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论文_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1:21: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论文摘 要:本文主要以教师专业化为视点分析了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结合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教师教育未来走向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基础教育质量下滑,效益低下。这引起了上至各国政府高层,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担忧和重视。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美国80年代中期推行了优质教育改革,以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而同时期的英国,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改变了从未采用国家统一课程的作法,利用国家标准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水平。此外,日本、法国、德国也相继出台教育报告与教育法律,对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整个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国外基础教育的全面革新对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国外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引发了对教师职业定位的重新思考,20世纪80年代教师职业专业化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在我国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运动中,无疑,教师是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着新一代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又取决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因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教育的改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已在多个方面展开,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我们思考我国教师教育改革问题时,检视国外教师教育变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变革状况是有所裨益的。

一、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积极影响

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直接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便是教师教育的改革。教师教育改革不仅呼应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

(一)国外教师教育的主要措施。

可以说,构建面向教师专业化的全程教师教育体系是国外教师教育的主要措施。具体来说,表现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个主要方面。

1职前培养

各国充分认识到优质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性作用,因此非常重视采取措施,从教师教育的源头抓起。表现在:第一:提高入学标准,选拔优秀生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发达国家往往采用“教师专业潜质鉴定”,即根据优质教师的公认标准对教师候选人的身心特点进行鉴别和认定,以决定其是否适合于当教师。第二确定培养目标,注重全面发展。

各国在实施教师教育之前,总会对其培养对象———未来教师有一个理想形象。这个形象形成于社会文化大背景,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赋予新的内容。二战后至70年代之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社会期望教师成为技术员“,技术型教师”是当时的教师形象。20世纪70、80年代,认知科学取代行为科学。社会期待的教师形象也随之转变“:教师成为专家”已成为教师教育的新目标。第三:加强课程设置,促进专业发展。在国外教师教育的整个系统中,课程设置总是居于核心位置。从课程结构来看,各国的师资培养课程主要包括广博的综合性文理知识、所执教的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学科类课程等,尽可能实现多学科交叉,文理兼通,科学与人文融合。在俄罗斯连续性师范教育第二阶段的课程设置中,普通基础类学科就有九门之多。此外,加强教育类学科的学习,注重教育实习,突显师范性,促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新趋势。第四:实行全程监控,把好出口质量。各国教师教育机构十分重视毕业生的质量,因为这关系到各培养机构的社会声誉,也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整个大局。这些国家意识到:仅仅依靠毕业时的质量把关是不够的,只有对未来教师实行全程监控,推行淘汰制,才能最终把好出口关。如法国的一个师范生要想从IUFM顺利毕业,他必须得过五关、斩六将:必须获得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必须通过档案审查和面试;进行第一年的师范学习学年结束通过教师聘用会考;参加第二年的师范学习学年结束通过测试颁发证书。

2职后培训

在国外,教师教育毕业生不一定能拥有教师资格证书,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不一定能从事教职。新教师的录用要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

美国的基本程序是:各学区根据发展需要将教师缺额上报学区;学区刊登招聘广告;应聘者准备好应聘材料;学区根据书面材料选择面试候选人;面试后提出录用建议,由学区决定录用并签发合同。而日本的教职竞争更为激烈。在日本要想当教师必须得过三关:首先,必须获得学士学位,修完教职课程;第二,毕业以后,获教职许可证;第三,持许可证参加选考,合格者被派往中小学接受为期一年的试用与研修,合格则成为正式教师。英国推行教师职业“入职简介”(CreerEntryProfiles)制。“入职简介”记录有合格教师的标准、达到所需标准已接受的训练和学生的优缺点等。国家要求新教师就职必须持有“入职简介”,为了支持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家要求学校必须为新教师创造有利条件,如第一年的工作量不超过教师平均工作量的90%;学校应大力帮助新教师的工作。而新教师也应该接受骨干教师和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估,达不到国家标准则被要求离岗,离岗者还想从教,就要重新回到教师教育机构接受训练。

(二)国外教师教育的积极影响。

教师教育的一体化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终身教育思想、师范教育三段论等理论的影响下,各国实行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战略,从整体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前阶段主要通过优选生源、确立培养目标、精心设计课程、鉴定机构、全程筛选几个环节,最终达到养成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专业精神的目的。职后阶段则从新教师的录用与适应、老教师的研修制度几方面实现教师动态的持续的专业发展。

2教师教育的大学化使教师学术素养不断加强

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芬兰、希腊等国将所有的教师教育均合并到大学中进行,有的甚至还要求小学与中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具有相同的年限,只是在课程结构与内容上有所不同。不仅如此,各国还纷纷延长了受业年限,提高了中学教师的学历要求。许多国家都把教师教育办成学士后教育,主张在4年制学士教育的基础上进行“4+2”模式的硕士教育。据美国国家教育中心资料统计,1993年至1994年,美国的公立中小学教师中获硕士及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就高达47%。

3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教育研究能力

各国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实践取向。美国为了培养未来的“反思型教师”,在师范教育阶段就推行了“反思型教师准备计划”———把反思教学的能力贯彻到职前培养中去。另外,美国在教师教育中十分推崇“案例研究”。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更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与我国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次课程改革以政府行为为特征,以课程这一牵制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为突破口,实现基础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师教育应该如何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将走向何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国外基础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发展脉络,有利于我们把握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握新世纪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提高教师职业声望。

综观国外教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与得失,可知:凡是教育发达的国家,教师专业水平较高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如日本和德国。而在美国和英国,中小学教师往往频频告急,教育质量严重下滑。虽然一再提出要加强教师专业化,但其专业化水平并不高,原因就在于教师行业背景差、职业声望低。为了吸引优秀青年选择教师职业,建议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同或略高于同等学历的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

(二)严格师范院校的录取标准。

美国师范院校的录取标准历来低于综合大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国严把师范生入口关,其标准已与综合大学其他专业标准大体一致。建议我国提高师范生录取标准,在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前提下,有必要对申请者进行资质鉴定,挑选出真正有专业潜质的优秀青年接受师资养成训练。我国目前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院校招收优秀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必将有力地提高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明确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各国在确定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总是面向自己的“顾客”“、消费者”———中小学的需要。世纪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的运动使国外纷纷把培养“专家型”的教师作为教师教育的目标。

(四)构建新型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此后,我国已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综合性重点大学参与了师资培养,传统的“封闭型”教师教育体系已经被打破。借鉴国外经验,让更多的非师范院校承担起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形成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是当前应该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另外,我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实现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心上移,尽快实现教师教育由三级体系向二级体系、一级体系的过渡,最终达到由封闭型的教师教育向开放型的教师教育的转变。

(五)完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加强通识教育,拓展师范生的知识基础,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在深化执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学术修养的同时,加大教育类学科在总课程中的比例,使其达到20%以上(目前只有10%左右),实现教师教育的双专业性。另外,要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科学素质的养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育实习,探索实习效果最大化的实现形式,与中小学结成伙伴关系。

(六)探索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在职研修制度。

国外教师在职研修的形式很多,脱产与不脱产、长期与短期、校内与校外、面授与函授等等,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校本培训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教师发展学校”、“伙伴学校”等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受到了各国的欢迎。“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反思型实践”都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好方法。在我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借鉴。

(七)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鉴定机制。

随着开放型的、多元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完善教师教育质量鉴定机制势在必行。首先是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鉴定。该鉴定由权威的教师教育质量鉴定委员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办学机构的办学能力(如师资水平、基础设施、资金实力、专业设置、管理状况等)和实施教学计划的质量(主要由学生的成绩来判断)进行综合评估。合格则拥有办学资格,不合格则要求限期整改,过期不能达标则取消办学资格。其次,对教师教育师资的专业鉴定,包括入职时的学历和能力要求、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要求和职业道德要求等,第三,对教师教育的课程鉴定。它主要看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知识的选择是否恰当、课程的实施是否与原计划契合、课程的评估是否科学与反馈是否顺畅。

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摘要:在我国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运动中,教师是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着新一代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素质的整体......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与启示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及启示郭生河(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龙岩364000)摘要:农业产业化是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列举了美国等国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通过分析,对如何提......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全文]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

下载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