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在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南雄市梅岭中学
龚模洲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赋于物理教育新的内涵,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是主要是总结了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与做法,从课堂上、实验中、及对学生的评价方面阐述如何激兴趣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兴趣的主要因素;创设环境增强探究能力;推动力;大胆遐;利用培养实验能力。
正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古人形容行走蜀道的艰险,作为基础理论的初中物理,许多学生在学习时甚感吃力,颇有蜀道之感,甚至望而生畏,丧失学习信心。而学生的成效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兴趣有密切的关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摆在教师面前的首道门槛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得当,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主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新编的物理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富有特色。学生对新颖适度的教材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是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因为只有学生了解的东西才能激发起其兴趣。二是必须能给予学生新的知识,因为只有新的东西,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据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善于安排处理前后联系的教材,赋予抽象内容的生动情节,去讲授新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中。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一)、把握起始课。
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关键是上好起始课。因此,对这种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课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怎样用力也不能吹开用线吊着的间隔5—6厘米的两个乒乓球,越吹它们反而靠得越近。4.天女散花(同电相斥现象)。5.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此外,还可以向同学们讲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1.一杯热水冒“白气”,冰棍也冒“白气”。2.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气”,夏天却看不到。3.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在这种课的最后,又讲了一些物理的趣闻和科学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大家兴趣盎然。课后,让学生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家庭作业中布置学生写“你所看到的物理现象。”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
(二)、创设一些新颖的、意想不到的探究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他们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往往会对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和爱好。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意想不到的情景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气体压强”一节中,对于固体、液体产生的压强学生都能较明显看得到或感觉得到,而对于气体压强产生极其威力学生却不易感觉到。我们在这节中特意安排了一系列“探究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兴趣,我首先将已装有一熟鸡蛋的广口瓶展示给学生看,他们觉得奇怪:鸡蛋比广口瓶的平口要大,它是怎么掉进去的?况且是鸡蛋完好无损的。他们疑惑,他们讨论、他们猜想。接着老师表演给他们看,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现形了。接着老师又问:有什么办法将鸡蛋完好无缺地拿出来?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答案五花八门。最后,老师把装有鸡蛋的广口瓶放入密闭的罩内抽去罩内的空气,鸡蛋又掉出来了。实验使学生惊讶不已,还是大气压大显神威!这就是神奇的物理、这就是物理的奥秘、这就是物理的魅力所!这样一来大大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安排了一系列实验 “巧断竹筷”、“水蔓金山”等。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以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从生活中引出材料,通过实验探究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培养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刚刚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就是着力于教育新形势下的改革,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的新理念。特别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不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而是要求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新课标》的实施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指出新的思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浓厚的兴趣,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学生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唾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三、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
《读者》杂志2004年第20期发表了冯音捷、阎庚函的文章《人的情感规律》,这篇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情感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作用,对应于新课标,应该给我们很多启示。文章中首先介绍了一个实验,科研人员把一个电极安装在小老鼠的大脑中,电极的连接点可刺激鼠脑产生“愉快”的情绪。电极由一个小老鼠够得着的踏板所启动。偶然之中,小老鼠踩到了踏板,体会到了一次“愉快”的情绪。只一次,小老鼠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小老鼠不停地去踩踏板,一天要踩上几千次。对于人来说,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鼠如此,人更如此。人的情感丰富复杂、时时存在,所以,人的情感对人行为的控制力更大。人的情感通过人的潜意识左右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人的潜意识总是推动人去寻找愉快的情感和避免痛苦的情感。这是情感把握行为的一个普遍规律,这个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教师要想让学生去努力学习,就要利用这个规律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比如,你的学生完成了一项任务、做对一道题目、有了新的想法,你就要把心中的欣喜表达出来,用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使学生愉快。你把愉快的情感同你想要的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你想要的行为就会延续。反之,如果你虽然心中欢喜,却无法联系和延续。
四、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和重大发现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于蓝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没有蓝,青就变成无源之水,胜于蓝就是较前高也一筹。因此就要求不能受原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就要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物理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循规蹈距,书上写什么,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全优,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充其量他只能出色地重复别人的过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鼓励学生浮想联翩,能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勤鼓励,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对于钻牛角尖的问题要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正确轨道。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应要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回答不出的问题有责任刻苦攻坚,给学生以答复。例如:有的学生学过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后问道: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来扒就能推动,都是有力作用到物体上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却后者却能改变?还有自己抱不起自己,抱别人却能抱起?
有的学生学过简单机械后就问教师:是不是越省力的简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就越高?有的学生学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后就问:电流表为什么不能并联到被测电路的两端?电压表为什么不能串联到被测电路中?如果电压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电流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有什么现象?能不能达到测量的目的?总之,教师要努力提供思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常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五、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把自己所得有限的知识与生活中各种事业联络起来,并且形成一种能力,把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生平所做的一切事业上以收成效。他们的态度和兴趣养成后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不至于消灭了。”①从现代教育控制论观点来说,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习的必要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能经常得到反馈的激励,提高和巩固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① 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24页 ② 张民生主编的《中学物理教育学》。
2008年4月1日
探究实践中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摘 要:中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间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起始阶段,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开始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因而培养学生的主体......
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本人已参加工作12年,一直担任物理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总是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些学生一点就通,有些学生手把手教都不懂。怎么......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在教学过程,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没有兴趣,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
提高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学科,学好物理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学科的前提。托尔斯泰曾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