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脱贫致富的思考”。
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肃南县皇城镇北峰村是一个以裕固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畜牧业是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以争建创业型支部、争当服务型干部、争做带富型党员,促群众增收致富的'三争一促'活动为载体,组织引导党员创先进、争优秀、作表率,全村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84元。
一、强素质、建班子,提高带动能力
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党员素质、强化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的突破口来抓。依托镇党校、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资源,以'学会一技、扶持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村'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积极把产业协会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着力提高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形成了'强本领、争先进、促增收'的良好风气。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努力拓宽选人渠道,把带头致富、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能人'选入村'两委'班子。同时,把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作为重点,培养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11名,将6名产业发展能人、优秀青年充实到村干部后备库,全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针对牧民群众对发展生态畜牧业'坐、等、观、望'的实际,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引领党员示范户推广细毛羊集中舍饲喂养,舍饲喂养的细毛羊每只经济效益比天然放牧的至少增收200元。在党员示范户的带领下,牧户发展生态畜牧业,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日渐高涨。
二、亮身份、比贡献,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坚持把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盼的民生问题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我村牧业点分散,牧民群众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反映解决的现状,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筹资60多万元,建起了300平方米的村级阵地,设置了党员服务室、文化娱乐室、信访接待室等,阵地功能日趋完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们大力推行以村干部联片抓点、村两委班子成员联院抓户、党员骨干联户包人;村干部工作接访、随机走访、民意暗访为主要内容的'三访'制度,并建立了'有事找党员'帮扶机制,根据党员特长,组织无职党员设立民意收集岗、民政监督岗、社会治安联络岗、计划生育监督岗、草原生态管护岗和民事纠纷调解岗6个岗位,进一步拓宽了掌握和解决群众诉求的工作平台,方便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形式。活动开展以来,全村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80多件,调处矛盾纠纷60多起。针对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结合公开承诺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四亮四评'活动,通过党务公开栏、党员服务公示牌等渠道,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全村党员主动走访'找'难题、开门纳言'征'难题、分层梳理'定'难题、争先恐后'领'难题、千方百计'破'难题,使党员干部找准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服务群众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使30多件影响我村经济发展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得到解决,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三、明思路、调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我们坚持把发挥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采取党支部引导、党员干部领办、致富能人带头、群众自愿联合的方式,组建了肃南县绿牧场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按照'支部+合作社+产业+牧户'的运作模式,把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牧民富在产业链上。针对合作社缺技术少资金等情况,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120余万元,建成占地5600平方米的畜产品交易市场1处,多功能库房1座,高标准屠宰车间1座,冷冻冷藏库房1座,羊舍2座,储毛棚1座,购置冷冻冷藏设备4套,牛羊肉经过加工远销河南、宁夏等地,每公斤平均价格比本地市场高出4元以上。同时,通过内请、外聘等方式适时向合作社派遣科技特派员、法律咨询员、信息服务员等人员开展咨询帮扶服务。今年,我们又与本村在外务工能人联合,以固定资产入股的方式成立了肃南县皇家牧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智力引、政策扶、资金帮、技术撑等措施,全村90%的牧户依托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产业化经营走上了致富路。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开展'把协会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协会致富带头人、把协会中带头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活动,注重把有开拓精神、市场经验丰富、'双带'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推选为专业合作社班子成员,针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组建了细毛羊生产党员技术服务队,通过分片驻点的形式,积极为群众开展绵羊人工授精、疫病防治、羔羊育肥、机械剪毛、分级整理及上市拍卖等实用技术培训,并投入资金配套机械剪毛棚、剪毛机、分级台、打包机等设备60台(件),努力提高高山细毛羊产品的综合品质,打造出了在县内外享有盛誉的'赛美努'、'九排松'畜产品品牌。近三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1000元多元,年均增幅达15%以上。《>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2015年增收致富计划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地委"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我局于3月15日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增收致富工作。为更好的推进增收致富工作进行,建立......
某村农民增收致富计划一、现状某村289户1383口人970亩耕地。经优化调整我村农业已初步改变了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开始形成了农产品、中药材共同发展的农业种植新......
**镇关于“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工作汇报按照*****号文件精神要求,以县委《关于在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中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方案》为指导,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农民......
农村致富论文: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乡广大农村妇女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肩并肩,手拉手,充分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她们积极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
创新人才培训机制推动农民致富增收2011年,罗山县铁铺乡紧紧围绕“人才强乡”战略,创新培养方式,搭建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机制,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示范的农村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