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美丽的小兴安岭赏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边读边想像画面、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同时借助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并逐步学习这种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复习(课前板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小兴安岭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记得它在哪儿吗?(点击课件,出示小兴安岭位置图)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
2、创设情境
(点击课件,出示小兴安岭风貌)放眼望去,这里到处都是绿树,真可谓树的海洋。今天学习完课文,就请你来当“小导游”,为我们北京的游客们介绍小兴安岭,好吗?
二、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当好导游,首先得熟悉这个地方,请你都来读读课文,再来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读课文、汇报,师相应板书)
树的海洋、四季景色诱人、大花园、巨大宝库。
(2)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段式,将小兴安岭的特点突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2学习第一段,品词朗读。
过渡:先让我们走进这片绿色的海洋去感受一下,请你自己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预设:①突出“数不清”,说明数目多
②“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小兴安岭非常辽阔
③“绿色的海洋”突出了颜色,“海洋”也能说明小兴安岭非常辽阔
④省略号说明树的种类有很多。
指导朗读1: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种类超过千种,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啊!
指导朗读2:一望无际、一碧千里,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时我国最大的林区,他们集中了全国木材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三、细读品味,体验美景。
小兴安岭的四季都是那么美丽,那么诱人,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小兴安岭的四季美在哪里吧。小导游们,快拿起书,读读你喜欢的段落吧,看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张描述美的嘴巴,让大家都想随着你一起去游览。
你喜欢哪一季节,就学习哪一个季节的内容。
老师这里有学习提示,请你先来看一看(出示学习提示)
作者第一段就突出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树木,那么这些树木在各个季节中有什么特点? 每个季节都介绍了哪些景物?用括号标画出来。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美在哪儿?
(学生汇报哪一季节,教师就引领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季节。
三、1春天——生机勃勃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① 抽出、嫩绿”
提问:抽出”是什么意思?(长出)
换成“长出”行不行
小结:作者在这里用“抽出”一词不仅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而如果用“长出”一词,就未免显得直白,缺少情趣。提问: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嫩绿”是什么意思?(像刚长出来的树叶那样的浅绿色。)
②指导朗读。“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天景色的特征,是那么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师范读。生齐读。)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面的影子。”
① 拟人的修辞手法
“散步、欣赏”这两个词语本来是描写人的神态的,作者却用来描写小鹿,显得十分可爱。② 有的„„有的”句式
③指导朗读
小鹿非常可爱,下面我们用活泼,愉快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
发挥你的想象,尝试运用拟人的手法,还会有那些小动物在哪做什么?(小兔子在绿绿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青草,小猴子在树上蹦来蹦去„„)
全段指导朗读
第二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这是生 机勃勃的美,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你自己练习读读这段话。
积累语段
哪位小导游最喜欢春天的小兴安岭,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介绍呢? 小结过渡
听着大家的朗读,可以看出,大家好像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里。
是啊!我们还没看够春天的美景呢,夏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谁喜欢这个季节的景色的,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说吗?
三、2夏天——葱葱茏笼
听说北京的游客要来,夏天的景物一下子跑了出来,太着急跑乱了顺序,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并说说你的理由。(出示打乱顺序的四句话)
第一句:描写树木、森林
第二句:早晨雾色中的森林
第三句: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草地上 第四句:草地上的野花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①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在这句话中,“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
“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密很多)
这两个词写出了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②
②提问:在这个句子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它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封)
提问:“封”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的意思,请你来判断一 下,应该选用第几个意思?(出示字义:封闭;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古时帝王把爵位或称号赐给臣子)。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封”在课文中是“封闭”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行?和你的学 习伙伴讨论讨论。(“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 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用得恰到好处,再次照应第一自然段的树多得就“像绿色的海洋”。)
③指导朗读
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以欢快有力的语调,表现树木的茂盛。)指名读;男女生来赛读这句话;齐读。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① 出示两句话,进行对比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②前后桌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而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 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③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师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要抓住“升”和“浸”这两个字来想象。
小结
第三自然段只用了四句话就把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浓雾弥漫、阳光灿烂、野花盛开的诱人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让我们用欢快有力的语调来读读这段话,好吗?(自由读,指名读。)
三、3秋天——果实累累
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看出秋天的森林色彩艳丽。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① 飞舞”是什么意思?(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 ②
为什么用“飞舞”不用“飘落”?
(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用“飞舞”而不用“飘落”,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也表达了一种活泼、欢乐的情绪。)③ 导朗读: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落叶的样子。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 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这一句是什么句?(拟人)在这句话中,作者用“献出”一词,赋予了森林以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森林里的野果成熟了,这里的特产正在被采集利用。由此可见,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是联系在一起的,既有收获,又无私“献出”,表现了小兴安岭的奉献美。
全段朗读:
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要读出赞赏的激情。(指名读)
三、4冬天——白雪皑皑
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积满”一词用得非常恰当,连树上都“积满”了白雪,既可以让人想象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的密密层层。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什么意思?(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在文在是“吹”的意思。为什么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这是动物生存的本能。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只好”一词赋予了黑熊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这 也是拟人句。
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齐读小兴安岭冬天美景的段落。
四、回顾全文,欣赏美景。
1、读了课文,真想一年四季都待在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地方,欣赏它不同季节的诱人景色。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提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说它是宝库呢?又为什么说它是花园呢?
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也是无比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 材及珍贵动物。
(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有价值,有贡献,美得实 在而不空洞。这是对全文的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3、(结合学生汇报小兴安岭的树木是小兴安岭的宝物时)你能结合日常生活说一说树木有什么用处吗?(做桌椅、家具、建房屋„„)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夸赞小兴安岭。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小兴安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做的贡献可真不小啊,欣赏着小兴安岭的美景,想着小兴安岭为我们做出的贡献,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兴安岭说吗?(生赞美小兴安岭)
5、回顾全文
我国的小兴安岭如此美丽、富饶,多么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的美,知道它的富饶啊。我播放小兴安岭风貌,请你来解说,你愿意吗?看看谁是最优秀的小导游。(找学生读全文,课件播放画面,使学生边听边欣赏景色美。)
那好,我们就用课文内容作导游词,看一看你能不能用你动情朗读去打动游客们的心,让他们也产生同你一起走进小兴安岭,去踩一踩那里的松针,摸一摸那里的古木的想法。
找学生按段读,其它学生欣赏。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俯下”“欣赏”“抽出”“封”“密密层......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