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观变迁的流程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恋爱价值观的变迁”。
婚恋观变迁的流程图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俅”的古老情话,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不朽誓言,从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的坚贞不渝,到梁祝化蝶和孔雀东南飞的凄美绝唱,华夏大地历来盛产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富于爱、敢于爱也善于爱的伟大民族。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的爱情观念与婚姻模式栉风沐雨几经变迁,每个时_代都打上了那个时_代的特征。
婚恋观变迁的流程图
1.解放前的婚恋观——
时_代特征:
解放前男女间的恋爱和婚姻是一体的,更确切的说是没有恋爱的过程,都是以父母为主导,当时的青年男女以谈论爱情婚姻为耻, 在终身大事上完全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中国旧时_代婚姻的主要内容。《诗?奇风?南山》中就写到“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这种做法是从古到解放前最基本的婚姻形式。
同时,青年男女们都信奉男主女从的婚恋观,认为女人生命的全部在于家庭。“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是男人对女人的要求, 也是女人对自己的要求。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附和感情依附使得女人只要操持家务, 做贤妻良母, 不该有任何其他非份之想。男人是女人生命的中心, 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为男人而活, 给男人当妻子, 替男人生孩子, 帮男人侍奉公婆。
婚恋观的关键词:门当户对——《梁山伯与祝英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然自己的婚姻大事也由父母一手操办。在传统的年代,讲究的就是两个家庭的地位、经济相当。不论对方自身条件如何,男女双方都是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嫁或娶对方。
2.五十年代的婚恋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时_代特征:
老电影《柳堡的故事》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女性的自我解放意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恋爱观冲击和荡涤着统治了中国千百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传统婚恋模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新中国从法律上保证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都具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地位。同时,恋爱观也被打上阶级的烙印,是革命胜利初期一个鲜明的时_代特征。
当时,相当普遍的一种恋爱模式——大批妙龄的知识女性、城市女性走进了已过青春岁月的大龄革命者的生活中,老夫少妻的家庭结构是这个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却出现了为数可观的“革命弃妇”——当初毅然决然抛妻别子投身革命洪流的农村青年成为新社会新中国的功臣之后,原有的夫妻关系自然瓦解。
婚恋观的关键词:信仰爱情——《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时对爱情的忠贞,又意味着对信仰的执着,成为单纯而热情的50 年代男女们的爱情信条。因为有共同的信仰,所以无论感情如何,夫妻都会相伴到老。
年代信物:钢笔、毛巾
城里的青年送钢笔,农村青年送手帕或汗巾。这两种典型信物还代表了当时青年的两大主流追求:学文化、爱劳动。
3.六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婚恋观——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
时_代特征:
根据MZD的到广阔天地去的指导思想,上山下乡运动给整个一代青年以及他们的下一代留下的痛苦和创伤。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爱情或婚姻有很多不稳定因素,留下的后遗症甚至投射到了几代人身上。
七十年代中期,“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期传唱的语录革命歌,青年们恋爱结婚也只能唱这些。由于*的影响,人性被扭曲,政治信仰和阶级立场代替了男女爱情,到了*后期,个人情感与资产阶级情调完全划上了等号,爱情本身也成了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代名词。男女之间只有两种关系:阶级感情或阶级斗争,家庭是革命家庭,夫妻是革命夫妻。
婚恋观的关键词:阶级感情——《孽债》、《渴望》
当时男女恋爱的基础一定是阶级同志,家庭成分都要清白。当时有句顺口溜“只要成分好,别的不计较”。因为“黑五类”、“狗崽子”,不仅影响自己,而且下一代招工、上学、工作都受影响,所以,工人、军人为女孩择偶的首选对象。家庭成分不好是大多数光棍之所以是光棍的主要原因——嫁个地主后代,你的下一代甚至几代人可能都抬不起头来。
年代信物:毛_主席徽章、语录
领袖像章和语录不但是最时髦最普遍的政治礼物,也是恋人之间常见的赠物,一起谈论政治信仰是男女恋爱的话题。
4.八十年代的婚恋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时_代特征:
各种政治意识和思想潮流的激烈冲突是八十年代初最显著的特点,而各种婚姻爱情观念的并存和兼容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明显特征。
自从*之后,中国人到这个时候才敢堂堂正正把“谈恋爱”这三个字在公开场合说出
来。而恩格斯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成了被引用最多的伟人语录。换句话说,中国人传统从一而终的婚恋观念从这个时期开始了根本性的动摇。同时,男女选择“对象”的条件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即开始从“阶级性”转变为“实用性”。女方要求男方要“五大员”,即身份是“党员”;身材要像“运动员”;相貌要像“演员”;工资每月要“50元”;工作是汽车“驾驶员”。它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女青年在择偶标准上的务实精神。
总的来说,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人的所有意识和观念都经历着剧烈的变化,物质条件成为这个年代人们婚恋中公开考虑的因素。找对象之前先打听对方收入、负担、家庭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没什么丢人的。
婚恋观的关键词:实用爱情——《渴望》
1980 年公布了新中国的第二部《婚姻法》,这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件大事。逐渐地,夫妻的感情成为婚恋的一个重要因素。男女交往大部分还是通过自己的愿意,但如果两人好上,顶多也就是看看电影,最亲密的方式不过就是牵牵手,不敢再有其它想法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使得男女间的爱情也受到了经济的冲击,物质条件成为找对象的一个标准。
择偶标准:36条腿和三转一响
当时女性要求未来的新家必须有足够的家具,家具的“腿”必须有36条。至于具体品种好像各地都不一样,有些地方把立在墙角的三脚架也算在内。三转一响指的是彩礼标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5.九十年代的婚恋观——将爱情进行到底
时_代特征:
不同于60年代人有太多浓重的命运阴影,不同于80年代人被太多生活方向混搅得焦灼不安,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一种存在于历史夹缝中的人群,如同一块夹心饼干里面最中间的那一层。因此,他们的爱情单纯专一又脆弱。一方面,他们向往纯洁高尚的爱情,电视里面在校园里骑着单车,载着恋人的经典镜头就是九十年代恋人间的约会活动,直到70后步入社会也还会不时想起那段单纯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因为父母意见、社会的压力而放弃爱情。
总的来说,70年代人对待婚姻百味杂陈,他们骨子里有些传统与守旧,但追求个性的解放却越来越成为其对情感生活的向往。有一点我们值得庆幸,整个70年代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自由恋爱进入婚姻。
婚恋观的关键词:自由的爱情——《将爱情进行到底》
70后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实现男女自由恋爱的一代,也因为这种挣脱束缚的自由,带来了因“感情不合”而分手的离婚潮。
7.现代恋爱观:
现代的爱情再提恋爱自由简直就是老土了,这个时_代的男女恋爱自由度是五六十年代的人不可以想象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自由和开放,也让80、90后的男女在婚恋观上出现了明显的区别。拿女孩子看,80后女孩可以做未婚妈妈后再结婚,90后女孩说我愿意做未婚妈妈不一定结婚!
80后的婚恋观——只要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
时_代特征:
爱情和婚姻到了80后这一辈,已经变得简单得多。八十后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宝贝,父母再犟也犟不过任性的子女,哪里还敢给太大压力。
物质渐丰的年代,80后的人从小肯定很少有人吃不上饭,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谈恋爱的年龄正好是世纪交替的年代,“只要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成了很多人的爱情观念。没有人认为你时常挂在嘴边的老婆或老公真的是你已经办了法律手续的合法配偶,他们都知道那大概只是目前与你一起生活的伴侣;没有人再好奇地向你打听你新交的朋友的岁数,因为他们知道再悬殊估计也超不过杨振宁爷爷和翁帆妹妹;假如你越轨犯科或红杏出墙,不用担心你的另一半会寻死觅活跟你没完没了,大家都明白这个年代谁离开谁都活得挺好;假如你还没有结婚先有了孩子,不用担心旁人歧视和鄙夷的目光,相反,他们大多数肯定是佩服和赞赏——你太酷了„„不知道这是不是21世纪的爱情与婚姻最主要的特征,但这的确是我们生活的现状。
同样因为敢做敢为,他们只要相爱,会不顾及父母的阻碍而走到一起,爱的轰轰烈烈。因此,80后会为了爱而结婚,也会为了爱的不存在而离婚。80后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两个人会相爱一辈子,但心底又渴望和幻想能有一个人爱自己一辈子。这就是为什么80后看到《甜蜜蜜》那种专一单纯的爱情向往的原因。
婚恋观的关键词——爱情至上
80后他们大部分正处于奋斗的阶段,他们正雄心勃勃,他们充满了朝气,不畏艰难。他们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却又会因为某些不成熟的因素,错过一次又一次的爱情,又或着因为不成熟而收获爱情,于是变成慢慢成熟起来!所以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未来二,三年,他们会更好!
年代新现象:网络恋情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就开始上网聊天的人如果没有过网恋的经历,基本属于特别珍稀、特别奇怪的人类,如果不是特别迟钝,就是特别坚定。
性观念开放
床上的那点事可以用各种方式公开:性_爱日记、性_爱视频、性_爱音频、裸体照„„现在没有不敢公开的,只有没想到公开的。
90后的恋爱观——合则在一起,不合则散
时_代特征:
90后是最多元的一群,他们有的充满了理想与抱负,在年青的时候,便为自己的人生定义下了目标,有的则成天混在电脑上游戏,这类也可称之为跨掉的一代!
在物质满足下,爱情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对于90后也许有些早,但身边有很多90后的孩子已经恋爱了。他们的爱属于情窦初开,但却一点也不单纯。90后往往生理上还没成熟心理上已经成熟。他们小小的年纪已经不把爱看得就是男女之间异性相吸那么简单了,他们甚至能够把性和爱区分开来,*和爱情划分得头头是道。于是,早晨是情侣,晚上是陌路。早晨相识,晚上同居,这种现象不新鲜。
恋爱观的关键词:速食爱情
90后谈爱情有点为时过早,但是爱情却是他们生活中从未缺少过的元素,学校里常常可以见到穿着校服抱在一起的学生男女,因为他们还年轻,对于爱情理解不深刻,看似一个荒唐的理由,也会成为他们分手的理由。
数据:
1.对于“婚前应禁止性行为”的看法:
32%的人表示赞同,这部分人以60后和70后居多,也有相当一部分90后的女性选择了该项;
23%的人表示反对,其中80后居多,几乎没有60后选择该项;
“说不清”的人所占比例最高,为45%,其中多为80后和90后女性。
从60后和大部分70后对婚前性行为的反对,到80后和90后说不清的态度,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西方思想的影响,“婚前应保持性纯洁”的观念正在逐渐减弱。
2.对于“你对夫妻关系满意吗”这一问题中
29%的人表示满意,23%的人表示比较满意,这两部分人中,以60后为主,还有一部分为70后;
7%的人表示不满意,主要以80后为主;
41%的无法明确回答,这部分人以90后和80后为主,多数尚未进入婚姻状态,或刚刚步入婚姻。
看似缺乏自由恋爱经历的60后,婚姻却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保持着较大的和谐和稳定,这对现代社会的恋爱婚姻来说,不得不引人深思。
3.对“感觉合不来就离婚”的看法上:
40%的人持谨慎的赞成态度,认为应该本着宽容和相互忍让的态度,实在过不下去才会选择离婚;
27%的人则表示反对,他们认为离婚不仅会影响到夫妻两人的生活,还会影响到子女、父母以及社会的和谐;
33% 的人表示对此说不清楚,这部分人多是因为缺乏婚姻经验。80后作为当前结婚的主力,已给人留下“闪婚”、“闪离”的草率印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80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轻率,对婚姻同样持有谨慎的态度。选择结婚的人,都想着要与对方白头偕老、相濡以沫地过完一辈子,离婚对任何一方,都是一种感情和心灵的巨大伤害。
浅析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摘要】随着西方各种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接踵而来,国内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人的婚姻观念......
大学生婚恋与家庭观教育论文感谢姚老师这学期给我们带来精彩实用的大学生婚恋与家庭观教育课程,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学不到但对我的成长却至关重要的知识。经......
消防官兵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走好自己的军旅人生路(一)确立纯洁的婚恋目的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古今往来,关于爱情的诗词、名言不计其数。《诗经》里讲,“关关雎鸠,在河之......
2011婚恋新观:“男闺蜜”吃香 正室战“小三”2011-12-22 09:0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浏览次数:3551中新网12月22日电 生活频道综合报道,2011年,都市人情感话题不断上演,国人婚......
大学生婚恋观的状况分析及对策执笔:董刚强、陈理想 材料:杨郁、周晓彤、周翔宇概念的界定婚恋观的界定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