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教学实践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扎染教学论文”。
染出来的生活
——扎染手工制作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教学实践
摘要: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或染缬。中国染缬艺术的形成条件早在周代以前便已具备。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可见扎染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让学生通过动手去了解扎染的工艺制作,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实践意义。通过扎染手工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 示范学习 探究 浸色晾干 熨烫 想象
本教学实践主要应用在第二课堂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具体实践如下: 教学准备:
工具准备:纯棉白扣布、纯棉白T恤、铁夹子、橡皮筋、绳子、木筷子、纺织染料各色、胶手套、食用盐、固色剂、塑料瓶若干个。
染前处理:
为保证扎染制作过程中染色均匀,需对织物进行染前处理。因为织物上常带有浆料、助剂及一定成份的天然杂质。染前处理有:
1.退浆:目的是除去浆料,可用碱液、氧化剂或淀粉酶等药剂加沸水浸布料退浆。
用量:药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2.纺织染料调制:用一包染料,加上一包助染剂,半汤勺的食盐,兑3斤水的比
例放入装颜料的塑料瓶子,然后用木筷子搅动,使其充分溶解在水中。
教学阶段:
一.教师示范,学习染法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其中扎,是决定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如何去“扎”作重点讲解和示范。
(一)捆扎法: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其中,重点介绍圆形捆扎法、对折捆扎法和旋转捆扎法:
(二)圆形捆扎法: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也可由小到大排列。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圆形捆扎)(圆形捆扎效果)
(三)对折捆扎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法,对折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反一正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二方连续图案纹样。
(四)旋转捆扎法:旋转捆扎法是揪起一点,将周围的布围绕着这一点作旋转,卷成一个类似于蛋卷蛋糕的形状,然后用橡皮筋或绳子米字样捆扎,形成旋转形的图案。
(五)夹扎法:夹扎法是利用圆形、三角形、六边形木板或竹片、竹夹、竹棍将折叠后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绳捆紧形成防染,夹板之间的织物产生硬直的“冰纹”效果,与折叠扎法相比,黑白效果更分明,且有丰富的色晕。
(夹扎法示意图)(夹扎法效果)
(六)其他扎法:
1.任意皱折法:任意皱持法又称大理石花纹的制作,是将织物做任意皱折后捆紧,染色;再捆扎一次再染色(或做由浅至深的多次捆扎染色),即可产生似大理石纹理般的效果。
2.综合扎法:将捆扎,缝绞及夹板等多种技巧综合应用,不同的组合可得到丰富多彩的效果。将织物扎、夹结合,再以对折;夹住两个角等等。
(综合扎法)(综合扎法效果)
其实,扎染的方法千变万化,不同的方法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种材料,不同的捆扎也会出现不同的纹样,扎染效果本身也存在偶然性,我主要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扎法,寻找我们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捆扎,创造出不同的、个性的作品。
二.初次试做,探究实践 试做
我让学生使用质地比较韧的纸巾做试验,尝试运用各种“扎”的方法。并作小结。
学生因为初次接触扎染,不了解扎的程度和染的分量,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对于捆绑橡皮筋或绳子不够紧,效果不明显,为此,我着重强调,扎绳子或者橡皮筋一定要够紧。
2.学生上色的时候上得不够充分,以至于折叠重合的地方有很多没有上到颜色。
3.在上完颜色不久,学生急于拆绳子,以至颜色没有充分渗透。针对出现的情况,我拿着有问题的学生作业,跟学生分析,怎样的错误操作会出现这些扎染效果不如意的效果,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三.总结经验,扎染手帕
(一)扎染手帕染前处理:每个学生将手帕大小的棉布带回家,用水泡一个晚上,将布上的浆泡出来,然后作晾干处理。
(二)学生尝试扎染手帕
有了之前尝试用纸巾做扎染的经验,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对手帕作捆扎的处理。
四.自由创作,扎染T恤。
经过扎染手帕,学生已经对扎染的方法有所掌握,对于T恤,其实就跟之前的手帕一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而且越来越有劲头,创造能力超乎了我的想象。
五.浸泡固色剂,晾干作品
手帕完成扎和染色之后,需要把它一个晚上自然晾干,再确定效果需不需要二次染,如达到预期效果,就可以用一包固色剂放进一个脸盆的水里,充分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就可以晾干。经过固色处理的手帕就能够不容易掉色。
六.熨烫作品
晾后的作品可在扎结处轻微喷湿,用熨斗趁潮湿熨平整,完成。
七.想象命名,集体展示
我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然后展开想象,学生们说,有的像波光粼粼的海面,有的像倒挂的猴子,有的像灿烂的向日葵,有的像霞光万丈,有的像姹紫嫣红的花丛,有的像„„
对于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描述,我都加以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命名,我和我们组的老师把学生的作品搞了一次展示活动,效果是赏心悦目的,同学们在惊讶与好奇中欣赏。作品受到了观赏者的表扬和肯定,学生收获的不止是作品,还有创作的快乐和增强了自信心。扎染学习就这样在享受成果和欢乐中结束了。
八.扎染中出现的小“意外”
在扎染过程中,学生用了揉布然后捆扎的方式,用色的时候也是用得比较“脏”的颜色,那时我并不觉得效果怎样,后来,展开了之后发现别有一番风味,这个学生用了这种方法做了手帕和扎染T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另外一个学生,用了学校废旧的木条进行捆扎,做出了一道转弯的“彩虹”,效果也是让人惊喜。
还有的学生用综合捆扎,染色采用单色浸泡,也形成了特别的效果。
九.染,装点生活,乐趣无穷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扎染教学实践,同学们对扎染充满了兴趣,对了解我国传统工艺也产生了兴趣,渴望了解我国更多瑰丽的艺术文化。
回味和学生一起做扎染的日子,每一幅作品在拆绳子之前都让人期待,每一次展开作品的时候都令人兴奋。学生通过实践,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动脑的好习惯,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做捆扎,形成丰富多彩的扎染纹样,并用所学,装饰T恤,创造生活中的美。同学们享受了扎染带来的乐趣。扎染教学实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扎染工艺手帕的制作》,作者:刘烨烨 2.《手工扎染技法》,作者:叶玉芳
3.《扎染艺术设计教程》,作者:杨建军、田青 清华大学出版社 9
《多彩的手绢制作》 ——大班美术教案——扎染 执教:马街镇小灵通幼儿园 朱瑞艳一、活动内容:扎染—《多彩的手绢制作》二、活动设计意图:云南各民族的服装千姿百态、各具风......
扎染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扎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扎染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扎染的教学初探教学心得大二班扎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扎染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扎染制作、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当我切身体验扎染的整个过程时......
五年级综合实践《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五年级综合实践《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扎染工艺的特点,知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