偏少, 且分布不科学, 尚未达到我国生态城市的标准, 且绿地侵蚀现象严重。居民区绿地布局优化不够、绿化质量不高、生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及公民环保意识淡薄等现象存在。
四、重庆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重庆是直辖市,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区域差距大,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直辖以来,重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各区县功能定位不明确、同质化发展、招商引资无序竞争等问题凸显。同时,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为此,重庆市在过去“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进一步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生态涵养发展区与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划分,突出了生态城市建设在重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是这两个发展区的首要任务。相同的方面都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经济,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不同的方面:“生态涵养”,更加突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这个重点,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肩负起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这是国家战略的需要;“生态保护”,针对生态环境更为脆弱和敏感的特点,强调减少人为扰动,突出减人减载,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肩负起武陵山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
五、结束语
“生态城市”实质是生态学在城市经济发展各领域的渗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根据地域的特色制定相应的生态城市发展方案。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腹地,具有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区位优势。同时,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承担着拉动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加快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任。走向21世纪的重庆,要达到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双赢”目标,就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建成生态型城市,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
2.重庆市人民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
3.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报告》
4.何建坤等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与机制》 2006
5.冯瀚文 《创新视角下重庆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2010
6.何艺 《重庆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 2006
7.刘洪涛 《生态城市与城市规划》 2006
8.李子君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2002
9.孙凡 《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2011
10.仇保兴 《重庆的目标:有竞争力的宜居生态城市》 2008
1 城市生命支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包括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光、热、水、气候、土壤、生物等)的承载力、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物质代谢链的......
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成《xx市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XX-XX)》工作目标,根据青政字[XX]66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局的工作职责,制定XX-XX年......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2006-8-211 引言生态城市思想提出后,有关的示范建设也在世界上广泛展开,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城市取得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和效果。1992年美国在加州伯......
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1、搞好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造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应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其实质是从......
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探究王薇,杨媛,边英英,贺娟娟,田江山,廖阳,宜健,王青静,杨小强,李进(宝鸡文理学院 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陕西 宝鸡,721013)摘要:生态城市建设目前已成为趋势。宝鸡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