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期末考前练习1”。
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2002.6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砧板(zhēn)关卡(kǎ)风尘仆仆(pǔ)
B.吮吸(shǔn)绮丽(qí)厚古薄今(báo)
C.木讷(nà)股肱(gōng)猝不及防(zú)
D.靓丽(liàng)挟制(xié)不容置喙(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诤友座落高潮迭起群英汇萃
B.阴凉威慑重蹈覆辙冥思苦想
C.悠久烦琐梳装打扮胸无成府
D.熏陶编缉名门望族入不付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②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________
③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__________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误解甄别周游
B.曲解鉴别漫游
C.误解鉴别漫游
D.曲解甄别周游
4.下列句子中,加黑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同学们问我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B.直到锒铛入狱,这个贪污犯才痛定思痛地说了句心里话:“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我落到今天这个下场,教训真是刻骨铭心。”
C.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侵入我国的寒流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由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来决定。
B.罗马尼亚民间乐团在北京的首次演出,受到了首都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人们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
D.这支来访的外国俱乐部足球队让我们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1)连下数日雨,水势很猛,雪瀑从断崖腾滚而下,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对面的崖边站了片刻,襟前湿了一片。
(2)我回头看岳飞墓后面的栖霞岭,_____________________,宝俶塔尖尖的塔顶直指云霄。
①真是浪沫激散,云奔雾涌 ②郁郁葱葱,绿满天涯
③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 ④绿满天涯,郁郁葱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问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②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注释:①茹:蔬菜。②雠:售。③理:法官。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所阿避避:避免
B.不私其父私:偏袒
C.自拘当死当:判罪
D.傅其罪下吏傅:附,归给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9.下列句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而不及,(子)不当伏罪
B.(石奢)行县,道有杀人者
C.今受鱼而免(相)
D.(家妇)燔其机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文中官员既“奉法”又“循理”的一组是()
①以嗜鱼,故不受也
②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③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④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⑤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仪休在外面吃了一种很好的蔬菜,于是回家就把自己菜园里不好吃的葵菜拔起来扔掉了。
B.公仪休虽然好吃鱼,但他决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鱼,因为他知道作为国相必须守法,不能受贿。
C.石奢之父杀了人,被石奢追到,石奢放了父亲,然后判自己死罪,拒绝楚王赦令,自刎而死。
D.李离因错听案情,误杀犯人,把自己囚禁起来自判死罪,不委过下吏,不接受文公为自己的解脱,自杀而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拨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12.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13.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
1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王室东迁后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因此,只好听任鲁国的统治者以“春秋”作为时代的称谓。
B.徐文提出商榷的意思是,即使“春秋”的命名与史书有关,也不能认定是以鲁国的国史命名,因为各国国史均名为“春秋”。
C.春秋时,周王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被破坏,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便失去存在的基础。
D.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权力的再分配、思想的解放使传统的历史年代学观点产生了一些变化。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狮子的女儿①
[黎巴嫩] 纪伯伦
四名奴仆站立着,为靠在王座上睡着的老女王扇风。女王打着鼾,墙角卧着一只猫;它不停地低哼,眼光盯着奴仆们。
第一个奴仆说话了:“这个老婆娘的睡相多么难看!瞧她下耷的嘴巴,瞧她呼吸得那么费劲,就像魔鬼正在卡住她的喉管。”
猫低哼而语:“她的睡相再难看,也不及你们这些醒着的奴隶丑态之一半。”
第二个奴仆说:“你们以为睡眠会使她的皱纹舒平一点,而不加深;其实相反,瞧那一脸皱纹,她定在梦着什么恶魔。”
猫低哼着;“你们怎么不去入睡,梦见你们的自由?”
第三个奴仆说道:“或许她正梦见她残杀过的所有人在列队而行呢。”
猫低哼而语:“对,她在梦见你们的祖先和后代列队而行。”
第四个奴仆说:“对她评头品足虽不错,只是减轻不了我站立扇风的疲劳。”
猫低哼着:“你们将永生永世为人扇风,因为在天上的情形也跟在地上一样。”
这时,老女王的头忽然低垂了一下,她的王冠掉到了地上。
一个奴仆说着:“这可是凶兆。”
猫低哼着:“一个人的凶兆对另一个人就是吉兆。”
第二个奴仆说:“她要是醒来,发现王冠落地还了得!她肯定会杀了我们。”
猫低哼着:“自你们出生之日起,她就残杀了你们,而你们全然不知。”
第三个奴仆说:“的确,她会杀掉我们,并说这是祭神。”
猫哼道:“只有弱者才被拿来祭神。”
第四个奴仆让同伴安静了下来,他轻轻拾起王冠,小心地戴在女王头上,没有把她惊醒。
猫低哼着:“唯有奴隶,才会把落下的王冠替主人重新戴上!”
过了一会儿,老女王醒来,她看看四周,打着哈欠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棵老橡树的树干上,四条毛虫正被一只蝎子追逐着:我不喜欢这梦。”
说完她闭上眼睛又睡了,不一会儿鼾声复又作起。四个奴仆继续为她扇风不止。
猫低哼着:“扇吧,扇吧,一帮流氓!你们扇的乃是吞噬你们的火焰。”
注①:狮子与猫均为猫科动物。
16.阅读文章第②③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个老婆娘的睡相多么难看”一句,反映了第一个奴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她的睡相再难看,也不及你们这些醒着的奴隶丑态之一半”,猫的这句话意在强调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根据文意,①写出四个奴仆的共同特征。②试举一例简要说明。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从全文看,猫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对于第三个奴隶“或许她正梦见她残杀过的所有人在列队而行”的说法,猫是赞同的,并且预见到女王将继续维持着她的统治。
B.女王皇冠落地一事,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情节,与前文对照,鲜明地刻画出了四个奴仆的性格特征,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C.作者写猫说话,连用几个“哼”字,表现了猫对四个奴仆的蔑视;最后一句,乃是对他们可悲下场的预言。
D.文中的老女王是一个昏聩、丑陋、凶残的统治者的形象,即使在梦中,她也不忘要征服、统治奴仆。
E.本文中,猫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化身,猫与四个奴隶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反对压迫、向往自由、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五、(12分)
20.下面是关于海洋生物的介绍,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蛇尾的特点、功能。(不超过35个字)(4分)
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它看上去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保巨大的复眼。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然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海蛇尾没有脑子,但有神经系统。微小透镜可以把光聚焦到神经束上,产生视觉信号,这样,遍布全身的微小透镜就组成了一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敌时非常有用。
答:
21.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写出第三个同学的回答。(4分)
玫瑰的启示
老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着玫瑰。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个学生回答:“虽然花儿美,但是刺扎人,我要远离它!”
第二个学生回答:“纵然刺儿扎人,花还是很美,我要欣赏它!”
第三个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以后,前两个同学都无所作为,只有第三个同学以其培育出的新种玫瑰而闻名。
22.改写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上下文意更为贯通。(4分)
我国“神州”三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各分析系统和有效载荷性能稳定,运行良好,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和科学实验数据。科技人员将对在近日运回北京的飞船返回舱及科学实验仪器和样品进行科学分析和科学研究。飞船轨道舱继续在轨运行并进行多光谱对地遥感观测和地球环境监测等空间科学和应用实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3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释: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23.①诗人在首联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第二联中用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字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3分)
②诗人在第四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填空(3分)
我国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在《六国论》中,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
(2)补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2句)(2分)
①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③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七、(60分)
26.作文
每一个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形象:文明自律的,粗俗放任的;勇于进取的,畏缩不前的;朝气蓬勃的,萎靡不振的……
请以“形象”为话题,不拘文体,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现实生活,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题号
456
分值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答案
D
B
A
D
B
C
二
题号
910
1分值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答案
A
C
D
C
A
三
题号
314
5分值
3分
3分
3分
3分
答案
C
B
D
A
四、16.①不满、憎恶或痛恨。(2分)
②甘当奴隶的人比丑陋的统治者更丑陋。(3分)
17.①憎恶统治者,却不敢反抗,只会在报怨、诅咒中生活。(3分)
②(2分 所举之例能反映①的意思即可)
18.文章以猫为事件的旁观者、评点者,①随时嘲讽四个奴才,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③构四巧妙。
(答对1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19.A E(4分)
五、20.海蛇尾体表遍布细小的凸透镜,组成了一只巨大的复眼,利于躲避天敌。(4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21.既不让刺儿扎人,又让花儿美,我要改造它!(4分)
22.飞船返回舱将在近日运回北京,由科技人员对飞船返回舱及科学实验仪器和样品进行科学分析和科学研究。(4分)
六、23.①贫困孤苦 犹 尚(3分,每空1分)
②揭示出统治者的赋敛剥削无处不到,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化了主题。(3分)
24.①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2分)
②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道义,那么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2分)
25.(1)宋 苏洵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3分,两空1分)
(2)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
③气吞万里如虎 ④一片冰心在玉壶
(2分,每句1分)
七、依照高考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评分标准评分。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 文 2002.1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契qì 修葺 栖息 休憩 同仇敌忾B.瑁mào 麾下 耄耋 广袤 寅......
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2002·5语文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巨人高考网,祝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http://gk.juren.com/ 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理综) 巨人高考网,祝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http://gk.juren.com/ 巨人高考网,祝你一份......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若集合A={1,2,3},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政治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