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李家庄联校冯家庄学校 姓名:杨美荣 郭香果 性别:女 联系电话:2110679 邮政编码:045000 【文章摘要】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这一模式主要是我针对区教育局提出的导学案教学方法针对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近两个学期的实践中逐渐从导学案中得到了很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这种教学方法是适合当前的教学思路,很好的体现了创新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法。【关键词】 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
【正 文】
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这一模式主要是我针对区教育局提出的导学案教学方法针对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近两个学期的实践中逐渐从导学案中得到了很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这种教学方法是适合当前的教学思路,很好的体现了创新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是一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方法。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学习新的教学思想,为此我探索和研究了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主检查、巩固练习、课堂测试教学模式。下面我解释一下我的这种教学模式。
温故互查:
“温故互查”作为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在现今的教学中大相径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宠儿。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进行安排温故互查。当新授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特别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授课知识之间存在矛盾或空缺时,就有必要安排温故互查。在一节课的起始环节,适当的铺垫是必要的。我们安排铺垫要在“短、精、新”上下功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顺理成章。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1.时间要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一堂课的第5分钟到第20分钟这段时域是他们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最佳时域。为了确保学生能在这最佳时域内学习新知,温故互查的时间必须要短,务必控制在3至5分钟内。能为学习新知抛好“锚”,打好“桩”,架起认知桥梁。把复习旧知与引进新知融于一体,达到了短时高效的目的。温故互查的重点应该在铺垫和沟通上,设计时要紧扣新授课教学的重、难点,瞄准目标,速战速决,不能拖泥带水,影响“重头戏”。
2.内容要精。温故互查的关键是要把握住知识的生长点,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因此,温故互查的内容应精选,做到“惜墨如金”,要能让学生经历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思维过程,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相应的培养。
3.形式要新。温故互查的形式如果是一味地解题和回顾,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我们不妨适当变换复习的形式,如采用讨论、抢答、自由答、或者竞赛等方法,创设出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求知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
总之,温故互查要因生而异、因材而异。教师在铺垫环节的设计上要做到适量、适度,使温故互查有效、到位,既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从而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设问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使之合理、恰当,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就变得尤为重要。老师的设问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线”。教师善于提问,掌握对话的技巧,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还能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课堂上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得好,课堂教学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怎么样提问才能达成目标呢?我认为问题的设计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如,教“组合图形面积”时,在学生探讨出“分割”和“添补”两种转化方法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割是不是越多越好?”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分割?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就得出有效的分割应该是越简洁越好的。这样直捣黄龙的问法,学生的思维就很有方向性,得到的效果也很明显。提问的目的性,还体现在问题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洁,这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的水平和语言风格等问题。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欠流畅,或过于晦涩模糊,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老师的要求,不知该如何思考作答。一般的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尽可能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去提问。
二、提问要有巧妙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3=30=3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有的学生想出了:3元=30角=300分 3米=30分米=300厘米,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划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
三、提问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内发性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所提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与满足。
四、提问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知识。在教学中,提太空泛的、过于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连加》一课时,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2、3+2、4+3、3+4、4-
3、3-
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被打乱了。请看看教师设置的问题,那么“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五、问题要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就是当堂测试,针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考察,测试题的难度不要太大,量不要多,只要能检测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就行。批阅方法是采用组长检查的方法。无论是“练”还是“测”都要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探索的价值。本环节需要分钟左右的时间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就是自我练习,其实就是导学案中的自我检测和巩固练习的结合针对探究到的知识进行练习。教师检查组长的练习,组长再检查组员的,最后组长汇报本组完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讲解。10——15分钟。
模式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构建理想课堂模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根据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追其原因就是教与学方式陈旧,传统课堂模式的制约。找准并正确分析这些问题,研究解决策略,构建切合实......
“351”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追本溯源在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生课堂教学领域,‘351’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二.基本构架三段;指‘预习导学.互动课堂.课时作业’三大阶段。五环;指‘......
第三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配合教育局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依照局关于打造“主体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我校小学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供学科老师参......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12-03-23 15:42:19)转载杂谈 ▼标签: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