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竹鼠价格”。
毛基灰色,背毛具有许多带白色的针毛伸出被毛背之上,颇似体背蒙上一层白霜,至体侧白色尖逐渐减少,针毛较粗硬,腹面纯褐灰色,部分有白毛斑,但腹毛稀疏,常显现裸露,耳毛棕褐,吻部色泽稍浅,灰白色。四足背及趾具褐棕色细毛。
4.头骨
与中华竹鼠无异,但有下述特征:(1)听泡较为低平;(2)鼻骨前端宽。前面看,其宽度超过相应前~骨的宽度,末端不尖,不成三角形;(3)鼻骨后端超过前~骨前缘;(4)眶骨部较宽,为腭长的28%(中华竹鼠平均为23%)。
5.牙齿
与中华竹鼠无甚区别,唯上门齿与腭骨成一锐角,略向前倾斜。我国南方有分布,国外于缅甸的东部及中印半岛与马来西亚等地。
三、大竹鼠(Rnizomys Sumatrensis Romles)(图3)1.别名
红颊竹鼠、红大竹鼠。2.外形
体形较大,成体体重2~3㎏,体长39.8㎝,耳短,但由于毛被稀疏,故仍清晰可见。前后足足掌部后面的两个足垫彼此连接。尾粗壮而长,无毛而完全~出,尾长约为体长的40%,约等于后足长的2.5倍。雌性乳式2—3=10,胸部2对,腹部3对。
3.毛色
毛被稀疏而粗糙,面颊(从吻周到耳后)淡锈棕色或棕红色。额枕和颈背中央有一~形暗色斑,体背和体侧为淡灰褐色。腹面毛被非常稀少,常可见到皮肤。喉胸部纯褐色,腹部灰白色。四肢和足背纯褐色。尾乌褐色,但尾尖常呈棕黄或淡黄色。
4.头骨
与中华竹鼠无异,但颅全长大于8.5㎝。5.牙齿
与中华竹鼠无多大区别。唯与齿~长大于上齿列长的1.5倍,第一上臼齿一般大于或等于第二上臼齿。
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有分布。国外分布于马来西亚,中印半岛和缅甸等地。
另据史料记载和动物学家分类,我国还有2种竹鼠,即暗褐竹鼠(Rnizomys uardl Thomas),形态与中华竹鼠相似,体重1.6㎏,通体暗烟褐色。分布于云南西部和贵州东北部。另一种为小竹鼠(Cannomys budins),是竹鼠科中最小的一种,体重262.35±20.47,全身为棕褐色。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热带地区。
竹鼠是草食性动物,人工饲养以农作物鲜秸秆为主要饲料,不需加工和粉碎,是粗纤维利用的佼佼者。可以说,在目前的养殖动物中,还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像它这样耐粗饲料。野生竹鼠的驯养成功,为开发利用我国乃至世界的丰富秸秆饲料资源,培育了一个新的优良品种。他是养殖业上盛开的又一朵奇葩。
第二节 经济开发价值
《本草纲目》记载:“竹馏,食竹根之鼠,形大如兔。”馏是形容它形体的肥胖,是指它的味美,竹馏肉有补中益气,荣养宗筋,温肾,滋阴壮阳,固本生津,消肿毒。脂肪炼油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现代科技研究也证实竹鼠的脂肪、脑、胸腺、肝脏等是制备一些生物药品的珍贵原料。近年来利用现代生化制药技术,以竹鼠提取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或因子作为生化药物制剂,如亚麻酸、胸腺肽、促肝细胞生长素、软骨抗癌活性因子等,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和肝炎等多种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引起药物专家和生化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成为生化制药的重点攻关领域;另外,还利用现代化高科技,已开发出特效治哮喘、治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的药品,其骨可代替虎骨,已制成鼠骨酒。所以,竹鼠具有极高的药用保健价值。
竹鼠肉质精瘦,肥而不腻,鲜美可口,为野味上品,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据测定,它含粗蛋白含量为57.78%、脂肪为20.54%、灰分为17.36%、粗纤维为0.84%、水分为3.84%,还富含磷、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其中蛋氨酸、特别是精氨酸的含量比畜禽及水产品都高。用普通烹调方法即可做出各种味道鲜美,甘香扑鼻的鼠肉佳肴。尤其是竹鼠肉富含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一种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胶类有机物,是构成人体皮肤、筋、腱、牙齿和骨骼等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约占人体总蛋白的1∕3,是机体必须摄取的营养物。从竹鼠肉中摄取胶原蛋白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正常活性,进一步降低细胞可塑性衰老,增强皮肤弹性,防止皮肤干燥、萎缩、皱纹等。改善机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抗衰防老。其抗衰老功能是大米的400倍。竹鼠肉是一种有益健康和美容的天然补品,被视为山珍极品。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的古墓中发现有许多罐芒狸肉干,分析认为当时的芒狸肉干已成为达官贵人的滋补珍品。目前,食竹鼠已发展成为新潮美食,从家庭餐桌登上了高档酒家的宴席,为饮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此外,竹鼠是无汗~动物,其皮毛细软,光泽油润,底绒厚,是制裘衣的上等原料。其皮制成的夹克,长大衣在市场上极为抢手,竹鼠的须是制作高档毛笔的原料,货源紧张,供不应求。人工饲养竹鼠不受点和水源的限制,在5~32℃的温度范围均能正常生长繁殖。所需设备简单,规模可大可小,在一般空闲的地下室,普通房屋内,建造水泥地(60㎝×60㎝×60㎝),或用废铁桶、瓷缸均可饲养。一只繁殖用母竹鼠需圈舍面积0.36㎡,配种舍0.72㎡(1.2m×0.6m),断奶竹鼠或育成竹鼠可群养,一般10只一群,需圈舍面积1㎡。饲养竹鼠的饲料来源广泛,廉价易得,米饭、玉米、红薯等是精饲料,鲜玉米秆、高粱秆、玉米蕊、甘蔗蔸(尾),部分蔬菜茎、节芒果秆(根)、嫩竹(叶)等是主要的粗饲料,一只竹鼠每天需粗饲料300~400g,精饲料30~50g,一只种竹鼠年需饲料费30元左右,年繁殖三胎,每胎产仔2~5只,年产仔最高可达20只以上,从出生到长成体重1000g的商品竹鼠需5个月,需饲料费8~10元,按目前市场最低售价40元/㎏,每只可获纯利30元,一个劳力可饲养管理200对种鼠,年可获纯收入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第三节 生活习性
竹鼠是营洞穴生活动物,具有许多适合洞穴居住生活的特点。野生竹鼠多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山间竹林、芒草、棕叶芦、野生甘蔗丛生的河谷地、草坡、稀树冠木林以及常绿阔叶林中竹子丛生的地方。多在比较松软、干爽的山坡、谷地上掘洞穴的习性,鼠在洞内时洞口用松土堵塞。啃食多种芒果根(茎)、山姜子、野甘蔗和竹的根茎、阔叶林树皮、根皮,尤喜食多种芒果根和籽。
一、活动规律
竹鼠白天及夜晚均可活动,但夜间活动频繁。是典型的夜行动物,虽然眼小,目光短浅,但夜视能力强,善于夜间活动。据观察,其活动规律可分~食活动期和休息期。一天中,0:00~2:00为第一活动采食期;4:00~5:30点为第二活动采食期;9:00~10:00为第三活动采食期;15:00~18:00为第四活动采食期;20:00~23:00为第五活动采食期;其他时间为休息期。
二、温度要求
温度对竹鼠班的活动、生长、繁殖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汗腺极不发达,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夏天酷暑,冬天严寒,而野生的土层下居室温度变化较地面稳定,所以最适宜的生活温度10~28℃,如果驯化饲养,野生地下居室与人工饲养在地面筑构居室,冬、夏有一定温差,应根据天气变化给予人工调温。根据湖南省双牌县竹鼠研究所临床记载,温度超过32℃以上发情配种受到影响,超过38℃极易中暑死亡。温度低于5℃以下时,竹鼠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下降,产仔成活率降低。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活动迟缓,摄食减少。
三、湿度与水分需求
竹鼠喜凉爽、干燥、洁净处生活,水分是竹鼠维持生命、生活的重要物质。但竹鼠与其他~齿类动物有所不同,汗腺极不发达,调节体温和水分代谢的能力差,无饮水习惯,维持生命、生活所需的水分,靠从食入的饲料中摄入是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应十分注重饲料中含水分量,饲料中含水过多易造成腹泻,含水分过少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粪便干硬、颗粒小、呈暗黑色。此外,饲料中水分不足还影响到生长和毛色的变化,毛色枯燥变黄褐色,生长缓慢,体形较消瘦,甚至导致体液电解质失去平衡,出现神经症状和死亡。所以,正确掌握饲料的含水分量是竹鼠养殖成功的关键。
四、食物特性
很不适应,反应迟钝,此是即将事先准备好的铁丝罩将它罩住,然后将铁丝罩慢慢移动,让尾露出,手抓住尾巴松开铁罩迅速提起放入铁笼内,若是雌鼠应看一下乳头是否光滑湿润,乳头周围毛是否稀少,乳头外露,若有上述表现,则可能是一只哺育期的母鼠,洞内有幼鼠,需挖洞取出。
二、挖洞捕捉法
挖洞捕捉是一种较常用的捕捉竹鼠的方法。挖洞应在夏末初秋季节进行,此时是竹鼠活动频繁的季节。但在挖洞前一定要先做好调查,如断定洞内有无竹鼠,方能动手挖洞,竹鼠的洞系由土丘、洞口、取食道、避难道、窝及厕所组成。挖洞一开始时,竹鼠一听到响声,立即逃至避难道,此时就不必去挖其它通道,而只需寻找它的避难道,继续挖避难道便可捕捉竹鼠。避难道一般只有一条,但有个别竹鼠的洞穴避难道也有两条,即在避难道上另有一条分岔的避难道,宽度与取食道相似。这时循道洞挖下去,很快就能捕捉到竹鼠。
图
三、踩板箱擒鼠法
在秋、冬季节,竹鼠洞穴较深,人工挖掘洞穴费时费力,可以采取用踩板箱捕捉竹鼠。一般在确定洞穴内有鼠后,将洞口的泥土铲开,然后把木箱对准洞口安牢,同时检查周围是否再有出口,如有就用石头堵死,迫使其往装有踩板箱洞口钻,进入木箱待捕。捕鼠木箱的规格是,长100cm、宽20cm、高16cm,两头是活闸门,在闸门背面中间钻一小浅眼,并在木箱的上盖外面顺着木箱的长度,在正中刻一线槽,在线槽中间钻一小孔,用1米长的细绳两端各拴一小圆钉。在细绳中间拴一根7——10cm长的细绳,深入箱底拴住踩板,当竹鼠进入箱内踩到踩板,便带动两头活闸门上的小圆钉脱离闸门,使闸门自行下垂,将竹鼠关在箱内,此方法使用方便,对竹鼠无损伤。
四、烟熏捕捉法
砍一段大竹筒,一头留节,一头开口,从开口处放入箱壳,在有节一段作一小孔,再插入一根中间空的细竹竿,然后点燃稻壳,放入洞内,有细竹竿一端留在洞外,然后用泥封好洞口的空隙,并嘴对小竹竿,口用力吹气,使烟雾进入洞穴,在竹鼠难以忍受的情况下,会从后洞爬出。使用此方法,应注意在点火之前对其它后洞堵死,只留一个出口,但要注意不能烧成明火。鼠被熏出后,竹筒内未燃烧完的稻壳应用泥土扑灭,以免引起火灾。
五、灌水捕捉法
用水往竹鼠洞穴里灌,当水灌满整个洞穴后,竹鼠被逼出洞来。采用此法必须注意,一是水源方便,二是灌水务必要满,不能停停灌灌,否则不一定灌出竹鼠。二是竹鼠的洞穴一般选择在山坡上,有一定的坡度,所以在灌水前将下面的洞一定堵死,不然渗水,如果在坡上或者侧面有多个出口的话,应全给堵上只留坡上较高位处一个洞作灌水口。灌满后经10——30min,竹鼠忍受不了,便会爬出洞口,这时即可捕获。
第二节 野生竹鼠的驯养
一、疗伤
无论是自己捕捉的,还是山区市场收购的野生竹鼠,驯养前均应仔细检查是否有伤,并根据伤势轻重区别对待。若只伤皮肉,可按一般外科处理,涂擦消毒碘酊或口服消炎类药物,一般伤口3——4d就痊愈。如有重伤例如四肢骨折等,可采用石膏绷袋固定,若通过治疗没有好转或者无治疗价值的应尽早作商品鼠处理。
二、应激反应的处理
竹鼠被捕后由于居室、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而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表现拒食而死亡。临床采用弱光或暗室饲养,可降低应激反应强度,提高捕捉后成活率。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长沙南马科技开发公司康梦松等的试验差异见表表
据观察,在暗室加稻草覆盖的情况下,竹鼠建筑成稻草窝巢,隐居其中,仿佛回归了自然,再投食竹鼠最喜吃的芒根,拒食时间最短,发病率低,捕后成活率高达96%。相反,采用开放式饲养,因处于惊恐之中,拒食,腹腔水肿,经解剖和细菌培养,没发现严重的败血症和致病细菌,出现以应激反应为主的变化,表现为实质性的器官出血和腹腔积水。所以采用暗室加稻草覆盖,则可以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捕后成活率。
三、驯食
野生竹鼠野性强,对环境和生活适性的改变有一个抗逆性过程,若一捉来就马上投喂人工配合料,大多数则会出现拒食而死亡。因此需有一个驯食的过渡期,据康梦松等的试验和双牌县竹鼠养殖示范场的临床体会是先以竹鼠最喜欢吃的冬芒草根、嫩竹笋、竹叶为诱食辅以玉米、米糠拌饭或者馒头等精料,逐渐增加物质种类,最后添加营养元素,如矿物质、氨基酸和微生物,最后定型于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混合饲料,达到人工控制营养的目的,既不使营养过剩而浪费,又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发挥生长潜力。
四、合群驯养
合群驯养的目的在于改变野性,使竹鼠变得温顺,便于人工操作,并组成新的家系,因为野生竹鼠是终生配对,拒绝临时组合配偶,或者争斗不休,或者拒绝交配。
临床可采用二种方法,一是家系驯化,经过拒食和食物过度后,即组建新家系一雄二雌,居住面积0.3平方米。三个内室,面积为0.12平方米,供作竹鼠卧室。外室0.18平方米,供运动和采食。二是合群驯养,合群池为1平方米,不设内室,开放饲养,驯食后按一雄二雌的比例,放于5组,即5雄10雌,为了减少合群初期的争斗次数,池中放入7——8个空心砖,作为被攻击方的临时庇护所。
毛基灰色,背毛具有许多带白色的针毛伸出被毛背之上,颇似体背蒙上一层白霜,至体侧白色尖逐渐减少,针毛较粗硬,腹面纯褐灰色,部分有白毛斑,但腹毛稀疏,常显现裸露,耳毛棕褐,吻部色泽稍浅......
养殖竹鼠一、竹鼠的开发价值 1.可供食用。竹鼠食性洁净,肉质细腻精瘦,味极鲜美,为野味上品,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据测定,它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54%、粗......
养殖竹鼠一、五大优点 与其他养殖项目比较,人工饲养竹鼠具有五大优点:1、不与人争粮,也不与牛、羊争料。竹鼠与家鼠不同,它以植物根茎和农作物秸杆为主食,吃粮极少,精料用量仅为肉......
竹鼠养殖一、竹鼠简介芒洞老鼠,学名竹鼠,又称竹馏、芒狸、竹狸、竹根鼠、冬毛老鼠、芭茅鼠等,啮齿目竹鼠科的通称,因主要吃竹而得名。它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毛皮绒厚柔软,有......
竹鼠养殖项目报告前言东方红林场位于凤冈县进化、琊川、蜂岩三镇之交界处,距县城45公里,交通方便,平均海拔1200米,全年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45%,森林资源丰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