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设计院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宜居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
远景设计研究院
远景设计院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要宜居宜业
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2009年10月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中心村为核心,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农村社区建设,使几个村的人住在了一起。随着逐步融入社区,在妥善解决好各村债权债务之后,围绕“同住”“住好”,成立新的超越村界的社区管理协调组织是当务之急。
济宁市在合村并点的基础上成立社区党总支,乡镇干部兼任总支书记,各合并进入的村支部书记任委员,使社区建设牢牢置于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村经济事务则暂时仍由各村负责。
德州市在取消原村“两委”的基础上,成立社区党支部,选举产生“大村”村委会,“先
远景设计研究院
成一家人,再进一个门”。潍坊市奎文区成立社区党委,在其领导下,建立健全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委员会和社区监督委员会。
潍坊、泰安、莱芜等市的一些地方在社区创建了民主共治性质的利益协商组织——发展协调委员会,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协调多方利益、减少社区矛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起着组织保障作用。
新型农村社区需要新型、合法的组织架构,而社区委员会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缺乏一定法律地位,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如此等等,希望引起重视,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规范和完善。
新型农村社区反映了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水 平,彻底改变村庄布局散、建设乱、环境差、功能弱的现状,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笔者在已建成 的农村社区发现不少问题:
一是社区规划制定不科学,存在重社区建设、轻产业发展的现象,模式化特征十分明显;二是少数基层干部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存在认识误区,往往不顾当地实际,把建设简单理解为拆旧建新,忽视了农民的主体意愿,搞一刀切;三是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新型农村社区启动或建成后,原来村里的树木被砍伐殆尽,一些 留有乡村文化记忆的东西消失了;四是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些新社区距离耕地比以前远了,种田不方便;五 是在旧村庄内,部分农户住房刚建几年,却拆掉在新社区规划地重建,造成资源浪费,加重农民负担。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使新社区 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科学合理。要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划定生态红线。
二是厘清认识误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因地制宜,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迁则迁,要尽量依托原址搞好 规划进行建设,避免过度增加农民负担,要谨慎砍树,少拆房。
三是尊重农民意愿。要考虑农民的真实需要,对农户过度分散、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村庄进行撤点并区。同时,在新区建设中应考虑给每户村民留有面积适度的农家小院,便于村民植树美化环境,养殖增加收入,打 造富有特色的田园生活。
四是搞好产业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有产业作支撑,对农民实施技能培训,实现
远景设计研究院
就近转移就业。要完 善配套基础设施,确保建得好、农民富,让农村新型社区真正成为农民的美丽家园。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探索中主要形成了三种模式:
1、“城镇开发建设带动”模式。就是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在什么地方发展;农民居住什么环境、在什么地方居住”两大课题,统筹考虑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富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中心新村)”的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
2、“产城联动”模式。为给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有效破解“三农”难题,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区划,按照“以社区建设为突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文关怀为纽带、以文明建设为保证”的建设方向,通过对代管的行政村进行村庄、土地双整合集中,实现了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农民产业集聚区内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然乐意搬迁到环境优美的城镇社区居住),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这样又反过来促进了村庄整合,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
根据农户收入水平的高低,对锦和新城社区规划设计了独院、多层、高层、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居住用房,以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一辈子盖几次房到三辈子盖一次房”的梦想,使几千年来生活贫穷、房屋简陋分散、环境脏乱差的落后农村从此消失。
3、“中心村建设”模式。前期由农民企业家为报效本村村民个人兴建,个人出资,为本村农户建成连体式住宅和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楼、党员电教室、便民超市等,形成中心村,然后围绕中心村以群众自建为主,企业和社会帮建为辅。
政府为建房农户每户补助水泥,每户协调发放贴息贷款,每户给予拆迁补助等。同时加强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求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宜居社区。
远景设计研究院
无论哪种模式,让农民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楼房,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合理规划农村社区,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可以集约利用资源,尽快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变农村面貌。
建设宜居宜业环境心得体会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建设宜居宜业环境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创建宜居宜业新家园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精神之花,卫生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求,园林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风气,创建一个卫生的生存环境......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指南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要以社区为基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落实各项老龄法规政策,使硬件建设持续改善,服务水平有效提高,老年人能明显感受到社区的宜居特征。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宜居社区的口号,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