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语文限时规范训练”。
2016高三语文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3(详解)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
(用时:45分钟 满分:34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渐车帷裳。(《诗经·氓》)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1)淇水汤汤(2)猿猱欲度愁攀援(3)官盛则近谀(4)赢得仓皇北顾(5)峰峦如聚(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旗袍近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衣袖的废除。同时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纽扣来代替,不久连纽扣也被捐弃了,改用揿()纽了。总之,这笔账完全是减法——所有的点辍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
(1)给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拼音。(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
答案(1)qìn(2)“辍”改为“缀”
解析 字音考查的重点是常见的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的字、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形声字等。此外,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其内容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书写规范等。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________。这里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________。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________,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A.名噪一时 俯拾即是 激荡
B.大名鼎鼎 俯拾即是 交流
C.大名鼎鼎 星罗棋布 激荡
D.名噪一时 星罗棋布 交流
答案 C
解析 “大名鼎鼎”指名气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期广为传播。“星罗棋布”形容多而密集,“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激荡”指因受冲击而动荡,与后面的“积淀”联系更紧密;“交流”缺乏这样的语境。
4.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新闻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进步,在助力当代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记者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②然而,盛名之下,少数媒体记者放弃了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进行新闻敲诈、新闻勒索,甚至大行有偿新闻等不法勾当。③这些情况的出现,极大地损害了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形象,让整个行业为之蒙羞。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 ② “新闻敲诈、新闻勒索”与“有偿新闻”位置调换。
解析 在②句中,“甚至”一词表递进,而“新闻敲诈、新闻勒索”在程度上要比“有偿新闻”重,因此,应该调换其位置。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中国人爱刻“到此一游”。万里长城已是伤痕累累,刀刻、笔写的“到此一游”几乎布满墙体,而国内的其他景点,类似的情况简直无处不在,甚至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也刻有“到此一游”几个汉字。
你对该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示例)国人在景区乱刻乱画的现象十分严重,该现象不仅损害游人自己的形象,更有损祖国和民族的形象。待人接物,无重于礼;行止举动,莫重于仪。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根植于心中的道德,以从内而外显示出的素质,立起擎天大柱,扭转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撑起国人文明的光鲜的外衣。
解析 材料主要描述了国人在景区乱刻“到此一游”的不文明行为。答题时首先要做到观点鲜明,明确指出反对这一行为,同时又要有升华,如上升到国人素质、祖国形象等,做到语言连贯、得体。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答案(1)唯昭质其犹未亏(2)引以为流觞曲水
(3)泣孤舟之嫠妇(4)城阙辅三秦(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山气日夕佳
二、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世界文学________(cuǐ càn)的星空中又一颗巨星陨落了!②马尔克斯的去世引发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缅怀。③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心读完全书的人恐怕只是凤毛鳞角。④而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白。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修改。(1分)
答:
(3)材料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2分)
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1)璀璨(2)“鳞”应改为“麟”(3)④ “通过”和“让”删去其一。
解析(1)“璀璨”一词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书写时应注意不要写错。(2)“凤毛麟角”的“麟”指的是麒麟,所以不能用“鱼鳞”的“鳞”。(3)“通过”与“让”连用,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________,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近年来,学生中的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________,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
③21日上午,在四川省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走进眉山的活动现场,文物鉴定专家甘晓忙得________,几十名等候鉴定的市民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
A.理想
等闲视之
不亦乐乎
B.现实 等闲视之 不能自已
C.理想 漠然视之 不能自已
D.现实 漠然视之 不亦乐乎
答案 D
解析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现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合于客观情况。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漠然视之:对人或事物不关心不在意。不能自已: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根据语境,D项最恰当。
4.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公司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员工欢迎,所以其他公司纷纷效尤。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图书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因而责令学校相关领导进行整改。
C.我们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毕业晚会,您如能光临,我们会感到莫大荣幸。
D.您刚才说的话我有几处不明白,特来垂询。
答案 C
解析 A项“效尤”指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改为“效仿”。B项“责令”指命令(某人或某机构)负责做成某事。用于上级对下级。应改为“恳请”。D项“垂询”为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应改为“请教”。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
(用时:45分钟 满分:44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1)信誓旦旦(2)积善成德(3)误落尘网中(4)歌以咏志(5)谈笑有鸿儒(6)负箧曳屣
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显得更大,层次也更分明。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一卷中国画,画面次第展开,让人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②处(2分)()
A.如沐春风 B.神清气爽
C.目不暇接 D.美不胜收
答案(1)敛(2)C
解析(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据义定形。
(2)如沐春风:比喻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其主语不能是人,只能是物。
3.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你倘若在餐桌上向人问起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谈对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看法,多半会引发莫名的眼神。②人们甚至耻于提及一些词汇。③在王蒙高声说“躲避崇高”十多年之后,人们不仅践踏它,讥讽它,还躲避它。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 ③ 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躲避它,讥讽它,还践踏它”。
解析 考生应先逐句根据语感感受,然后再进行语法分析。可看出③句中一些词语语序不当,从程度由浅入深上说,应是“躲避”“讥讽”“践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人”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每个人都有做人的权利,同时又肩负做人的责任,没有没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没责任的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双肩,一肩挑权利,一肩挑责任,从而走完人生旅程。
①只企盼人人为我,不意愿我为人人
②坐享其成,依赖施舍,就会堕落为寄生虫
③只知道享受生活,不愿意创造生活
④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
⑤放弃自己权利的人,专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专靠别人的脑袋思考,就会沦落为奴才
A.⑤②④③① B.⑤④③①②
C.④③①②⑤ D.④②①③⑤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目所给文段可知,语段主要讲的是人的一生肩负着权利和责任,横线处的内容应是从权利和责任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⑤说的是放弃自己权利的人的情况,①②③④是讲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情况,④引出话题,①②③具体阐述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表现,其中②是对④③①的总结。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又到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如期而至,相关报道也在这一天达到高潮,一些商家以雷锋为噱头的各种“秀”也层出不穷,很是热闹。这些高调、密集的“学雷锋”活动,固然能掀起一股助人为乐的旋风,但想让雷锋精神真正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单靠一些已经程式化的活动,无疑是不现实的。
对“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的“学雷锋”活动,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示例)我不赞同这样的活动。一阵风似的“学雷锋”活动难以持久,还会让人有作秀的怀疑,从而影响其社会效果。学雷锋重在内化于心,外现于行,贵在内心持久的善念,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发善举。经过多年积淀,雷锋精神被赋予了众多内涵,如钉子精神、奉献精神等。雷锋并不“高大全”,英雄也不需“伟光正”,只要存善念,行善举,人人皆可成“雷锋”,“学习雷锋日”不应单纯是纪念某个人的节日,而应成为我们所有人的节日。
解析 材料主要在评述“学雷锋纪念日”的程式化活动,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又不能使雷锋精神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题目要求对“学雷锋”活动发表看法,考生可以赞同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反对;答题时应注意充分阐述理由,注意字数限制。
一、选择题1.2012年7月20日《国学》杂志评论我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的嫡庶,权益分配,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无关的制度应是( ) A......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出题人:祁春艳审核人:沙建文(一)、1.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有多处错误,或标点不当,或有语病,或不连贯。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4分)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
2015届高三语文限时训练1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
《师说》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句子停顿,熟练朗读课文。 2.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
高三数学限时训练1.已知m1i1ni,其中m,n是实数,i是虚数单位,则mni2.一个长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个球的球面上,且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1,2,3,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3.在等差数列{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