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广东的改革开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改革开放与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广东的改革开放历程,能看出延安精神的光芒闪烁其中。广东的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的灵魂和本质;广东的改革开放坚持敢于创新,坚持务实求真,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的精髓;广东的改革开放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的政治本色。广东改革开放的胜利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延安精神
广东
改革开放
三十年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延安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之升华,是中国革命之结晶,是我们时代精神的显现。2002年4月,江泽民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对延安精神作了精辟完整的概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作为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有着永恒的价值。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延安精神是我们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什么时候我们继承和发扬了延安精神,我们的事业就成功,反之就失败。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走过的征程,延安精神的光芒时刻闪烁其中,延安精神对改革开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窗口”、“示范区”不负众望,从一个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1978年至2007年,GDP增长41倍,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左右并先后超过了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显著,经济社会正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从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广东的改革开放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广东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是延安精神在当代所散发出的夺目光辉。
一、广东的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的灵魂和本质
延安精神的灵魂就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在任何时期都不放弃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即使在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好此。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根本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取得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政治保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延安时期这种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每个革命者都是按照我们党的宗旨去做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和生命意义之所在。每个同志都明白,共产党是依靠人民的支持建立起来的,是为人民的党,她的成员只能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用“十个结合”作了科学总结。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东,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方面表现突出。
改革之初,有人赞成,有人怀疑,更多的人是反对。当时有人说深圳除了挂五星红旗外,其他与资本主义地区差不多。西北一位副省长参观深圳后回宾馆说:“想不到辛辛苦苦干革命几十年,现在一下子都变了”,哭了起来。也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旧中国租界的由来》,实际是指桑骂槐。面对这些非议,作为试验田的广东用行动作了回应。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不能怕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认识落后,才能改变落后。学习先进,才有可能赶超先进。向别人学长处,有什么可怕的?正如徐特立所说“像吃牛肉也好,吃狗肉也好,吃下去,把它变成我的肉,这就对了,绝不是说吃了狗肉我就变成狗肉。”可见,学习别人长处并不是崇洋媚外,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点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强调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
广东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平演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服从全局利益,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脚踏实地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先后提出了“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打击犯罪坚定不移”、“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内更加放权”、“有所引进、有所抵制”、和“排污不排外”等一系列符合广东省情的正确方针,从而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贯彻执行,也旗帜鲜明地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的灵魂。九十年代,走向市场的广东以党中央关于“十三大制定的路线不能改变”的基本精神为“主心骨”,处变不惊,任凭风云变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开放走向深入之后,广东既正视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又通过推进扬鞭开放去解决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断克服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使广东人精神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也很好地坚持了延安精神的灵魂和本质要求。
三十年来,广东自始至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和延安精神。在广东,改革开放的成果最早惠及南粤人民。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最早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府着力解决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问题,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基本上解决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率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率先实行退伍兵免费职业教育。树立法律权威,充分发挥法律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平安广东”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初步形成。和谐社会建设扎扎实实推进。广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从抓反面教育的警示教育,到抓制度抓预防机制的建立,再到注重抓理想塑灵魂,“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成效显著,并率先探索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驾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增强,广东把维护、实现、发展人民利益的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得到充分展现。
二、广东的改革开放坚持敢于创新,坚持务实求真,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的精髓
解放思想,勇于迎新,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具体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的愿望、感想出发;在行为方式上,讲实效,看结果,求真务实;在精神风貌上,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品质与勇气。延安整风就是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的重要标志。
当年地处西北的延安,不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山沟,而是一个开放的和充满生气的延安,外部的人们可以自由地到延安,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朋友,只要是到延安都以礼相待。因此,延安的开放吸引了大批的革命者,争取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外援。当年南泥湾359旅的大生产运动搞得好,毛泽东给王震旅长题词是“有创造精神”。因此,从本质上讲,延安精神也是改革精神、开放精神。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广东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排除种种思想阻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放市场,放开价格,创办特区,推行农业生产承包制,增强企业活力等举措,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也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广东改革开放坚持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坚持务实求真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的精髓。
改革方面敢为人先,集中体现在推行农业生产承包制的过程中。广东是全国率先推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几个主要省份之一。早在1979年1月,《人民日报》就介绍了广东推行包产到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在包产到组的基础上,从1979年下半年起,惠阳等地区思想逐步得到解放的农民又结合当地实际,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经营的责、权、利直接落实到户。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达文件,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予以肯定。10月,中共广东省委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这一文件精神。从此,广东农村普遍推行统分结合的双层承包经营生产责任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农村主要经济支柱。它大大增加了农村集体及个人收人,解决了大量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出路,使他们离田不离乡,也促进了农村科教文卫及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并为国家财政及外汇收人作出了贡献。
开放方面敢为人先,集中体现在创设特区的过程中。1979年1月,广东与交通部联合向中央递交了一份在广东宝安境内邻近香港的地区建立一个工业区的报告。1979年2月,广东提出了在汕头创办出口加工区的大胆设想。此后不久,中共广东省委正式向中央提出请求;允许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允许广东在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口岸划出部分地区,单独管理,作为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资场所,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这一请求提出前后,得到中央许多领导人的赞同和支持。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广东汇报时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到1979年7月,中央决定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批准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全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4年1月邓小平到广东特区考察,给深圳题写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经过小平同志的题词,肯定办特区、搞改革开放都是正确的,也基本上统一了全国干群的思想,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1985年国务院批准三个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也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创设经济特区为中国对外开放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深圳在1978年以前是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一个边陲小镇,仅有一条十字街。后来,深圳人在全国率先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在种种非议和责难中“杀出一条血路”,终于使中国南海边神话般地崛起了一座新城,成为广东第二大城市,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它的发展速度可称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它证明改革开放方针的完全正确,也切实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0年来,广东城乡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广东省基本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发挥了“四个窗口”和排头兵作用,对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广东省已具有良好产业基础,近年来省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改造提高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几大传统支柱产业,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全省科、教、文、卫、体等同步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基本上交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好答卷。通过改革开放,全省人民生活大为提高,全省达到小康水平,其中珠江三角洲可称富裕小康水平。
无论是当年的延安还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都是站在时代的前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立足现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于冲破种种思想禁区,敢闯敢试,敢冒风险,勇于走出自己的道路,迈出自己坚实的步伐,在历史的转折点留下自己光辉的形象。
三、广东的改革开放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延安精神的政治本色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一简短定义概括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自力更生简要地说,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己依靠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和英雄气概。毛泽东初到陕北,就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艰苦奋斗不是苦行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艰苦奋斗,重在奋斗,因为奋斗才能“更生”,才能苦尽甘来。艰苦奋斗不是奋斗艰苦,越奋斗生活越艰苦,奋斗何益?有何必要奋斗?在80年代初,邓小平也说,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奋斗是一种永远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它是人类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
广东的改革开放坚持了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在80年代末,有的经济学家评论广东经济,说广东就靠大量使用国家贷款来建设,是“借钱买繁荣”。诚然,不投入就没有产出,不加大投入就不可能使广东的经济实力从薄弱走向强大,仅靠“余钱剩米”来搞建设,是无法“起飞”的,广东在改革开放以来,总是贷大于存,欠银行的钱多过银行的存款。但是,从1992年起,广东已经改变为存大于贷。
同样,在80年代末,有人认为广东靠“吃偏饭”过日子,得到国家许多优惠而对国家实行财政包干,每年只上缴财政收人10多亿元,贡献太小。其实,就以80年代最末一年的1989年为例,广东除了财政包干上缴38亿元之外,还减轻了非包干则应由中央财政下拨的10多亿元负担,另外广东还从海关代征税、银行上缴利息等渠道上缴国家100多亿元,还不计用十几亿元承办“六运会”,华东救灾,西北、西南扶贫等等额外贡献。实行分税制后,广东的财政上缴就更多了。
改革之初,困难重重。很多企业都是努力自主创新,积极开拓市场,坚持“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康佳集团成立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彩电和手机行业的骨干龙头企业,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销售收入121.7亿元。广东很多企业的历程都生动证明了独立自主,艰苦奋斗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坚持从实际出发,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不断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特点,提出发展思路,推进各项改革,发挥优势,积极探索。
30年来,广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引领全国发展潮流,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25968亿元,人均GDP达到3509美元,提前14年达到了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标准。来源于广东的财税总收入突破了5000亿元,约占全国的1/7。广东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广东的改革开放已经从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率先领悟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不仅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近五年GDP总量接近翻一番,占全国的由2001年的1/9上升到1/8;进出口总额5272亿美元,五年增长198.7%,其中出口总额达到3019.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1.2%,连续21年位居全国之首;税收收入增长2.3倍,而且率先转变增长方式,初步呈现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增长、高效益的良好趋势。
总结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广东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的正确道路和方向,坚持改革开放为人民的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坚持实干苦干的艰苦奋斗作风,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延安精神,广东改革开放的胜利,也是延安精神的伟大胜利。
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http://www.daodoc.com/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4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根本动力就是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视察广东时,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
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领导干部(1) (2014-03-18 11:03:36) 转载转载 ▼标签: 分类: 历史与地理原文地址: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领导干部(1)作者:带刺玫瑰万古存近日广州市政协有......
广东改革开放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之风吹南国。在30余年的时间里,广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如一缕夏日里的清风,给南国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谨以此诗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的青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广东青年,我深深热爱着我的家乡……我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时代青年,我深深热爱着我的家乡。我曾漫步在云山珠水......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产业分析出自百度文库《领导决策信息》 推荐理由:该文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产业发展状况。从省内四个区域分别说明自1979年到2010......