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参考方案_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2:07: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路基沉降观测参考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本文由bing2la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1.4 过渡段: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过渡段:路桥、路遂、路涵、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1 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2.1.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 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变形等 情况调整或增设。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2.1.2 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 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 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分析。分析。2.1.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地 50m; 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 5m 的路堤可放宽到 100m; 100m; 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2.1.4 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 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 6 个月。个月。根据观测结果,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做为 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2.1.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 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 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 成果。成果。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 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根据地形、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曾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地质条件、地基压缩曾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 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路堤填高

序号 1 观测内容 路基面沉降观测 观测元件 观测桩 观测点数量 断面间距 3 个/断面 50m 附注 地势平坦、地 基条件良好 地段可 100m 根据工点工 期等具体情 况适当增设 2 基底沉降观测

沉降板 1 个/断面 200m 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 地段及路基填高≥3.0、2.2.2 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5m 地段及路基填高≥3.0、地基压 缩层厚

顺 号 观测内容 观测元件 观测点数量 断面间距 附注 地势平坦、地 基条件良好 地段或高度 小于 5m 路堤 地段可 100m 地基面横坡 大于 1: 时,5 每个断面埋 1 路基面沉降观测

观测桩 3 个/断面 50m 2 路堤基底沉降观测

沉降板

1-2 个/断 面 50~100m 3 路堤基底全断面沉 降观测

剖面沉降管 1 个/断面 4 改良土填土沉降观 测

单点沉降计 1 个/断面 200m 设2个 一般地段和 各类过渡段 路基 25%的剖 面埋设剖面 沉降观测管 作校核剖面,校核剖面基 底同时布置 沉降板与剖 面沉降管。根据改良土 工点、土质等 具体情况,且 改良土路堤 填高大于 5m 时适当增设。

2.2.3 路堤加载预压地段 项布设断面及点,路堤加堆载预压地段按上述表 2.2.2 项布设断面及点,其中路基 面沉降观测在路提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在基床底层表面两侧设观 面沉降观测在路提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待预压卸 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2.2.4 土质路堑地段(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 2~3 土质路堑 含基岩全风化层)50m,地势平坦、100m; 个/断面,断面间距 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 100m; 断面,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同时在换填底面埋设单点沉降计观 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2.3 2.3.1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观测元件的选取、观测元件的选取

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路基面采用观测桩观 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

对于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对于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应 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仪器企业厂家 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 应具备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并 应具备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均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埋设。埋设。沉降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 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2.3.2.1 沉降观测桩(点):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基 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 埋设规格见下 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 3.2m 处。埋设规格见下图。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 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沉降板: 由钢底板、厚壁镀锌铁管)2.3.2.2 沉降板: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 φ40 ㎜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 ㎜、壁厚不小于 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 ㎜、壁厚不小于 4 ㎜的硬 PVC 管)组 ㎝,厚 ㎝;具体按武广客专路基大样 成,钢底板尺寸为 50 ㎝×50 ㎝,厚 1 ㎝;具体按武广客专路基大样 图集中的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 图集中的图样焊接组装。量沉降板标高变化。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 10 ㎝,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 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 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 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 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 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1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 套管,为宜,接高量。接高量。单点沉降计: 2.3.2.3 单点沉降计: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 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 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φ108 或φ127,127,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φ 钻孔垂直,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 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 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剖面沉降管: 采用专用塑料硬管,2.3.2.4 剖面沉降管: 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 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 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

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槽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槽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 起始端管口标 高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高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 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中粗砂找平,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中粗砂找平,表面回 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保护。填 5cm 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保护。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2.3.3 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埋设观测元件的种 类、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和 2.1、2.2 条中原则由设计、施工、监理 数量,2.1、条中原则由设计、施工、方在现场核查确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见沉 方在现场核查确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见沉 》,降观测降观测-01 表。1mm,0.1mm; 2.4 沉降变形的水准测量精度为 1mm,读数取位至 0.1mm; 剖面 8mm/30m; 1%,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 8mm/30m; 单点沉降计观测精度为测量值的 1%,灵敏度为 0.01mm。0.01mm。的规定。2.5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2.5 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 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表 2.5 观测阶段 一般 填筑或堆载

沉降量突变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第 1 个月 第2、3 个月 堆载预压或 路基施工完毕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频次 一次/天 2~3 次/天 一次/3 天 一次/周一次/10 天 一次/2 周 一次/月 3 个月以后 6 个月以后

第 1 个月 无碴轨道铺设 后 第2、3 个月

一次/2 周一次/月 3~12 个月

一次/3 月过渡段沉降观测 3.1 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个月。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 6 个月。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3.2 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 15~ 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起点 5~10m 处、15~25m 处、50m 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 路基面观测断面,个观测桩。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 3 个观测桩。3.3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个观测桩。断面设 3 个观测桩。1mm,0.1mm。3.4 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 1mm,读数取位至 0.1mm。的规定。3.5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2.5 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 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4 沉降变形测量 4.1 一般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根据《 4.1.1 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 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的要求,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点 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4.1.2 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 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二等水准测 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

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统一规划为二等水 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准基点上。准基点上。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 4.1.3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 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 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 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 4.1.4 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 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4.2.1 观测水准基点的布设

等水准点(我队管段范围内的水准基点采用设计院提供的 12 个Ⅱ等水准点(设计院提 BSⅡ 504~BSⅡ 515)。供的应急高程控制网中 BSⅡ-504~BSⅡ-515)。4.2.2 工作基点的布设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按照两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200m、布设工作基点。大于 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 100m 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采用设计院提供 个水准点(SJTK13~SJTK26)。的Ⅱ等网及在其基础上加密的 14 个水准点(SJTK13~SJTK26)。

观测网中,对工作基点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4.2.3 观测网中,对工作基点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 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4.3 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4.3.1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监测已 相邻基准点 每站高 往返较差、测高差 高差中误差 差中误 附合或环线 较差(m(mm)差(mm)闭合差(mm)m)1.0 0.3 ≤0.6√n ≤0.8√ n 等级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 要求 DS05 或 DS1 型仪器,按 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 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等

4.3.2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等级 二等

高程中的误 差(mm)±0.5 相邻点高差 中误差(mm)±0.3 观测方法 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 量

往返较差、符合 或环线闭合差(m m)≤0.3√n 4.3.3一、二等水准测量仪器及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一等 二等 仪器 DSZ05、DS0 5 DS1、DS05 视线长度(m)≤30 DS1≤50,D S05≤60 前后视距差(m)≤0.5 ≤1.0 在任一测点上 前后视距差累 计(m)≤1.5 ≤3.0 视线高度(下丝读 数)(m)≥0.5 ≤3.0 4.4 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4.4.1 一般要求 4.4.2.1 沉降观测资料表 沉降观测1)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 沉降观测-01 工点沉降观测断面、沉降观测2)沉降板观测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2 沉降观测3)路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3 沉降观测4)单点沉降计测试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4 沉降观测5)剖面沉降管测试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5 6)绘制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时间—沉降曲线 绘制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时间—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03 附 1 沉降观测7)绘制路基面沉降时间—沉降曲线 沉降观测-03 附 2 绘制路基面沉降时间—

注:对于预压地段,在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表的表头中可增加有关预压土情 对于预压地段,况(预压高度、预压时间等)。预压高度、预压时间等)。

观测点的平面、4.4.2.2 观测点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图及控制点与观 测量。测量。标石、4.4.2.3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4.4.2.4 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 4.4.2.5 观测记录本(簿)观测记录本(平差计算、4.4.2.6 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3.4.3 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 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 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 5mm/天、竖向位移大于 10mm/天 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3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与要求 3.1 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3.1.1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根 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3.1.2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a.基底沉降监测:每 2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b.地表沉降观测: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 40m 左右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 2 个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起始位置各设一 个观测断面。c.路基面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 桩采用 C15 混凝土桩,每 1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并保证每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2)路堤 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路基横向结构物两侧均应设置沉 降观测断面。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 2 个观测断面。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 1:5 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 1 个横向观测断面。5)软土及松软土路堤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 20~50m,在两侧坡脚外约 2.0m、10m 处设水平位 移观测木桩。3.2 观测点设置原则 3.2.1 为有利于观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 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3.2.2 为了能够反映出路基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 观测的位置。特别要考虑到因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3.2.3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 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3.3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3.1 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采用 C15 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 0.1m),其中埋设Φ

16mm 钢筋一根,桩长 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 0.55m;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 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桩周 0.15m 用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 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3.3.2 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20mm 钢管)及保护套管(φ50mm PVC 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 30cm×30cm,厚 8mm。采用二级测量标准 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1)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地板地段置 于板顶面;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 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 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 作。3)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 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0.5m~1.0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 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 管外接头连接。4)接长 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路基沉降观测

5.1.18.路基沉降观测路基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轨道工程的施工时间。对所有路堤的地基沉降采用在地基表面埋设沉降板测试,路基面沉降采用在路基表面埋设观测桩测试,路堤和......

沉降观测

7、边坡土体、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地下设施等的变形(包括水平位移、沉降、倾斜及裂缝)观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和行业标准《建筑表现测量规程》(JGJ/......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1) 工程开工后,进行对地基土变形、人工降水等对临近建筑物的观测、监护,由业主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观测。2)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时,应及时埋设沉降观测点,具体位置设计现场定。......

001沉降观测方案

建业百城天地沉 工程名称:建业百城天地施工单位:上海九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降 观 测 施 工 方 案2018年5月20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沉降观测点布设 -......

沉降观测方案范文

沉降观测方案范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

下载路基沉降观测参考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路基沉降观测参考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