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黄考_人中黄考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2:38: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花黄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中黄考析”。

花黄考 天涯白鹿

摘要

北朝《木兰诗》里,木兰替父从军,征战十多年告别沙场。她回到告别已久的闺房,听说旧日战友前来探望,就急忙“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可以看出贴“花黄”是当时妇女的一种化妆方式。本文试图大量的传说和文献资料中找到“花黄”这一风俗的历史源头,探讨它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为国学研究作点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 花子 花黄 起源 沿革

一、关于花黄的起源

花黄一词。一般认为,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诗经》和早先的史学作品中就没有。有文字记录的都自于南北朝时期,所以花黄起源于南北朝或更早些是有根据的。

经过笔者的查阅和研究,“花黄”这一风欲的起源有以下三种说法:

1、起源于佛教说。南北朝时全国大兴寺院,塑佛身、开石窟蔚然成风。妇女们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也将自己的额头染成黄色,久之便形成了染额黄的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12、引进说。据南朝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记载:“张芸叟《使辽录》云:„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予按:后周宣帝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禁天下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官人,皆黄面墨妆,以是知虏妆尚黄久矣。”3看起来这种美容方法起源于胡妇,就是古代的洋美眉,在汉人中传播算是一种引进的文化。

3、起源于“梅花妆”

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了好长时间。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梅花妆”。原文如下:“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4

这种梅花妆很快流传到民间,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如五代前蜀时期诗人牛峤在《红蔷薇》中写道:“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说的便是这个典故。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南宋汪藻舟行汴中,无意中看见了水中画舫上的美人额妆,于是作《醉花魄》,在词中他以陶醉的心情吟咏道:“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

4、起源于上官婉儿的故事

晚唐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5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天后每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劄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上官婉儿本来就面容姣好,为了遮蔽疤痕,上官婉儿在脸上贴上两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犹如二龙戏珠,煞是好看。以致于后来宫中的年轻女子纷纷效仿,都在额头配以花钿,一个个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这大约是出于对本朝文化的极度情深,晚唐人认为花钿起源于唐朝。传说是美好的,但不能让人信服。

5、起源于“花子”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曹丽芳认为,如果追溯我国女子在面部描绘或粘贴装饰图案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起了,比如,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的脸上,就点有呈梯形状的三排圆点,河南信阳出土的楚墓彩绘木俑的眼皮之上也点有圆点,这应该是花钿的雏形,所以花钿的起源要远远早于民间所传说的那样,至少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有文献记载的花钿出现在秦始皇时期。唐末马缟《中华古今注》载:“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曹丽芳认为,“贴五色花子”指的就是粘贴“花子”面饰,“花子”即为后来的花钿。汉承秦俗,并受楚文化的影响,“花子”应该相当流行。三国时开始流行“靥钿”,这种特定位置的妆饰一直到唐朝还很盛行,晚唐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误伤邓夫人颊,医以白獭髓合膏,琥珀太多,痕不灭,有赤点,更益其妍……以丹青点颊,此其始也。”她认为,南北朝时,南朝兴起了“梅花妆”,这是一种形状特别的花钿。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里写到的“对镜贴花黄”的“花黄”,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女子额饰,应该是花钿的一个类型。2 我比较赞同第五种观点。民间传说不太可靠,历史的演变,总是应当用证据来说话。

二、花黄并非单一的名称

花黄,在古代用得最多的名字是“额黄”,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从南北朝至唐时,妇女爱在额间涂以黄色,作为点缀。因黄颜色厚积额间,状如小山,故亦称“额山”。唐时又有一种专蘸鸦黄色的,称为“鸦黄”。在古代诗文中的名称还有:“鹅黄”、“约黄”、“贴黄”、“涂黄”、“蕊黄”、“ 宫黄”、“宫额”。

1、鸦黄

如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宋刘过《满庭芳》词: “浅约鸦黄,轻匀螺黛,故教取次梳妆。”

2、蕊黄

见唐温庭筠《菩萨蛮》词: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张泌《浣溪沙》词: “小市东门欲雪天,众中依约见神仙,蕊黄香画贴金蝉。”

3、宫黄

宋刘克庄《贺新郎·再用约字》词:

“浅把宫黄约。细端相、普陀烟里,金身珠络。”

宋姜夔《角招》词:“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

4、涂黄

宋代诗人彭汝励歌曰:

“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5、额山

唐温庭筠《照影曲》:

“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樨俱含频。”“额黄无限夕阳山。”

6、约黄

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 “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7、额山 唐温庭筠:

“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稚俱含嚬。”

而很多学者认为,花钿、靥钿也是它的别名。唐诗人李端《赠郭驸马》中的女子是: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唐章孝标则在《柘枝》诗中描写了一位风姿绰约的舞姬形象: “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

温庭筠在《弹筝人》中写道:“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借花钿来传达女子命运的悲凉,最动人心魄的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被当作红颜祸水的杨贵妃被迫赐死在马嵬坡下。死时,她面上所贴的花钿、头上所戴的金钗散落了一地,死后也没有人为她收起。而那曾经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玄宗,此时眼看着心爱的人就这样死去,却救她不得,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头。只此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便道尽了杨贵妃死时的无比惨烈与死后的无尽凄凉。

这个花黄和花钿是一类的东西,但是严格讲起来还是有分别的,花黄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干脆用黄色的颜料直接涂在额间。而花钿(花靥)的用材和颜色都要多一些,最风行的还是红色黄色和黑色。这也是时代的演变使然吧。

三、历史的变迁

发端于秦汉,从南北朝直到宋朝,花黄的风习一直沿袭。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成公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虽然这是写的神女,但这段故事,也是历史和时代的反映。唐朝时,额黄依然流行,初唐卢照邻就有“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的诗句,晚唐的皮日休也有诗写道:“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唐代已是花钿使用的鼎盛时期,女子面部的妆饰有了多种颜色和形状。五代十国的服饰承袭唐代并且有所发展,花钿继续盛行。成书于后蜀的《花间集》中,在描写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妆饰容貌时,有很多以花钿写意的词句,如顾夐《荷叶杯》里写道:“小髻簇花钿,腰如细柳脸如莲。”甚至有女子把各种花钿贴满面颊,如欧阳炯《女冠子》词里写到的情形:“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到了宋代,随着崇尚淡雅之美风气的兴起,浓艳风格的花钿逐渐失宠;至元代,花钿终于淡出了女子的妆台。从此以后,唯有在一些传世的书画作品和考古发掘中,人们才能找到这种在古代曾经流行了一千年的时尚饰品的影踪。

我们不妨再引用一些诗词加以说明。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 “同安鬟里拔,异作额间黄。” 唐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诗: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禅袖太憨生。” 唐皮日休《白莲诗》: “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 “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另外如宋郭仲循《玉楼春》: “靓妆才学春无价,腮粉额黄宫样画。” 宋杨炎正《桂花》诗: “翠围侍女拥红幢,霞脸调朱笑额黄。”

诗歌记录了历史。而宋以后的诗歌作品中就没有这样的字眼了。

参考文献

1高春明, 周汛《中国历代妇女妆饰》ISBN:9787806164174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2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曹丽芳讲座稿:《古代女子的花钿》 3南朝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扫花网书库

4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卷三十269页《时序部十五·人日》之《杂五行书》

5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全集 江西文明网

花黄考

花黄考 天涯白鹿摘要北朝《木兰诗》里,木兰替父从军,征战十多年告别沙场。她回到告别已久的闺房,听说旧日战友前来探望,就急忙“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

一夜花黄散文

一夜花黄散文一直还没有离开深圳这座城市,所以也适应了这里一年四季的暗绿,对于那些嫩芽新发,花开花落的感怀,似乎一去十载在记忆里渐成一种遥远的回忆。这里没有故乡,也没有故乡......

又见菜花黄散文

又见菜花黄散文又到清明时节,又是菜花盛开时节。很多人看到菜花,就习惯的称之为油菜花,其实现在看到很多黄花一片的不是油菜,其实就是青菜开的花。在上海郊区能看到一整片一整片......

又见菜花黄散文随笔

又见菜花黄散文随笔春节回到家中,出门时,总能见着路边三两伫立着的油菜花苞蕾,一团一团的,伸长了颈项站在高处,每当风轻轻扫过,便摇头晃脑欢呼不止。我向来对菜花没有多少好感,就连......

菊花黄,黄菊花诗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菊花黄,黄菊花诗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花黄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花黄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人中黄考析 花黄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